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商品在世界市场上按国际价值交换是等价交换。但由于商品的国际价值不是取决于个别国家的中等劳动强度,而是由“世界劳动平均单位”所决定,因此,商品必须把其国内价值折合成“世界劳动平均单位”之后才能进行国际交换。这样,商品在按国际价值进行等价交换的背后还存在着不同国家的不等量劳动时间的交换。这种不等量国民劳动相交换的国际等价交换就是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表现。所以,一个国家要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其国民劳动强度,提高本国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论贸易条件     
本文首先评述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贸易条件的各种定义及其实际意义,然后在作者的“国际价值贸易论”基础上提出了“国民价值增值变化率贸易条件”,认为只有这种定义上的贸易条件才能真正说明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得利益的变化。作者说明了国家外贸政策和国际垄断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特别是从最佳关税和最优提价率上说明了贸易条件,指出了发展中国家改善贸易条件的困难。最后作者对发展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的关系理论作了评述,探讨了发展中国家改善贸易条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需要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即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包括劳动产品和非劳动产品,商品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包括劳动需要和非劳动需要。商品具有两种二重性规定:一种二重性规定是商品的质和量的二重性,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中,使用价值体现了商品所具有的质的同一性,即有用性,交换价值体现了商品所具有的量的可比性,即可交换性;另一种二重性规定是商品的具体和抽象的二重性,即具体价值和抽象价值,具体价值是指商品具有具体使用价值和具体交换价值,抽象价值是指商品具有抽象使用价值和抽象交换价值。商品的这种二重性体现了人的需要的二重性,即具体需要和抽象人类需要。人的需要赋予商品以价值,其中,劳动需要赋予劳动产品以价值,非劳动需要赋予了非劳动产品以价值;人的需要量是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其中,劳动需要量是劳动产品价值量的尺度,非劳动需要量是非劳动产品价值量的尺度。需要价值论把劳动价值论纳入其中,弥补了劳动价值论两个基本前提的不足之处,并使需要的二重性取代了劳动的二重性,成为政治经济学的轴心。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学论著中,对“什么是价值规律”的回答,说法很不同。一种说法是:价值规律,就是价值量决定的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另一种说法是: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或基本规律。它的基本点是:每一商品的价值都决定于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商品按等价的原则进行交换。”许涤新同志说:“价值规律,又称‘价值法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  相似文献   

5.
论价值形态     
价值论是近代哲学提出而在现代哲学中得到确立的。传统的西方哲学是认识论一本体论哲学(认识论、逻辑学与本体论的统一),价值问题被狭义地作为伦理学问题提出,而伦理学又是由认识论一本体论引伸出来的。这就是由柏拉图开创,延续到黑格尔的伦理—认识平行论。它们认为宇宙的本质是理念,对理念的认识产生知识,道德也是知识。传统的中国哲学正相反,是价值论—本体论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某种道德实体,天道即人道,明道的途径是修身。康德首先把伦理学提高到与认识论平列的哲学地位,即批判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的对峙。他把现象看作认识论的对象,把本体看作伦理学的对象,突出了主体性,从而为价值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黑格尔以其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使认识论吞没了价值论。黑格尔以后,便是认识论一本体论思辩哲学的解体和价值论的掘起。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价值理论,继之叔本华、尼采、柏格森以及存在主义诸家则建立了与传统哲学对  相似文献   

6.
违法性论是刑法理论的试金石,研究违法性判断的基准问题,对于形成学派论争,全面推进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思考违法性问题的路径不同,由此导致犯罪成立范围、认定犯罪过程、犯罪和刑罚的关系、刑法和社会的关联性都不相同。(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充分考虑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规范期待,注重刑法的行为引导功能,是合理的理论。根据这种违法性论,违法性判断的核心是行为,法益侵害只是决定“行为性质”的要素;刑法不是单纯为了弥补损害,而要着眼于让国民养成规范意识,防止损害再次发生。当代中国刑法学应当以(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为基点来建构,以回应社会需要,促进公众的规范认同。  相似文献   

