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是所有社会生活的基础,先秦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先秦农业科技则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先秦农业科技研究的基础是先秦农业科技史料,它们主要源于传世或出土的先秦文献,但学者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传世先秦文献所见农业科技史料,对出土文献所见的研究则较少。文章对出土先秦文献中农业科技史料研究现状、内容和价值进行梳理讨论,旨在引起学界对这些农业科技史料的重视,不断拓展和深化相关研究,以多方位展现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科技成果,同时为研究中华古代文明,乃至探索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学术史上,岑仲勉与陈寅恪同被称为中古史研究的两位大师,然岑仲勉对陈寅恪之学术却有一番激烈批评。辨析二者的研究思路和学术方法可以发现,此番批评标志现代文史考据之学内部文献考据与历史考据两条进路的分野。时人以岑仲勉缺乏陈寅恪式的"大判断"来评点其唐史研究,其实恰忽略了陈寅恪从史料考据逼出"大判断"的运思特征,从而实际落入以"理论阐释"来指责史料考据的窠臼,与此相应的也抹杀了岑仲勉文献考据这一研究路径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史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提高,这是一个大家共同关心和有待努力解决的问题。这里仅就太平天国史研究中如何看待马列主义的指导作用和考据工作的问题谈一些意见。_ 太平天国史研究离不开考据工作。现存的太平天国史料:一是太平天国本身的文献,这是有关太平天国信史的最重要资料之一,但数量不多,而且由于复杂的斗争环境和别的原因,一些问题有所隐  相似文献   

4.
先秦口头传播与"事语"类史料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先秦传世文献或出土文献中,大量存在的人物言论和言事并行的故事类体裁以及普遍流行的征引语料(称之为"事语"),与当时最重要的口头传播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先秦文献中有大量资料可资证明。史官和士师是此类史料的主要传播主体。口耳相传的性质使"事语"类史料具有集体记忆和变异性的特征。广泛存在的口耳传事的传播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认识先秦史料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诸子流派的划分是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学术发展史的重要线索,但是自汉代以来对于先秦时期学术发展趋势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司马谈和班固的认识基础上.事实上,根据传世的先秦文献及近年来地下出土的先秦文献等记载,先秦时期并不存在后代所说的百家之说.因此,不能把一些子书及出土的文献简单或笼统地冠以某家之作品,采用"某子学派"的说法似乎更接近于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6.
中山国是先秦时期相当重要的千乘之国,其地位仅次于战国七雄,而与东西周、宋、卫并称.然而,由于受文献记载的限制,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兴起、发展、世系等基本问题始终未弄清.直到1978年6月中山国墓葬遗物出土后,各方面的研究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而使历史上久已湮没的中山国开始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本文拟分两个部分,对中山国史记载和研究的过程以及近年来问题争论的焦点与进展,做一概略的回顾,以促进方兴未艾的中山国史研究.  相似文献   

7.
先秦社尸考     
先秦时期,尸是人神之间互动的中介。对于祖先之尸论者颇多,而对于社尸则鲜有论述。结合典籍与出土资料,本文从"尸名分析"、"祭必立尸"和"为尸条件"三个方面具体考察先秦时期的社尸,这对于研究古代的祭祀礼制,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崔明德教授在研究汉唐和亲史、隋唐民族关系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及考古学的角度撰写了<先秦政治婚姻史>一书(2004年11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力求恢复先秦时期政治婚姻的全貌,通过政治婚姻状况,勾勒出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关系的大致轮廓.作者凭借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理论功底,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读后使人深受启迪.  相似文献   

9.
胡新生 《文史哲》2011,(5):157-165
童书业先生从疑古辨伪学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他早年已有的经济史观的思想萌芽不断发展的结果。历史观的转变使童先生的先秦史研究进入新的境界,他对"古史辨派"的研究方法和一些疑古论断作了反思和纠正,对典籍文字、社会历史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和准确。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童先生的观点屡有变化,但在这种多变的背后有一种相当执著的不变,即他始终坚持尊重史实的原则和对先秦秦汉社会状况的基本认识。他在考察先秦秦汉社会形态时注重对古代东方史作综合研究,注重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东方"特色,显示出非常开阔的学术视野。童先生的《春秋左传研究》等著作,将史实考据与历史规律的探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周代宗法、分封、贵族大家庭等问题上提出一系列创见,为先秦史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治史方法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作者自己逾半个世纪的治史经验进行总结,将之概括为史料、考据、今古一线牵三个方面,并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先秦传世典籍“兮”字本貌及形用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兮字在甲骨文中既已出现,在先秦传世典籍特别是韵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然在与先秦传世典籍同期创制的出土文献中未见其踪影;凡传世文献作兮处,相对应的出土文献皆不作兮。兮或为呼吸之吸的本字,作语气词始自秦汉时期,先秦传世典籍所见兮字系后人改字所致。  相似文献   

