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凡 《职业时空》2005,(10):1-1
去年联想裁员,有员工在网上发帖子说“原来公司不是家”。这句话搅动了不少人的感情世界,一度成为许多媒体甚至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谈论的角度和深度不尽相同,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句话真正意味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从表层上看,它提出来的是员工应该怎样面对裁员,而深层上看,则是员工和公司究竟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剥去这句话的情感色彩,他真正体现的是中国员工职业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迅速的增长,楼房建设越来越多,步伐越来越快,历年来地震给人们带来了重大的灾害,抗震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抗震设计不仅要防止建筑物倒塌破坏,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有效控制其破坏状态。这就对抗震设防目标提出了多级化要求。本文介绍了多个抗震设计,并对这些设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发生约100万次地震,对人类造成严重地震灾害的平均每年达到10次以上。全世界的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地震带两条地震带内。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其中,构造地震占发生地震的95%以上,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地震,也是房屋建筑及其他工程抗震设计需要考虑的  相似文献   

4.
孙作芹 《职业》2015,(10):221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一声巨响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一座座屹立的高楼轰然倒塌,地震停止了,带来的却是无数的哭喊声,因为他们的家园和亲人都没有了,历史的伤痛应铭记在心。可曾考虑如果建筑的抗震性能再有所提高是否就会减少一定的哭喊声,是否就可以多保存一些人的家园。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建筑的抗震设计可以说是建筑总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建筑设计没有达到抗震设计的硬性标准,那么建筑的稳定性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反之如果抗震设计存在严重的失误,那么建筑设计的稳定性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大幅度降低。将建筑设计应用到建筑抗震设计中,对于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需要高度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如广西合浦县山口镇四排楼、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术塔等,千百年来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古建筑为何能抗震?它们又有什么抗震工艺奥秘呢?  相似文献   

6.
房屋抗震创奇迹2月27日,当地时间凌晨3时34分,南美洲智利中部近海岸发生了里氏8.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5公里,震中距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赛普西翁100公里,离智利首都圣地亚哥320公里。据测定,地震造成了康赛普西翁向西平移了3.04米的距离,使康塞普西翁沿岸的圣玛丽亚岛被抬高了两米。另外,  相似文献   

7.
李洁星 《职业时空》2008,4(10):168-168
汶川大地震举国震惊,在重灾区北川的一片废墟中,傲然挺立着两所震不塌的学校。家长和老师们泣谢建校功臣:是他们的责任心挽救了上千名学生的生命。这两所学校向人们诉说着:地震灾害虽然难以预测,但是只要采取了足够的防震措施,是可以把地震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建筑物防震,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中国很多古代建筑,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青年政治意识作为社会政治现象中的一个特殊方面,对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社会主义公共意识为基础,以主体性、发展性为一般属性,以政治性、积极性和行动性为特殊属性的政治行动意识作为主体政治心理走向政治人格的重要中介,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发展的未来取向,以政治参与意识为中心的青年政治行动意识培养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民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我国大批建筑企业也在这样的发展潮流中迅速壮大起来。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如何有效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就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危机管理意识正是源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危机意识在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和高效。本文从危机管理的概念出发,重点分析了危机意识在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古代建筑保护性修复措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安全。古建筑不可再生,在修复措施上的细微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古代建筑保护性修复程度决定着整体修缮项目的质量、文物保护价值以及安全性能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古建筑保护性修复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接着对其修缮措施进行详细地论述,从而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的古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意识作为行动的先导,对于行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于行动无疑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我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努力为人民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却呈明显的滞后或缺失状态。在美丽中国战略背景下,深入分析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的现状以及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公民生态意识存在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能够为实现美丽中国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震中的地震烈度达到了11度,成都市主城区的地震烈度达到了7度,成都部分郊县地区的地震烈度达到了9度.成都某大型生产企业处于成都市区内,地震时烈度达到7度.地震发生后,笔者赶赴现场,分别对厂区和生活区建筑物进行了一次摸查.  相似文献   

