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老庄哲学追求的"生无所待",主张混沌和无为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讲究人的在世方式,区别于儒家的处世方法,老子与孔子都在其思想中体现了对整个世界的人文关怀。在更高层面上,老子思想既是一种大仁不仁的至仁关怀,又是与命运相抗争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2.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具哲学气质的智者。老子的哲学以自然之道为基础、以德之修养为枢纽、以人之生存为核心、以无为之术为旨趣,形成了自家独特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尤其是孔子、老子文本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宝库,具有永恒不朽的魅力。本文围绕恩斯特.布洛赫《希望的原理》第五部第53章,集中探讨了他的孔子和老子观。在孔子"人"的概念和老子"无为"概念与布洛赫"没有上帝的王国"或"自由王国"概念之间有着最内在的联系和相似的结构。通过解读孔子和老子文本,布洛赫认识到了东方的生存智慧和至善价值。一方面,布洛赫从孔子那里学到了既适用于天又适用于人的"天道",天的主人不是神,而是遵循天道而生活的人;另一方面,布洛赫从老子那里学到了既高于天又不是超越者的"道",存在的根据是谷神和玄牝,其存在方式是无欲和无为。  相似文献   

4.
老子与孔子同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杰出人物.老子早于孔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在《老子五千文》中用“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这一超感觉、超时(?)、最抽象、最概括的哲学范畴来指称永恒而绝对的宇宙本体和自然规律,并据此构建起(?)论体系。老子是一代先哲,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哲学认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稍晚于老子,据史书记载,孔子年青时代就崇拜老子,一生中曾多次访学、求教于老子。孔子曾极力宣传和提倡以“仁”为核心,以“礼”为途径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是儒  相似文献   

5.
试论先秦哲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哲学十分注重天人关系的研究 ,尽管认识上各有侧重 ,但从总体上看 ,都强调天与人的辩证统一 ,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这与可持续发展所推崇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思想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先秦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 “万物一体”的宇宙整体观。《老子》是先秦时期比较系统地论述天人关系的著作之一。老子认为 ,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老子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连贯为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老子与孔子同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史上烟烟生辉的杰出人物。老子早于孔子,是温家的代表人物。他在《老子五千文》中用“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这一超感觉、超时空、最抽象、最概括的哲学范畴来指称永恒而绝对的宇宙本体和自然规律,并据此构建起理论体系。老子是一代先哲,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哲学认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稍晚于老子。据史书记载,孔千年轻时代就崇拜老子,一生中曾多次访学、求教于老子。孔子曾极力宣传和提倡以“仁”为核心、以“礼”为途径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华传统思…  相似文献   

7.
李凯 《船山学刊》2016,(4):74-83
中国哲学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可被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从"周公敬德"到"诸子蜂起"、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道教兴起与佛学东来、西学东渐与中西会通。中国哲学有儒、释、道三大主流。其中,儒家哲学由孔子奠基,孟子和荀子等从不同方向上予以推进;道家哲学由老子肇端,庄子和黄老学派等选取不同角度加以发挥;佛教虽由古印度人释迦牟尼创教,但在传入中国后,在修行方法和言说方式上进行了革新;儒、释、道在相互竞争中相互借鉴,于是,一些重要哲人如孟子的影响不仅及于本学派,其哲学精华亦被其它学派广泛吸取。与西方的古代哲学、近代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在问题意识、思维方式、言说方式以及创新模式上都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李凯 《船山学刊》2016,(3):72-82
中国哲学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可被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从"周公敬德"到"诸子蜂起"、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道教兴起与佛学东来、西学东渐与中西会通。中国哲学有儒、释、道三大主流。其中,儒家哲学由孔子奠基,孟子和荀子等从不同方向上予以推进;道家哲学由老子肇端,庄子和黄老学派等选取不同角度加以发挥;佛教虽由古印度人释迦牟尼创教,但在传入中国后,在修行方法和言说方式上进行了革新;儒、释、道在相互竞争中相互借鉴,于是,一些重要哲人如孟子的影响不仅及于本学派,其哲学精华亦被其它学派广泛吸取。与西方的古代哲学、近代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在问题意识、思维方式、言说方式以及创新模式上都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孙玉权  贺更粹  王甬 《理论界》2012,(5):111-113
孔子"人禽之辨",旨在人有"仁"与"知",而其重则在"仁"。通过明辨人与禽兽之不同,彰显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高贵。  相似文献   