7.
文章共分四部分:一皮尔士的“意义论”;二詹姆斯的“真理论”;三杜威的“价值论”;四刘易斯的经验特质价值论。本文论者认为,皮尔士的意义是解决实用主义价值观的阶梯,在这个阶梯上,它被詹姆斯引向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并把真理论推进到关于信仰的观念和满意的观念之中,从而把真理论放到价值论的水平上。继詹姆斯之后,杜威又把“真理论”引向“善”,径直把它与价值论中其他命题一起探求,杜威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实用主义的,新经验主义的价值理论。尔后,杜威的观念又被刘易斯发展为“概念的实用主义”,主张价值是经验的一种特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年来 ,中国经济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然而 ,中国经济学的成就主要仍然表现在引进、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方面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研究路径依赖 ,创新不足。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上 ,中国经济学显然是缺乏原创力 ,形成不了具有足够自身价值观念与理论基底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文章认为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有其相应的制度背景与历史文化环境作为其创作的基础的 ,都包含有与其相适应的激励系统与制衡系统。脱离文化、脱离历史、脱离国民心理背景的理论移接 ,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效率损失。因此 ,作者提出了建立以人本主义为思想核心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设想 ,并提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劳是从关于最适度汇率制度的长期争论中衍生的,并对该理论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作者指出,该理论的演变特点是:从偏重理论研究到注意实证分析,从一国汇率制度选择到国际汇率制度改革,从终极、理想化目标到复合而现实的目标,从偏重概念与命题的推敲到探索货币一体化的途径。最后,作者还就该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最适度货币区”与“货币同盟”的关系,“共同货币”与“不可改变的固定汇率制”,“最适度贷币区”的范围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综合价值论纲林珏,顾速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商品价值来源分为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客观价值包括工人科技人员和管理者的劳动以及生产物质条件转移到商品上的积累价值,其中科技人员和管理者劳动创造价值的方式和比率与操作工人有所不同,应作为客观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劳动力的价值不能完全实现,劳动力的价值不能表现为交换价值,因此,劳动力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商品。作者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提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量应当等于其使用价值量,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标志是它具有交换价值;并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是: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高利平 《社科纵横》2014,(11):37-43
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是资产阶级社会越出国家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和规模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整体和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总和。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是同研究国际体系紧密联系起来的。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同国际体系的关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即世界市场是国际体系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国际体系建立于世界市场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现代国家形态是维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资产阶级统治的基本形式,国际体系资产阶级统治世界的形式,居于支配世界市场的领导地位的国家对国际体系有根本性影响。准确理解马克思对世界市场和国际体系关系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的资本主义发展和国际体系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权时 《探求》2022,(6):85-94
岭南价值哲学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内容丰富。其主要范畴有:自然价值论、人的价值论、经济价值论、知识价值论、道德价值论、审美价值论、平安价值论、和谐价值论。岭南价值哲学的本质是行动哲学、实践哲学,理论属性为实用主义,主要特征是:重人、重用、重道、重利、重乐、重安、重和、重行。岭南价值哲学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命题: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劳动具有商品性质。并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作者认为,马克思关于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论述是以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不是交换的对象为前提的,其结论仅仅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具体规定,不应当作教条不适当地应用于社会主义。对劳动本身的价值决定,作者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作了证明。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数学语言可以进行经济学的质分析。数学语言可以进入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核心规律理论领域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不能规定哪些经济学领域不能使用数学语言。下面我举例说明这一点: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基础理论,要说质分析,这就是经济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质分析。在古典经济学中,由于缺乏研究多元变量及其复杂关系的分析工具,因此,从配弟经李嘉图到新剑桥学派的古典价值理论只好采取自然语言的思辨方式,或称弱逻辑方式。在微积分进入经济学之后,以微积分语言为分析工具的价值论出现了,这引起了经济学的边际革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5):36-4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应对世界问题的理论构想。理论构想只有具备现实基础,才能不断掌握群众,转化为现实。本文从哲学三大元理论存在论、意识论和价值论角度,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人类水平上的"类存在物"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存在基础。"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结果正逐步成为现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方法符合思维变革趋势。在价值论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了共同价值理念,坚持尊重融合共同建构的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奥地利学派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不同于新古典环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环境理论的新型环境经济学说。该体系可以归纳成环境成因的人际冲突论、自然资源商品创造论、环境干预无效论、市场环保论、环境产权论等。奥地利学派环境经济学既具有一定的学术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一理论对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在2003年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热点,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一方面缘于美、日、欧等直接向中国施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争论可以追溯到2002年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这种论断认为,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很低,在国际市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因此中国  相似文献   

19.
论资本、资本的循环与周转一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资本、资本的循环与周转》一文中,作者把资本的运动态状最具有共性的特征及一般规定性揭示出来,表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特别是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理论,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价值。作者认为,资本是最能凸显流通一般的要素禀赋,它既是流通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流通加速发展的内冲力。因为资本是流通中流动性最大的异质商品,它既是商品,又是投入;既是流通的客体,又是流通的规模、流向、流速变动的内在经济原因,是一种通过内在冲动,寻找自行增殖的价值流动的更高级的、柔性的生产要素。循环与周转是资本运动周而复始无限化的表达,是马克思构想的资本一般的精华,资本运动的绝对性已构成经济学各流派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张可云  刘浦信 《创新》2010,4(3):51-54,74
随着我国经济外向度逐步提高,国内经济波动开始与世界经济波动并轨,汇率的宏观调控作用越来越突出。汇率升值的过程是国民财富增加的过程,同时也蕴含着经济泡沫化的危险,使一国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只有壮大实体经济,加强金融监督,实行温和通胀优先的汇率升值原则,才能保障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