12.
对照传世的先秦学术典籍和近代考古发现的先秦学术典籍的体例、内容及语言 ,并后代相关的文献记载 ,章学诚的“言公”的观点完全符合先秦学术史的实情 :从“先秦古书不题撰人”,“同时代之人未必知晓作者为何许人”,“诸子未必可考”三个方面可以证明先秦学术没有作者的观念 ;考查传世的与出土的先秦文献中不同版本的著作在思想内容、篇幅篇次、语言等方面的修正与变更证明 ,一些曾被“疑古派”确定为伪书的先秦文献实质上是先秦学术“言公”现象在典籍中的体现 ,从而也证明了先秦学术“言公”的传统。先秦学术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是“言公”风气与“立言”信念和谐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一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段,具备亚细亚形式的特征最为明显,所以我们说,亚细亚形式的理论是先秦史研究的一种推动力量。苏联史学家对亚细亚形式每作四个特征的表述。这四个特征是:土地国有,农村公社,水  相似文献   

14.
白滨 《河北学刊》2007,27(4):88-91
黑水城文书是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以后的又一次重大出土文献发现。对于这批珍贵文献,史金波从文物、文献和史料以及学术等三个方面对其价值进行探讨的同时,指出了在录文、定名和断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的研究情况作了探讨。白滨从文献出土地辨析与文献甄别、文献缀合以及文献残卷的拟题与断代等三个问题入手,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个例对黑水城文献整理与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解析。孙继民对文献的朝代构成和学科定名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黑水城文献的朝代构成中可确定的是唐、五代、辽、宋、西夏、金、伪齐、元(包括北元)诸朝;目前流行的"西夏学"一语不足以涵盖黑水城文献的性质,围绕黑水城文献而兴起的专门学问用"黑城学"或"黑水城文献学"定名更为恰当;此外,他还对"黑城学"与"西夏学"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杨倩描认为,俄藏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不仅可以对两宋之际以鄜延路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史料作一定的补充,而且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宋代制度、事件、人物的研究也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人文杂志社、宝鸡市文化局、洛阳市文化局、宝鸡师范学院主办,得到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陕西省文物局大力支持的西周史学术讨论会,1983年10月7日至17日在陕西宝鸡和河南洛阳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市的史学和考古专业工作者七十六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赵光贤、杨宽、斯维至、李学勤,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朱  相似文献   

16.
由河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十二院校发起的先秦史学术讨论会,最近在河南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就先秦文化渊源、先秦制度及阶级关系、先秦人物评价、先秦学术思想等四个专题,讨论了《略论龙山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论夏族的起源》、《秦汉制度渊源论》、《西周宗教思想特点》等十五篇学术论文,交流了先秦史学术研究成果,探讨了先秦史研究中一些尚  相似文献   

17.
<正>孟宪实先生的新书《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2017年3月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一个时代的学术必有其新史料与新问题。在今日,除了依旧延续生命力的敦煌文书之外,源源涌现的吐鲁番文书与出土墓志,又成为了带动中古史学术潮流的新史料。由其引发的新视角与新问题,极大地拓展了中古史研究的思考边界。孟宪实先生的新书《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正是集结了其近年来在出土文献与高昌史、隋唐史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收录了24篇研究论文以及3篇书评。本书的内容从文献角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敦煌文献、吐鲁番文献和石刻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雅克·勒高夫的想象史研究为例 ,对当今法国年鉴 -新史学派所开创的想象史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 ,并对它出现的原因及其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评价。笔者认为 ,想象史出现的原因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想象史是法国年鉴 -新史学派的史学家继续致力于开拓新领域和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结果 ,同时它的出现也有力地促进了史学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其次 ,想象史是法国新史学家更新史料观念和开发史料领域的结果 ,同时它的出现也进一步更新了史学家的史料观念和扩大了历史资料的范围。再次 ,想象史是法国新史学家不断更新史学观念的结果 ,同时它的出现又进一步导致了史学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9.
由西北大学历史系和《人文杂志》发起,五月中旬在西安举行了先秦史学术讨论会。这是去年开封第一次先秦史学术讨论会的继续。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四川、吉林、辽宁、湖北、河南、山东、青海、甘肃、陕西等地的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博物馆、杂志社等二十五个单位的三十四位先秦史教学和研究人员,共收到论文二十六篇。著名先秦史专家徐中舒教授为讨论会提供了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勤同志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题为《重新估价我国古代文明》的学术报告。 这次讨论会着重从不同角度对先秦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先秦盟誓制度的历史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模 《天府新论》2001,(1):87-90
盟誓制度是我国先秦社会的一项特殊历史内容,尤其是东周以降,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是研究先秦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认为处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先秦盟誓制度,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维持了社会的暂时稳定;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战争规模,诱发了新的战争,加重了人民负担,破坏了社会生产,具有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