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1年前,7月里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团部广场,一个四十五六岁模样的中年人喜滋滋地把我们十几个同学叫上他的马车,爽快地说:“团里把你们分给我啦!今天我特意拴了一挂最好最快的车来接你们.我姓金,以后就叫我老金好了.”这就是“金老歪”——我认识的第一个北大荒人. “金老歪”姓金名英浩.一听这名字就猜得出,准是朝鲜族人.我们所在的连队是一个汉、朝两族杂居的村庄,80多户人家中有近20户是朝鲜族.老金的家也在村里.他是主管农业生产的连长,又是我们200多知青的头儿.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黄河揽月似地环抱着一片浩瀚的沙漠——这就是以歌海著称的鄂尔多斯高原。回溯三万五千年前,鄂尔多斯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河套文化”。日月轮转,放逐过多少被历史忠实地谛听过的悲壮呼号……今天,我们看到了鄂尔多斯人民在召唤着世纪风,鄂尔多斯的土地上已绽开出象“河套文化”一样灿烂的花朵。它就是含笑在毛乌素沙漠深处的民族教育之花——陶利小学。  相似文献   

3.
符云亮是近年走上文坛的又一位湘西青年作家。四五年前,我就读过他的文章,如他的《天无绝人之路》、《告别水牛》等。从那时候起,我就喜欢他的散文,并对这位朴实无华的湘西文学青年将来的作为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次读到他的《秘境诱惑》,证明了我对他的信心和希望是有道理的。《秘境诱惑》散发着湘西地域文化和人文色彩的灵光,称得上一卷表现湘西风土人情和历史名物的精彩画卷。全书分为描写湘西历史和地域名胜的“天孕湘西”,描写家庭故事及湘西人情风俗的“阳光不锈”和描写他个人生活情感的“命里村落”三大板块,而其中最动人的是“阳光不…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时生活在湘西崇山峻岭中。在那封闭的年头,乡村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主要靠这么几条渠道:听歌唱歌,看电影,从书本中获知,听参军出过远门的人讲。那时候,那首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民歌曾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无穷幻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十三四岁年龄,对姑娘小伙子男女之事朦朦胧胧的,更感到神秘的是那“遥远”二字的深邃缥缈。那是一首流传在青海的歌,我不知青海有多远,感觉仿佛在天边。运动的发展增开一条了解外界的渠道,听去过北京串联的同学讲…  相似文献   

5.
我想,关于水,每一个西海固人都有着很多惨痛而又不失温馨的记忆吧。我愿说出我的一小串关于水的记忆,我愿给大家说说我们西海固的水。驴车上的水 那时候还在生产队里。有两辆毛驴车负责给上、下两队的数十口人家拉水。是吱溜溜响的架子车,车上一只大桶,恰好占满了整个车槽。到县上去拉。一只驴车一天往返三趟,若是冬日,日脚短了,一天便只拉两趟。 一大桶水,能倒多少小桶水,那时候记得再清楚不过。现在却是忘记了,而且再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自然不免短斤少两的事,就给拉水员赔了笑,或者给他一小块馍馍和一只洋芋,求他装水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说到底,浪漫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情绪状态,是要为感情付诸行动。虽然,“爱在过去一向被视为引导我们走向生命的原动力,而在(情书不及钞票、离婚率攀升、文艺作品一再地把爱贬为陈词滥调、两性关系日益松弛的)今天……这种原动力本身已成为一个问题了……‘爱’本身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了。”([美]罗洛梅语)但放眼茫茫人海,为什么爱和浪漫依然在频频惠顾那些“在一起唱歌的两颗灵魂”? 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恩格斯语)一样,人间男女之爱倘没有任何浪漫可言,恐怕也阴森恐怖和令人气馁吧。  相似文献   

7.
当我发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及肛肠病安氏疗法中心主任安阿明的名字出现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的名单中的时候,就动意要采访他。因为我们同是回族,同是北京市民族联谊会的理事,所以我想他一定不会“端架子”。没想到,他以“公务繁忙”为由,多次“拒绝”了我的采访。直到全国“两会”召开后的第9天,我才“抓住”了他。  相似文献   

8.
含笑这一篇东西,就像他本人。含笑幼年丧父,少年时代没有父爱的关怀;十八九岁成为职业歌手,饱尝漂泊之苦;三十岁开唱片公司,没有一分钱的外来投入,苦心经营。含笑经常说的话是:我真的希望人人都说我好。这篇东西是含笑完成其个人武侠三部曲终结篇——《情侠》及转型力作《不该问的问题》之后的首度文字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大型土家风情歌舞《比兹卡》中,78岁的土家歌王谭明税在唱歌,我们几乎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心灵却被他所深深震撼。导演说他在歌舞剧中是一个符号般的人物,是全剧的灵魂。正是这位土家老人用充满沧桑的歌喉,为很少有人能完全听懂他唱词的观众吟诵了一曲山水绝唱。他的神态,他的声音能带我们回到人性最本真的状态,帮我们找回最自然的感觉……人物特写19年前去湖北恩施清江边的野三关采访时,我还是个青涩的小记者。那时偏僻的野三关小镇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倒是野三关的土家人当时表演给我们看的“撒尔嗬”(聚居在清江流域的土家人以欢乐的…  相似文献   