10.
牟宗艳 《文史哲》2003,(6):121-125
老子的治国理念是老子哲学宇宙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等在政治生活领域的延展,是其哲学理性对社会政治技术层面的精神观照。它以"无为而治"为核心,以自然主义为外在特征,以人文主义为内在本质,构建出老子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学王"具备了勇敢、大度、聪敏、强记等品质,与《论语》中提到的古代圣人的智慧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论语》来说,所谓的"哲学王"有两个: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或称"士"、"大人"或"成人"。当所谓的"哲学王"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在这个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会有怎样的遭遇?对此,本文提出,应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内核精华的前提下,对其加以灵活变通和扬弃,切不可固守陈规,应把经典放在现代语境中加以解读,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将其内化成为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12.
孔子哲学思想不仅有自然的人化,更有人的自然化。孔子人的自然化思想有着丰富的休闲哲学智慧。舞雩之乐与孔颜乐处是孔子休闲哲学智慧的两个方面,前者从人的自然情感欲求出发,寻求洒落适性的人生道路,倡导在山水游玩之中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后者以休闲的生活与心态超越人生的苦难与困境,无论是遭遇困境还是享有富贵,都要随遇而安,保持快乐的心境。  相似文献   

13.
平飞 《河北学刊》2005,25(5):41-45
中国哲学要进行现代性转化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如何转化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实现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路经为:同情地了解和理性地审视中国哲学,唤起历史记忆,激发传统资源;对中国哲学进行创造性的诠释,挖掘精神智慧,纳入思考框架;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转型,创新哲学形态,转换哲学范式;实践性地运用中国哲学,将其化为生活智慧,引导现代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概括而言,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以“哲学在中国”为逻辑起点并不断向“中国的哲学”生成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展示了一种不尽同于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哲学形态。面向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当根本改变迄今为止在相当程度上依然将西方哲学等同于人类哲学之共相的状况:一方面,还西方哲学作为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系统地开掘出中国哲学不尽同于西方哲学的智慧精神以进一步丰富哲学的内涵,不仅凸显并同时涵容中西哲学之基本精神以及作为人类哲学之共相的哲学特质,而且在人类哲学之一般的高度上,确立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平等齐一的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地位。为达此目标,中西哲学之间应当达成双向互动的“诠释圆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科体制下的哲学家、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在西方学术体制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学科,始终受到了“哲学在中国”还是“中国的哲学”这样的质疑性挑战。而如何在现有的学科体制下充分展现中国思想的独特价值,现在的哲学教育如何适应我们时代的需要,又是上述大课题下的子课题。从发展前景看,中国智慧的独特性和哲学的学科规范学之间存在着张力。同时,就哲学本身而言,向我们这个时代敞开问题的论域则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因而,如何协调哲学的专业训练和哲学的创造性,则是当下哲学教育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学术对《论语》的研究主要从哲学、伦理学等角度入手,如果从社会心理学这一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论语》中丰富的社会角色期待的思想,比如,道德期待优先是孔子角色期待思想的一个特点,仁是其道德期待的核心,仁的具体展开就呈现为各种具体的角色期待。各种具体角色的行为是儒家的“外王”一面,儒家对“内圣”方面的期待,则体现在成就理想的君子人格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生存环境的变化,庄子的生命哲学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超越人生的困境、获得生命的逍遥,成为庄子生命智慧的核心。当面临着生死的自然之困、时势的社会之困和名利的精神之困时,庄子提出要“贵生”、“顺生”和“达生”,珍重生命、顺应生命之自然、达到生命的顺达和通畅,这对于现代人的如何生存、实现惬意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哲学对宗教传统的继承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敦康 《文史哲》2004,(6):93-100
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着重指出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是在希腊、印度和中国这三个地区同时发生的。由于这种觉醒,三个地区的文化以精神自由的原则取代了古代文明的实体性原则,形成了哲学的突破。先秦诸子哲学与希腊、印度哲学起源于宗教的情况相同,都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希腊哲学重在求知,印度哲学重在人的精神的解脱,而诸子哲学的核心问题则是在天命秩序瓦解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寻求失去的"道"。  相似文献   

19.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对"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的理解颇有争议。在孔子思想体系中,既有丰富的修己成仁之学,也有德化、礼治等治国思想,还有性与天道的形上哲理。孔子之"道"是多维的,而以尽己、推己为核心理念的忠恕之道,则是其多维理想之道的根基所在。曾子对"夫子之道"的概括是切合孔子思想实际的。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爱智慧"不等于"智慧"和"有智慧",也不等于"有知识".然而由于智慧自身自我否定的特性使得哲学在后来的发展中由"爱智慧"滑落为"追求知识".哲学的这种滑落既有其理论上的逻辑必然,又有其现实原因.欲拯救哲学于"追求知识"的危地,恢复其"爱智"本意,必须转变当下哲学视角,把其从日常性的具体问题和专门性领域的科学问题中"凸现"出来,重点审视事关人生和存在的总体性、根本性的问题,同时要"永葆惊异感"和"善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