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萍和保罗分别是中英文学作品之中具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表面上看,人们通常不会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但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法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两个人物进行细致分析后,我们会发现他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性。这两个多余人分别反映了各自时代一部分人的共性,而且在更深的层面上,展示了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众多矛盾的一些方面。紧扣乱伦禁忌对二者进行跨文化的探索能让我们重新准确地审视他们的悲剧命运以及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格发展重要因素的俄狄浦斯情结(亦即恋母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亦即恋父情结)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受其影响,欧美文坛涌现出大量探索人类情感和欲望的内省作品,成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高度艺术化的范例。当这一母题登上戏剧舞台时,必然成为纽结多种社会内容悲剧冲突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伦理悲剧,《俄狄浦斯王》主要围绕杀父娶母的神谕故事展开。本文认为:神谕故事的伦理叙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神谕既是戏剧情节的突转,又是剧情发展的焦点,推动了戏剧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戏剧人物伦理关系的变化。其二,神谕故事充分展示剧作家的叙述目的,即围绕着神谕故事而展开婚姻、家庭、爱情、亲情等伦理关系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关于忤逆、乱伦、恐惧、痛苦、绝望、罪恶、责任、自杀、自残、流放等伦理命题,体现着戏剧人物生命历程中所承载的伦理意识与伦理诉求。神谕故事的警示意义在于告诫人们必须遵守伦理禁忌,也体现了剧作家对血缘伦理秩序的维护,这为我们重新理解古希腊戏剧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耿宏伟 《文史哲》2011,(6):139-150
样板戏中普遍存在着俄狄浦斯情结,其主要体现为俄狄浦斯情结式人物关系。俄狄浦斯情结式人物关系从家庭角度主要表现为单亲、单子的异性亲子残缺家庭结构,而在家庭之外以隐喻的方式重现这种家庭结构。俄狄浦斯情结式人物关系既控诉了敌对势力的残忍,也使正面人物关系显得特别紧密和富有魅力。通过俄狄浦斯情结,样板戏中的政治系统和伦理系统借助力比多贯注被嵌合在一起。其具体过程是首先在人物关系中引入俄狄浦斯情结。然后,把政治角色、政治关系附加在伦理角色上和伦理关系上,把政治系统嵌入伦理系统内。这样身兼双重身份的个体就成了政治场域与伦理场域的交汇处,并把二者统一起来。其三,伦理系统内部、政治系统内部,以及二者之间是通过力比多贯注而建立关系的。其基本方法是,首先把力比多吸引到主要英雄人物身上,然后进一步把它引向抽象的政治理念、政治组织和政治领袖。力比多的传递方向重垂直轻平行。其四,嵌入过程是在潜意识状态中进行的,这是意识形态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在样板戏中,政治系统被赋予比伦理系统更高的价值,同时又在潜意识状态下从伦理系统吸取情感能量。从伦理系统到政治系统的基本机制是隐喻。  相似文献   

5.
<俄狄浦斯王>凝结着作者关于人类理性的深刻思考,折射出富于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一方面,作品通过俄狄浦斯追查凶手的过程表现了人们对知识与真理的推崇和追求,尤其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与探究,从而肯定和张扬了人的理性精神.另一方面,作品还揭示了世界的非理性以及人的激情、欲望等非理性因素的存在,通过俄狄浦斯最终毁于命运的悲剧,传达出作者对非理性的贬抑和拒斥.  相似文献   

6.
陈国华 《中州学刊》2007,(2):218-221
曹禺的《雷雨》时时显现出神秘的命运色彩。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悲剧对《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影响最大;西方戏剧思潮对其影响更多地体现在表现手法上,但是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往往与附着在其上的思想内容是共生的,不可能完全脱离其思想内涵而独立存在;中国传统文化对《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间》是作家李锐与妻子蒋韵合作,根据神话《白蛇传》改变而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重构原有人物故事情节和创造新人物新内容来完成自己对于该部作品的深刻理解,不仅在叙述角度上着重强调了人物的悲剧性存在,更在塑造人物的悲剧性人生的背后隐含了对于悲剧性存在的之于精神层面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洛丽塔》一书是惊世骇俗之作,本文简要讲述了该书的故事情节,并浅析了人物的悲剧性格给小说带来的悲剧色彩和美感。  相似文献   

