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研究中国伊斯兰门宦制度的民族学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门宦是典型的结合社会文化特质的宗教制度。中外学者均重视对中国伊斯兰门宦制度的研究。本文试以民族学方法来厘清对于门宦制度的研究意义与内涵,展现出门宦制度在历史发展与社会文化适应中的特质以及具体风貌。认为在宗教民族学建构下中国伊斯兰门宦制度今后的研究方向,应从历史文献学的溯源研究与历史现象的解释、宗教学对苏非主义教理与相关伊斯兰教义内涵的诠释、民族学对教权体系运作和社会文化变迁现象的归纳与分析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北方民族大学丁明俊教授著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作者主持完成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的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最终成果。该书采用宗教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我国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门宦的组织形态、门宦教权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拱北经济运行、清真寺组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宗教职业人员在宗教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伊斯兰教门宦与西北穆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北五省(区)约有穆斯林—千一百余万人,是穆斯林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历史上根据西北少数民族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处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以及文化特征,并以玉门关为界,把甘、宁、青,陕划为一个区域,列入中原地区,俗称“口内”,把新疆划为一个地区,泛称西域,俗称“口外”。前者与汉文化相接近,后者与中亚文化相近似。门宦是苏非学派在甘、宁,青、陕形成的一个特有派别。依禅是苏非学派在新疆穆斯林中的一个专称。门宦与依禅对西北穆斯林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曾引起中外史学家、宗教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注目和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有很大进展,成果也很显著。现以“中国伊斯兰教门宦与西北穆斯林”为题,作简要论述,请尊敬的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西北伊斯兰神秘主义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灵明堂的形成及现状,灵明堂道统的源流、教祖的遗训和阿訇的实践等五个方面对门宦苏菲神学思想的源流及宣教话语的中国文化特征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了西北门宦与金陵学派回儒学者的神学思想关系密切,并且经历了伊斯兰文化的中国化。此外,作者还提出民间宣教文本在宗教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承志的<心灵史>所阐述的不仅是哲合忍耶门宦历史论述的当代反思观点,同时所揭示的也是特殊历史意义下中国苏非派门宦内传文献的宗派意识与我群认同观.这其中所展现的,也包括历史民族志、宗教认同与文学意境汇通下的底层史意涵.张承志藉由投身于哲合忍耶社群的特殊经验,使得自己的信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实践意义.但也由于他所身处时代的复杂性,让张承志透过<心灵史>所展现的内部代言与外部诠释观,与当代哲合忍耶历史的"再现"之间,也反映出其身为穆斯林知识分子的特殊"困境".  相似文献   

6.
马平 《回族研究》2005,(4):107-110
新兴教派门宦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而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层出不穷。近一二十年,在中国各地(尤其是西北甘宁青地区),新兴教派门宦又呈现日趋活跃的态势。宗教内部改革、宗教教义教理方面的分歧、宗教资源的争夺、经济利益驱动和宗教管理工作相应薄弱等是新兴教派门宦产生的深层根源,但是新兴教派门宦不断产生并不是中国伊斯兰教独有的现象,而是世界性宗教普遍发生存在的问题。探索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如何缓解因新教派门宦的产生而带来的穆斯林民族内部纷争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稳定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强社会控制。穆斯林民族内部也应寻求一种积极机制,加强宗教自律,减少因频繁发生的教派门宦纷争而造成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于理解中国西北「回」、「藏」族群文化长期互动关系的发展过程而言,分布在青海东部化隆、循化等地境内卡力岗山区的「藏语穆斯林」现象,确实能够提供出一个具有结合当代族群史与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研究特色的观察案例。如果从族群溯源研究的观点看来,此一观察应该具备以下三个论述面向:一、在历史记忆的展现方式上,「昔藏今回」或是回民祖源的争议,都必须面对藏文化如何与穆斯林文化并存适应的事实;二、从花寺门宦太爷马来迟于清乾隆年间至卡力岗传播伊斯兰教的传说开始,经过格底目、苏非主义等老教到今日伊赫瓦尼新教,当地宗教意识的变迁意义及其对于穆斯林我群意识所产生的形塑过程;三、当代大陆民族识别下,回族与藏族的法定少数民族身份,对于「藏语穆斯林」的族群认同意识的巩固,及其所引发的族群边缘研究意义的讨论。而这种以卡力岗「藏语穆斯林」的族群溯源研究的论述模式,亦有助于扩大并深化当代中国西北族群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哲赫忍耶、嘎德林耶、虎夫耶等回族伊斯兰教门宦的宗教礼仪中蕴含的宗教伦理思想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这些伦理道德虽然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它们有着很强的适应力,尤其在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沟通,以及对回族穆斯林的团结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一、成书背景丁明俊教授等几位学者共同完成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丁明俊教授2007年成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有选择性的对哲合忍耶宣化岗拱北组织与经济运行、虎夫耶北庄门宦的教权演变、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历史及组织特征、伊赫瓦尼"海乙制"组织、西道堂"大家庭"组织方式、民国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西宁的历史和西宁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西宁的时间,论述了穆斯林在西宁地区逐步聚居和西宁穆斯林反清起义的过程,并介绍了西宁著名的清真寺和凤凰山拱北,特别是对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鼎盛情况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概述了同心的历史,介绍了同心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何时传入同心及同心伊斯兰教历史的分期.