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话中的词缀“头”除了有与汉语普通话词缀“头”相同的特点外,还能够放在动词词根和形容词词根语素的后面,构成一个新的名词,表示某事是否值得做或必要性的主观评价,也可以指对象或状态;这种方式构成的名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存在于具体语境之中。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这种用法的起源,并与其它方言中的词缀“头”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列举运用宾语前置、介词省略、比较句中的形容词谓语前置、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作动词及无系词的判断句等语法的例子,来说明闽南方言与古汉语在语法上的相似性,并指出这种相似性是因它们在历史上的渊源关系而产生。  相似文献   

3.
"挨"字在柳州方言中使用频率相当高.根据"挨"的语法性质,将"挨"分为"挨1""挨2""挨3",对其用法分别进行论述,并与普通话中的用法进行了比较,说明其异同.  相似文献   

4.
惠安方言单音动词重叠谓语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安方言单音动词重叠谓语句主要有四类.每一类的内部结构、语义特征及其语法意义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秀"产生的新用法进行了调查.就"秀"在作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的时候,新产生的用例分别作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在考察用作动词的"秀"时,运用了配价语法理论."秀"新产生的用法主要出现在本世纪初,在互联网及现代传媒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灵活地出现在多种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循化汉语的“是”与撒拉语[sa/se]语法功能比较马伟“循化话/是指流行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汉语地方话,它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和西宁话、乐都话(包括民和话)一起成为青海汉语方言中的三个次方言①。后两种次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在语音上,其次是词汇,...  相似文献   

7.
胡蓉 《民族论坛》2005,(12):60-61
会同方言存在AA式重叠名词,本文分析了重叠式名词与构词语素的关系,指出重叠式名词的音韵特点,总结出重叠的作用,并与本方言中的“子”尾词、与典型西南官话中的重叠式名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是一群独立自主又相互关联的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具有相关性、互动性、资源共享性和地理集中性等特点。文章通过对西宁地区产业结构的研究,结合定量分析,利用GEM模型对西宁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影响西宁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分析,给出西宁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构建的藏语形容词库为依据,借鉴藏文传统语法理论,结合现代语言学、计算机理论和统计学等知识,将藏语形容词按音节结构和按内部结构分类详述,总结其搭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藏语形容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参考拟态词在世界语言中的表现,认为应该在东北方言词汇系统中将拟态词列为一个独立的词类,拟声词恰是拟态词类中的一部分。此外,东北方言的拟态词在语义内容和主观化情感表达上具有特殊的用法,与日语拟态词用法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