9.
一 在《雷雨》中,周萍可能是一个最复杂的性格。作者曾提醒表演艺术家们:“周萍是最难演的……他的行为不易获得一般观众的同情,而性格又是很复杂的。”在周萍出场时,作者不惜用了一千二百多字来阐述他的心理性格特征(蘩漪用了六百多字,周朴园和侍萍各用了三百多字)。几十年来,评论家们对他的理解和评论与作者对他的阐述也大相径庭,其参差也大大超过其他人物,以至一些评论家不顾《雷雨》的思想艺术成就和它在各种层次读者中的广泛影响,断定《雷雨》“对周萍性格的主要方面还缺乏足够认识”,甚至说“有美化周萍的地方”。事实上评论家们也主要是把周萍作为一个“反面人物”在那里描述着,我们经常看到的总是“纨裤子弟”“花花公子”“淫乱”“自私”“伪善”“放荡”“精神颓丧”“卑鄙”“丑恶”这些字眼。作者当年曾希望有个好演员“化开他性格上一层云翳”现在看来,这层“云翳”已被评论家们染成了浓云,点成了污秽的斑痕。  相似文献   

10.
王旭 《兰州学刊》2010,(Z1):99-101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分别是古希腊时代理论和作品的不朽经典。在亚里斯多德《诗学》的理论视野中阐释《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情节、悲剧人物和悲剧效果三方面在希腊悲剧中的典范地位,可达到理论与作品二者相互照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雷雨>的创作意图是源于他对"命运"这一课题的探究.青年时代的曹禺始终被"到底是什么在制造着人间一幕幕悲剧"的思索折磨着.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雷雨>中人物的言行共同表明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忧思正是人类对自身利益的过度执着引发了自身的悲剧,而这悲剧必将像大雷雨一样彻底洗涤人间的罪恶.  相似文献   

12.
13.
车瑞 《学术探索》2014,(2):103-105
东西《原始坑洞》摆脱了既定的美学范式和语言秩序,虽然篇幅不长但却于短小中见张力,简赅处寓精辟,呈现出多元化的解读张力,他的文字以冷静而残酷的叙事策略完美地再现了俄狄浦斯情结的神髓、解构了“家国同构”的文化权威与禁忌、在自我放逐与命运抉择的面前选择了人性之善,并在极具反讽的文字中以不动声色的笔触表现出生命消逝与生命延续的历史命题。  相似文献   

14.
在《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中,法国当代哲学家吉莱斯·德勒兹与利克斯·瓜塔里认为,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人们心中的欲望源泉,又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因此,为了使人们能够挣脱资本主义,欲望本能需转向为欲望机器。通过精神分裂分析,他们提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才是“去俄狄浦斯化”的革命代理人,这与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造就自己掘墓人的思想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5.
万平 《理论界》2010,(3):134-135
从《雷雨》中的悲剧意识我们看到了曹禺创作早期灵魂深处对人类生命本质的探询。透过作品主人公悲剧的生存情形及其独特的奋争历程,我们体悟到了男权主导下的物质、阶级社会中人性的弱点和光辉,也感受到了曹禺对人类生命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6.
《九愁赋》是记录曹植精神历程的一篇重要作品。在这篇自叙性的文字中,作者以旷古的忧怨和不屈的希求展示了虽然遭谗受谄但不改初衷的坚贞的形象。命运的坎坷已不再是生活强加给作家的困厄,而是深化人生的动力,政治的遗弃也不再是生命无谓的消耗,而是熔铸成了对自我价值的执著与精诚。  相似文献   

17.
曹禺的《雷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部古希腊“命运悲剧”式的爱美剧作,但它却被用于职业演出,面对广大未受西方文化浸润的普通的中国戏剧观众。“错位的对接”自然导致极大的“误读”,但从中正充分展现出中国观众的戏剧审美心理。曹禺准确把握住了“误读”的实质,并自觉尊重、适应之,以中国观众戏剧审美心理为基础,创造出《日出》等一部部“本土化”的佳作,使话剧这种完全自西方泊来的艺术最终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生根。正是“误读”造就了杰出的剧作与剧作家,指明了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中的长子,是指生活在二十世纪上叶新旧文化转型期,封建家庭中的末代长子。特定的时代背景、自身的性格特点使他们的命运染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全文主要从文化转型这一独特视角,通过对他们悲剧的表现、特点、原因及意义等各方面的透视,试图探讨其悲剧内涵,解读其悲剧生命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德鲁兹和瓜塔利看来,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控制"欲望生产"的历史,传统社会通过编码和再编码而控制欲望生产,而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公理体系"把编码和再编码内在化,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欲望生产欲望自己的被控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就应该从这种自我控制的机制中得到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三百篇中反映女性悲剧命运的诗歌就有二十多首,这充分说明在《诗经》所处的时代即西周到春秋的五百多年中,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命运坎坷,没有任何权利可言。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诗经》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轻视和压制;宗法宗族社会礼教对广大劳动妇女的束缚和迫害;女性自身的懦弱和困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