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舍与中国生存文化的现代化──再论老舍对市民生态的表现李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向来以他创作的“市民特征”而著称。在小说及戏剧创作中,老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市民生存图画,他对这一阶层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体验之深刻、表现之广泛以及批评之严肃,在...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的建构需要完善的司法体系给予保障。司法能够保障市民社会活动的空间不受非法干涉,保障市民社会规则的确立和良性运行,以及确保市民社会主体权利的实现。完善司法,使之适应市民社会的要求,也是市民社会建构的司法途径。目前,我国司法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和不独立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市民社会的成长和建构,是我国市民社会难以发展成熟的重要根源。应通过促进司法独立、完善司法体系、确保裁判公正等途径完善司法,以促进和保障我国市民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人权问题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自由、平等和意思自治”本质的探讨 ,认为市民社会之人权也是此要义 ,从而保障市民社会人权也应从此入手  相似文献   

4.
张保旗 《北京纪事》2013,(11):90-91
今年5月2日,大黄鸭出现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引发全城轰动,市民蜂拥而至只为一睹大黄鸭芳容,甚至许多大明星也为之倾倒。9月6日,大黄鸭终于造访北京啦,首站落脚北京园博园,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追鸭热。不和大黄鸭合张影,您就彻底out了!  相似文献   

5.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6):22-24
新闻背景: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南京的总体要求.在科学发展中提高执政能力.在加快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在协调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市委宣传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以“市民参与工程”为主题.着手开展了“市民论坛”、“市民学堂”、“市民听证”等特色活动。其中。“市民学堂”,作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提升市民素质、推进市民现代化的一项“民心”工程,于今年年初启动。“学堂”围绕家庭教育、医疗保健、文明礼仪、成才成长、投资理财等主题,至今成功开讲17期.深受好评、社会反响强烈。到现场听讲的市民这1.8万多人.填写反馈意见表的市民达到700余人次,拨打热践电话咨询的市民超过8000余人次,许多热心市民还专门写信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在电视台播出录像.制作光盘、编发讲座内容的小册子等等。如今.“市民学堂”已成为南京周末一景,成为文化古都南京在新时代打造学习型城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应摆脱以往的旧观念.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是密切联系的,二者相互兼容,都是介于个人和政治国家之间的纽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民社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和市民社会也有某种天然自洽性,从而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去建构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性的市民社会,并使之完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培养市民社会内部成员的契约精神,注重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等全面发展,培养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7.
过年亲朋聚会免不了问上—句:去年买了多少基金?从股票热、商品房热到基金热,我个人觉得反映了当下中国城市居民一种盲从的市民心态。炒股炒邮炒茶叶炒房子炒基金,一年一个热点,平民百姓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历经从古代到近现代的演变过程,并在洛克与黑格尔那里得到代表性的阐述,由此形成近代政治自由主义者所持的“市民社会先于或外于国家”观和黑格尔所持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观。在介绍市民社会发展与演变的基础上,分别分析其对民主之共性与个性的助益性,认为它在促进民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应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宋代市民音乐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历史意义。宋代市民音乐以其生动的多样性满足了当时广大市民阶层的需求;以其创新性丰富了中国古代音乐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以其兼容性推动了各民族、各种音乐形式的交流和提高。历史的经验表明,音乐之兴必须适应社会及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文明城市,提高市民素质是关键。文明公约的推行,能使市民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自觉革除各种不文明行为,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公约的落到实处,能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广州要修订文明公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使之更贴近时代、更贴近生活,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1.
