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杭 《日本学刊》2008,(3):52-64
自2002年起日本经济摆脱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萧条,进入新的复苏阶段.日本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和对外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促使日本政府提出了"贸易投资立国"战略.该战略以加强区域内贸易投资合作和建设开放而富有魅力的日本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中长期来看,虽然新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是由于其符合日本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贸易投资立国"战略将成为今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
阎莉 《日本研究》2002,(4):31-36
战后日本经济是在“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下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石油危机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日本政府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今后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转向独创性的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研究上 ,建立自己的科学技术基础结构 ,以振兴日本经济 ,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经济走向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 ,研究日本“科技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日本“科技立国”道路选择的成因   1、经济发展原动力要素的…  相似文献   

3.
张凤林 《学术交流》2012,(2):104-106
2010年6月,日本内阁府通过了到2020年旨在"重塑"日本经济辉煌的《新增长战略》,被称为是日本未来10年经济战略的主体规划和实现菅直人政府提出的经济、财政、社保"三强"目标的具体计划。该规划确定了环境与能源、健康大国等7个战略领域和21个重点"国家战略项目"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目标。但是,2011年3月的东北部地震对该战略的实施将产生重大影响,给一些既定战略措施的操作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科技立国战略的形成及其新发展  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制定于 80年代初期。它是战后日本科技战略的第二次战略选择 ,是考察战后日本科技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战后以来 ,日本一直注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战后初期 ,日本在科技发展上远远落后于欧美 ,为了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 ,日本利用“后进国”优势 ,积极推行独具特色的“吸收型”科技发展战略 ,大力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 ,从而大大缩短了与欧美国家间的科技差距 ,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使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进入 80年代后 ,日…  相似文献   

5.
论日本新世纪初的立国战略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日本政府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以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为中心的立国战略体系.其形成,标志着日本政府明确了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形成了基本指导方针和政策体系,对新世纪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了日本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发展战略是日本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后,日本政府将文化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对文化发展做出了周密规划和部署,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目标,制定了"文化艺术振兴"的战略方针,将传承、振兴民族文化作为日本文化行政的重要内容,并以立法和行政以及财政、税收手段保障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依靠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增强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文化成为日本21世纪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简论日本贸易立国战略及对中国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日本贸易立国战略及对中国的启迪冒洁生费兴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民生产总值(GNP)稳步提高。到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起飞”的前夜,或者可...  相似文献   

8.
论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贸易立国战略 ,日本的科学技术立国战略由来已久 ,然而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 ,该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 ,由重视以应用研究为主转向以基础研究为主导。 2 0世纪 90年代诞生了日本第一部科技法 ,标志着日本从此进入了由科技模仿向科技创新、由赶超型向领先型的战略转变 ,进而更加突出了“IT立国”的重要战略作用。科技立国战略对日本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和教育日益突出地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21世纪发展的关键。正是在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我们抓住了科学技术和教育这一关键因素,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指明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面对“科教兴国”战略下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本的“科技立国”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如何看待和吸取日本的“科技立国”道路及其经验教训,如何从“科教兴国”战略出发,实现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入发展,这是下一世纪中日双方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一…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一个属于后发展类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战后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日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是政府主导型。首先,日本政府根据经济技术落后于欧美的现实,采取了“生产至上”、“经济增长第一”的路线,以达到赶超欧美国家的目标;其次,根据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以及国际经济自由化的趋势,采取了“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发展战略,以此作为赶超目标的手段。为了保证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稳定,日本政府充分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从未把经济发展推诿给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力量。濑户内海经济带的振兴与…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的外交,具有鲜明的“经济外交”的特征,它不仅注重建立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如保障资源供应,扩大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市场等,而且重视保证日本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外部安定环境,消除各种可能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运用一切外交手段保护日本的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经济利益,完成“经济立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殖民扩张时期即列强时代,自21世纪开始的新型国家关系构建时期即多极化时代,和平发展成为大国更替的主要方式,合作与共赢成为决定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结伴取代结盟成为国家间互动方式的最佳选择,国际体系在整体上更加富有可调整性和兼容性。在大国目标和达成这一目标的资质及条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的情况下,日本力图通过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备,结盟对抗,颠覆二战后国际秩序而跻身大国,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树立"以德立国"的理念,实现本国发展战略与周边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本国的外交政策与现有国际体系和秩序的对接,应是日本从目前政治孤立、经济低迷状态得以解脱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继2009年年底民主党鸠山内阁推出"新增长战略" (基本方针)之后,2010年6月18日菅直人内阁正式推出日本的"新增长战略".该增长战略被视为是民主党执政以来首次推出的有关日本经济中长期运行的发展规划.同以往的经济增长战略相比,菅内阁的"新增长战略"究竞新在何处?尚存哪些问题?未来前景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日本科技走向国际化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闫莉二次大战以来,日本依靠技术引进和“科技立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大国。面对科学技术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以及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作用的逐步加强的局面,面对ZI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穷极世界的挑战以及国际...  相似文献   

15.
论日本的“立国论”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宋绍英日本近代以来曾提出和推行了一系列的“立国论”,诸如战前的“殖产兴业立国”、“产业立国”,战后的“加工贸易立国”、“技术立国”等等。实际上,这是国家发展战略思想和战略方向的表达方式,即以殖产兴业、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由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共同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方针并非是它所特有的现象,而是重视科学技术达一当代的普遍趋势在日本的发展战略上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日本的“技术立国”方针是针对当今日本的具体国情、针对日本历来的国家发展战略及其科技发展模式而提出的。就历史  相似文献   

17.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对文化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为此,日本不仅出台了诸多发展文化产业的法律,而且还提出了诸多有关文化立国的战略构想,并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对策,为日本发展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一个严重依赖海外市场而生存的国家,这种外向型的国家战略,必然决定其对外经济合作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从战后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后,便不断提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构想,如“环日本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和“东亚共同体”等.日本不同时期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想都潜存着不同的国家战略意图,即经济的到政治的战略转型.本文主要以日本不同时期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想为切入点,揭示其日本国家战略取向的转型变化.  相似文献   

19.
日本历届政府都强调“贸易立国”和“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并把对外贸易重点放在出口方面。政府和企业都提出“出口第一”的口号,把发展出口作为振兴经济的主要战略目标。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西方国家,其进出口总额由1950年的179亿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2,703、4亿美元,增长了150倍,而同期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则由787亿美元增长到26,991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观光立国战略提出以来,访日外国游客数量增长迅速,这得益于 VJC 的积极开展,日本国内观光环境的改善以及日本国民意识的提高。为实现观光立国战略所确立的到2010年接待访日外国旅客1000万人次的目标,日本政府在完善旅游接待体制、培养专业旅游人才、充实文化观光以及提高国民意识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从长远看,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日本的旅游成本和签证制度依然是制约访日外国游客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