10.
到了腊月,快乐的事情一件件的来,就如同爬楼梯一级级而上,总有惊喜!腊月里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似乎就已经闻到了年的气息。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儿”的时候,这种气息就格外浓烈了。按照旧时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但那时候,我们家乡供奉“灶王爷”的已经不多了,虽然没有“灶王爷”,但是“祭灶”的一些习俗还保留着,比如说吃关东糖、放鞭炮等。我们把关东糖叫“糖瓜儿”或“大糖”,那是一种麦芽糖,特甜而且特粘,吃的时候容易粘牙。在当时那可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零食呀。有的人家还把它们摆在桌子上,用来招待客人。过年最难忘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英模报告团在首都北京巡回演讲期间,我们访问了被誉为“侦察英雄”的广西边防某部参谋、壮族青年覃显凡。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和战友们在边防前线与越南特务作英勇斗争的事迹。我出生在广西一个壮族山村里,从小就迷上了看打仗的电影。有时就是赶十几里路我也要去看。特别是《渡江侦察记》,我一连看了五遍。那时,我就盼望自己早一天长大,成为一名侦察兵。  相似文献   

12.
“北京有个中南海,毛主席,他就住在那兒。”姐姐指着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星: “喏,你瞧,就在那顆星星底下!”——引自旧作“北極星”当竹楼下那只茶花鷄叫第二遍的时候,小伊香就醒了。她瞪着眼睛想了好半天:今天是放农假后的第二天了,放假那天老师就說,放假嘛,每一个毛主席的好学生,都要为社里做件好事。小伊香可不,她要做两件!比岩糯,比伊姣,比誰比誰……都要多做一件!現在茶花鷄叫了三遍了,可就只想起那么一件:帮公社往田里送飯。都大半天啦,只想起这件,唉!  相似文献   

13.
殿维,你走了,没和我们招呼一声,突然就……,你啥时回来?……一年多以前,你被同事们硬送回家休息。我得知你的心脏病又犯了,跑回来却见你在赏花。我还没开口,你就喊我:“恩蒲,快来看花,这花老来俏!”我被你逗笑了。可我分明见你额头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接到一个来自安徽的长话,打电话的人是李少林,诉说的仍是他被单位辞退的遭遇。李少林在29年前认养过一位流落淮北的韩国“慰安妇”,演绎了一段异国“母子”情。我曾去安徽太和县实地采访过他和他的养母。然而,李少林这位“中国儿子”做好事并没有得到好报,当年的佳话留下了一个不甚圆满的结尾……  相似文献   

15.
1994年的秋天,天津市青年联合会再次实施“扶贫困,献爱心”计划。作为市青联委员的我,便借助“希望工程”这一“媒体”,结识了内蒙古山区黄土高坡上的那个小学一年级的汉族小姑娘———刘金凤。她就像生长在山区高原上的一株小小的树苗,那么稚嫩、柔弱、纯真、朴直,让我对她产生了太多的责任和怜爱!于是,从那时候起,便开始有了我和她的故事……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你的名字在我心中开始深记;更说不清是那一天,那一个时辰,你才知道:我不是叔叔,而是个阿姨……你……小金凤啊!就是你,人海川流中,教我住足,回眸,注视到你:秀气的面庞,大大…  相似文献   

16.
阿里巴大爷     
八月里的一天,我出差到兰新铁路的一个车站,碰到阔别一年多的工人,他们告诉了我阿里巴大爷的故事.……阿里巴大爷还在铁路刚修筑的时候,就常常领着他的小孙子到跌路上来玩,伸手摸摸钢轨、摸摸火车头,高兴地说:"我这辈子能看到火车,真算好福气哩!"自从这里建了车站,他很快就跟站上的工人搞熟了,他爱  相似文献   

17.
今天,法卡的天气:阴雨,大雾,能见度很低。天刚蒙蒙亮,就听到操场上刷刷的跑步声。我撩起蚊帐的一角往窗外看去,啊,是他! 头天晚上,我由法卡山“阵地模范卫生员”、一等功臣谢汉球同志陪同,从营部来到法卡山,在一片问候声中,我的行李很快被搬下车来,若明若暗的灯光下,有人向我介绍,他,就是连长刘少京。他使劲地握着我的手。闻名于世的法卡山,赫赫有名的守备一连的连长就是他?他,精瘦精瘦的个儿,瘦削的面庞上长着一脸与他的身材不太相称的络腮胡子。“搬到这里来!”络腮胡连长对走在前面提着我的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的一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驱车从残冰未消的乌鲁木齐赶到春意早来的绿州吐鲁番县。他和他的一行人要在这里同维吾尔族社员一起参加风沙前沿的植树造林活动。王恩茂同志离开这里已经十八年了。在县城小憩的时候,他对一道来的乌鲁木齐部队司令员肖全夫、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司马义·艾买提说:“我今天得去看看老朋友。十八年不见了,实在想念他们啊!”二人欣然赞同。肖全夫司令员说:“走,我们陪你一块探亲去!”  相似文献   

19.
守望湘西     
“当、当……,”当高耸的邮电大楼的钟声敲过六下,随即,四十响礼炮一连串地响彻了整个山城。小楼里已伏案一天的我这才记起,今天是自治州四十华诞庆典之日。  相似文献   

20.
情谊     
我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农业研究所。第二天,我刚走进研究室,老郑同志就对我说:“废品收购站有一位汉族女同志给你来电话。”“什么?废品收购站?……”我刚说出自己的名字,就从听筒里传来了清脆爽朗的女同志声音。“老金同志,您真的回来了?我恭喜您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