市民法之价值核心 ,即自由。在罗马法中 ,自由的理念并非是绝对精神自主地实现自已 ,市民法的发展昌明无论其主体地位的普及抑或确认法权关系的精密可操作性 ,俱与人之解放这一市民法的信念而相关性。在法典化时期 ,自由理念表现为完全之契约自由 ,并得以进一步蓬勃发展 ,成为整个法律正义哲学的核心。在当代 ,自由理念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削弱 ,但在市民法中仍保持着最初的重要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自由意志的更新规范仍只能在对法律行为本身适法规格上 ,并非对法律行为的理念自由的否定。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8,(12):32-33
一 1976年5月6日晚8时56分,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热莫纳突然发生了强烈地震,市民一片惊慌。巨响隆隆滚过之后,中世纪的美城热莫纳顷刻变成了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13.
就私法定位而言,在后民法典时代,出于维护民众合法权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优化优越营商环境之考虑,应当将私法认定为以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为限,一切具有私法自治因素或者直接关涉私人利益,并且应当为国家权力所保障之法。而以此为据,就私法规范体系的构造而言,在我国民法典颁行之后,应当将民法(或曰一般私法)视为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基本法,而将民法典外之商法、经济私法以及寄居于公法渊源中的附属私法认定为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之特别法,最终形成以民法典所汇纂的民法(包括法典化的商事通则)为“核心区域”,而以民法典外之商事单行法、经济私法以及附属私法等为“边缘区域”的私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王安忆都曾站在市民的立场上真实描绘了市民世界的生活和内心精神,表现了市民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基本特征是精神理想的追求萎缩在社会功利之中,政治意识淡化于日常生活之中.不同于张爱玲的是,王安忆在描写市民的精神理想萎缩的同时,又在营建具有特定内涵的"精神之塔",政治意识淡化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忽略了社会背景观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市民社会思想扬弃了旧式的唯物主义,从抽象上升为具体,辩证剖析了物质生产劳动、物质生产关系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诠释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反映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应然关系,体现了其唯物史观的成熟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蜕变,对构建新型城镇化市民社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成都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新市民。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成都市成华区58万常住人口、20万暂住人口中,通过经商、拆迁、移民等方式,成为成华新居民的约占40%,是推动成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成华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凝聚新老市民人心,融合新老市民情感,汇集新老市民之智,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一项内容,搭建起交流平台,实现新老市民共住共治,形成了新老市民一家亲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周旭 《南都学坛》2006,26(5):88-90
从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法律基础来看,经济法是基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失灵、以私权为本位的市民社会的局限和私法调节功能的先天不足,而通过政府干预经济、国家之公权介入市民社会之私权、公法融入私法,彼此间交互作用而产生的。透过对市场与政府、市民社会与国家、私法与公法这三对矛盾的分析,展示出经济法自诞生之时就以平衡个体私利与社会公益为己任,这注定了经济法的追求社会正义与社会效益平衡统一的价值取向。这一探究对我国的经济法发展及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 海派文化,是我们上海城市之魂. 上海城市文化,沉淀在这个城市的历史中,融化在市民的血液和气质里,根深蒂固,特色鲜明.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除了城市外貌、说话口音、生活习惯等不同外,更重要的是市民精神气质、生活观念、思维方式、情趣爱好的不同.这种差异性相当丰富而复杂.  相似文献   

19.
成熟的市民社会是宪政与法治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民社会孕育了宪政文化,培养了法治精神,形成了社会权力,消解了国家压力。因此,宪政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中国历史上缺失市民社会和现实中市民社会不成熟是中国难以实现宪政与法治的根本症结。因此,中国建立宪政之途和走向法治之路就是培育和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推进经济的市场化,加强政治民主化和权力监督,推动社会利益分散化和利益多元化,推动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多样化,这既是为了培育成熟的市民社会,也是在铺垫宪政与法治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陈微 《社区》2002,(1):21-21
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是市民学校。如何让市民学校办得有生气、有特色、有吸引力?杭州上城区的做法是,利用社区内学校、业余党校、社区会馆的师资、教育设施为市民学校服务;定期、定专题地开设各种学习班、讲座、讨论会、演讲会,如传授主妇之道和亲子沟通的妈妈读书会、知法守法报告会、人与社会关系演讲会、市民公约社区守则讨论会,以及举办各种岗位培训班、职业技能班、文化普及班等,有针对性地对居民进行长期不懈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