其次对同心清真寺、拱北、道堂、墓地进行了介绍.在介绍同心清真大寺时,又从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建筑特色、建筑成就、文字记载等多个方面展开.接着探讨了同心经堂教育、伊斯兰教教派与门宦.最后,探讨了红色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在1936年同心的和合,包括这种和合的主要表现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西北回族聚居区的清真寺和道堂经济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伊斯兰教内部教派与门宦的组织模式及穆斯林民间社会的经济整合机制.历史上在民族、宗教上层(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知识各界精英)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地区的各大清真寺和道堂都拥有包括土地、房屋在内的雄厚的"瓦克夫"(宗教寺产)以维持清真寺的各项开支,并开展相应的公益事业.1949年以后由于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造及社会领域的科层化发展,当前西北地区的各大清真寺和道堂举办宗教活动和建筑维修等各项开支主要依靠在市场经济中崛起的民族工商业者的支持和广大信教群众的自愿奉献.由于西部社会工业化、城市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穆斯林经济收入有限,一部分穆斯林尚未摆脱贫困,加之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的缺位,导致当代西部回族聚居区的清真寺经济和道堂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依赖性强,普遍缺乏开展社会慈善福利事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郭晓红 《回族研究》2004,(2):98-100
宁夏,是回族穆斯林聚居的省区,在宁夏境内,到处都有可以看到回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留下的历史踪迹。说到回族文物,它同普通意义上所说的文物,在概念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回族文物作为中国民族文物的一部分,至少应包括回族历史文物、回族革命文物、回族宗教文物和回族民俗文物四方面的内容。现将宁夏境内现存的回族文物概述如下。一、清真寺与拱北1、同心清真大寺目前,在宁夏境内保存年代最久、最重要的回族文物,是座落在同心县城内的清真大寺。这是一处以西夏晚期喇嘛教寺院改建的古代建筑,始改建于元代中期。明万历年间和清乾隆、光…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文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自我管理软件之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思想,这就是它由最初的家族式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的一个重要根源.中国回族学者、清乾隆时期翰林院四译馆教习金天柱在他的著作<清真释疑>中,以犀利的笔锋广征博引,非常理性地阐述了穆斯林的审美生活和审美理想,指出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清真食品始于唐代,而清真食品的出现,不单是推动了唐朝都城饮食业的发展与繁荣,更为关键的是它构成了中国穆斯林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因而是实现穆斯林与其他兄弟民族之问相互交往和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媒介.在唐代,穆斯林清真食品的内容比较丰富,从市民到贵族甚至皇室,他们的日常饮食几乎都已经离不开清真食品了,所以“肥羊美酝”便成为唐代长安民众十分渴望的生活标准.  相似文献   

16.
清真女学作为经堂教育的分支,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提升穆斯林妇女地位有重要作用,而笔者通过比较发现乡村改造运动与清真女学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相似性。本文选取兰州市中阿文女校为例,以乡村改造运动的经验为借鉴,为女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与意见,以期清真女学更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的中心城区,有回、满、土家、蒙古、壮等19个少数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4000余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2000余人。樊城区有襄阳市唯一的回族社区、回民小学,清真牛羊肉加工经营户60多家,西北各族穆斯林经营的拉面馆、烧烤店等清真小吃40多家。坐落于该区的友谊街清真寺历史悠久、声名远扬,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各地在襄阳经商、就学、旅游、探亲的穆斯林群众过宗教生活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伊朗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悠久的历史,在伊朗成为伊斯兰教国家之后,伊朗伊斯兰文化对中国穆斯林民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在中国穆斯林文化教育及苏菲派门宦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济南地名及辖区沿革,接着概述了济南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济南的时间,然后是对济南穆斯林主要聚居区和济南清真寺的重点介绍。在清真寺介绍中尤重济南清真南北两大寺的建筑沿革、建筑成就与掌教制度三个方面。紧接着是对济南伊斯兰教派别和人物的一点初探,但重点还是探讨与他地有所不同的清中后期及民国前期的济南伊斯兰教和济南主要表现在汉文碑刻匾联中的相当宝贵的宗教思想。最后将除碑刻家谱以外的文物进行了存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韦州的历史和韦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韦州的时间和韦州穆斯林主要姓氏的来源,简单介绍了韦州清真寺及穆斯林公墓,重点探讨了韦州清真大寺和韦州经堂教育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