13.
古代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对世界和人类的起源产生过疑问:他们将这一切都视作理所当然的,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不缺广袤的土地和数量庞大的人口。与那些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和印度河两岸的文明相比,中国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非常特殊;这三条河流都是从沙漠中蜿蜒而过,两岸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只是一条几公里宽的狭长地带。居住在那里的人们长年受到洪水和人侵者的威胁,从另一个角度讲,只有当洪水泛滥时,两岸的土地才能得到浇灌。因此,对于当地居民来说,生命就是一个斗争的过程。但在中国,土地似乎是无边无际、毫无阻隔的,几乎没有沙漠,只有森林让人们感到危险。尽管它们也可以用来抵抗外敌人侵,但其疯狂的生长速度让人非常头疼,人们不得不经常砍伐一些树木,然后用它们来建房子。因此,中国的建筑多为木结构,而且不易留存,往往只能留下几片陶制的屋脊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不断成熟,市场环境逐步规范,住宅市场在经历了"地段"、"炒作"时代,逐步进入"品牌"时代,品牌来自"三高":高品质,高性价比、高附加值,三高的基础是高科技含量与高技术集成,这是创建住宅品牌,提高住宅品质的根本途径。特别是体现人文关怀、绿色环保与科技创新的住宅功能质量、实用质量和技术质量,是当前中国住宅建设发展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15.
《安家》2009,(7X):170-177
<正>引言:有人说建筑是批判的历史。的确,关于中国当代建筑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讨。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建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路程?中国建筑创作在借鉴西方的道路上如何实现融合与创新?现代与传统如何调和?保护与重建孰轻孰重?中国建筑的个性在那里?……诸多问题需要求解。房子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汹涌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中,我们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建筑设计的自主创新,却是如此微乎其微。作为专业地产媒体,《安家》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领域,我们希望推动中国地产建筑文化的健康发展,亦期待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建筑——这一十分重要的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表征。本文集中了十几位中国当代建筑界的翘楚人士,他们中间,既有在建筑业实战多年的著名建筑师,也有知名的建筑理论家、评论家,还有建筑教育界的教授学者。老辈与新辈的专家们或批判或褒扬、或激昂或淡定,无一例外都流露出对中国当代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的深刻体味与执着热情。  相似文献   

16.
王增辉 《城市》2008,(10):35-39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相似文献   

17.
公共关系和“公关”等词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而不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公关素质已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准,公关意识也成为构成现代人思想观念体系的重要部分。步入全球化的今天,公关意识在素质教育,在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公关意识及培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解若兰  喻鹏  王越 《安家》2009,(9X):58-67
中国崛起的世纪,经济腾飞的世纪,文化复兴的世纪;国学风靡的时代,审美觉醒的时代,建筑回归的时代。步入盛世的中国在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空前强烈的时代背景下,清醒而坚定地向传统文化寻找根源、脉络与方向,中国建筑也开始清醒而坚定地回归中式传统与国学文脉,真正拥有传统文化之魂的"中国建筑"正在由梦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刘文斌 《安家》2009,(Z1):168-169
<正>11月25日下午14:30,由《安家》杂志独家协办的本年度中国建筑艺术优秀地产评鉴仪式在北京渔阳饭店文华厅成功举行。来自建筑届的专家、各地地产商代表及主流媒体齐聚一堂,共同评鉴本年度中国地产在建筑文化艺术上取得的巅峰成就。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1月8日,政治学者、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到北京与中国社科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的于建嵘教授对话,双方就如何认识中国的社会稳定问题坦率地交换看法。据12月23日《南方周末》发表的谈话纪要,裴宜理强调“中国的体制远比某些人想象的更具活力”,并表示“相信:如果中央政府对抗议者的要求给以同情和敏锐的回应,中国的政治系统将在这种互动中得到加强”。而于建嵘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