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陶艺逐步受到关注,其跨界性、综合性、时代性、大众化的特点使其成为现代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学生在国外的大学学习好,会学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成绩好并不等于能力强,尤其是应付社会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课程越来越讲求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此,陶艺课教学已成为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陶艺课更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陶艺教育为学校教育带来的生气,学生们不仅从中学到了陶艺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运用得当,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潜在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艺术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胡健 《人文杂志》2013,(4):67-72
从参与Dsein、艺术的(文化)与科学的(文化)以及阳阴调和(的和谐)与对立斗争(的和谐)三个角度,去重新探讨《易传》的美学思想,以揭示其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肖佩华 《江淮论坛》2007,(5):179-182
中国小说的历史是从“喜”剧开始的,这种记载“街谈巷语”、“稗官野史”的粗鄙文类从一出现就带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它是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反对话语而出现的。喜剧艺术是对人类与民族苦难和不幸的超越。市井风情小说喜剧的民间性正是在笑乐中将苦难与焦虑淡化,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去直面人生。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市民文学的艺术形式.充满了“喜”感。  相似文献   

5.
朱生坚 《社会科学》2002,2(2):75-78
本文考察了“气韵”的基本内涵 ,在于兼具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气”与指涉形式和内容的“韵”的结合。“气韵”是对“中和”的扬弃。从两汉、魏晋、唐代到宋代以后 ,“气韵”有一个萌芽、形成、发展和消解的过程。作为中国古代基本审美形态和美学范畴之一 ,气韵值得加以进一步整理和转换 ,参与当代中外美学思想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9):237-244
在西学东渐的进程中,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处于一种特定的以西方文化观念、艺术价值标准、审美评判尺度为主导的文化语境下。这是一种被西方他者化的殖民文化心理因素造成的现代艺术理念,它在潜移默化中瓦解着中国艺术家自身的民族艺术自信和艺术审美价值观。为此,构建本民族文化自信和消除殖民文化心理,将成为中国现代艺术能否健康发展和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程义伟 《理论界》2004,(6):246-248,340
辽宁是东北与中原文化交流、相撞乃至冲突的前沿,中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在辽宁文化史的交融中积淀。在全球化经济对辽宁社会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的今天,辽宁作为东北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与价值正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于辽宁文化发展来说,辽宁文化研究不仅是一项基础性研究,而且是一项前瞻性研究。辽宁文化的根本特点是什么?辽宁究竟有哪些历史文化资源?辽宁又建构了哪些现代文化?辽宁大文化的出路在哪里?等等,这些都是急需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辽宁现代文化的开拓与建构,对辽宁文化的大省地位以及未来发展之路,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建构大文化辽宁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张志忠 《晋阳学刊》2009,(3):96-104
与卡林内斯库的审美现代性理论不同,米兰·昆德拉提出的“欧洲小说”观念,是以审美现代性对抗“资产阶级的现代性”的源头所在。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展现出了对资产阶级的启蒙现代性的批判,和对审美现代性立场的坚执中产生的反省,阐述了他独特的“欧洲小说观”与审美现代性起源新说。他站在小说家的立场上,以审美现代性的态度,审视和评判现代生活,深入地考察了现代人生存中的一系列现象:媚俗,舞者,轻与重,快与慢,记忆与遗忘,革命、鸟托邦与抒情姿态,等等,犀利地揭示出其中的现代性悖谬。  相似文献   

9.
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进程中,图书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阿勒泰地区图书馆是传播现代文化的重要平台;阿勒泰地区图书馆是培训新型农牧民、倡导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阿勒泰地区图书馆是外界了解阿勒泰地区的重要窗口;阿勒泰地区图书馆是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0.
“新国学”是对章太炎的“国学”的发展,是以中国现代文化为根基建构起来的。五四开启的中国现代文化是在中西文化整体比较中产生的,体现了中国文化自身的真正发展,从章太炎到鲁迅更为突出表现出寻求中国文化主体精神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现代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犹如紧箍咒。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与研究的根本悖论在于:研究对象范围的不断拓展、扩容对现代牢笼形成了冲击和挣脱,但研究者又不得不以现代之名对扩容对象进行重新阐释与收编。而近几年热议的民国文学(史)概念,特别是从大文学史重构角度倡导的民国文学史,使得超越这种悖论的文学史建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张峰 《学术探索》2010,(4):97-102
傅斯年对推动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创建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专门机构,积极策划并大力推进考古发掘的开展;而且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他不断提升对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提出以"整个的观念"作为考古发掘的指导思想与对文物进行研究的准则,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他又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人材的培养作出重大贡献,在其奖掖下成长起来的梁思永、夏鼐、石璋如等,均成为考古名家。傅斯年领导史语所所取得的考古成就,不仅改写了中国学者在学术上处处落后于国外的局面,而且为1949年后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考古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建平 《学术月刊》2020,(6):111-121+134
世纪之交,美学迎来了新一轮的复兴。美学从萧条走向复兴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外国美学的引入,重要美学著作的翻译,美学领域国际交流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中国美学主体性的建立;第二,美学学派意识的形成,对建立新的美学派别的尝试及其得失;第三,各种类型和各个方面的美学研究的全面展开。本文对此分别做了评述,以检讨其得失,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文化视野中,身体伦理有常态的身体、符号的身体、消费的身体等几种模式.无论哪一种身体模式,都难以摆脱身与心、灵与肉、个体与集体(他人)的对立与冲突.而身体存在的价值,也在于从这种对立与冲突中求得身、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美学研究简单说来就是求得自觉和丰富自身,即在与作为“他者”的文化中的美学进行对话和了解的过程中完成并深化自己的身份认同,进而尝试进行超越性的自身建构。跨文化美学研究的学科本质在本体上就是“跨文化视域”,即不完全等同于“文化间性”,并不满足于发现文化“间”的关系,它还有追求文化间质素相会通并据此实现文化超越和传承性转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担负的职责、使命有很大的差距。为改变现状,在"概论"课教学中,应将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相互配合,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各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选择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配合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徐建华 《理论界》2007,(10):218-219
《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宛然是那部古典名著在现代中国的回响,其契合处全在“外史”二字。钱钟书在对现代知识者穷形尽相的描摹中,提供了一道道“行走于人生边上”的风景,其冷静与睿智处让人流连忘返,回味不已。  相似文献   

18.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一模糊的观念,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偏见.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谶纬之学、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的吸纳.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政治、道德伦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道教文化的合理思想将在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宋从越 《阴山学刊》2013,(1):108-111
由于现有的中国法制史教材对"活的法律"不够关注,作为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师,必须做一个"活的法律"的讲述者,不仅应当讲述历史上法律是怎样规定的,更应当讲解历史上法律是如何实施的,唯有如此,才能向学生展现中国法制史的真实全貌。  相似文献   

20.
论文重点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教学,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教材知识背景,突破教学难点,设计课堂练习,启发学生深层理解能力,并进一步阐述大学英语中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详细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