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过去25年里,文化人类学家关于文化的定义已从将文化描述为一定特质的任意集合这种原子主义解释逐渐发展为强调文化的类型与结构。克拉克洪和凯利的定义也许最好地表达了这种关于文化的现代概念,他们将文化定义为:“所有在历史上为生存而设计的清晰的和模糊的、理性的、非理性的和无理性的东西,它们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于某特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张泽洪中国少数民族与中华传统道教,具有源远流长的关系,道教在产生、创立、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根据史籍、道经的有关记载,探讨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道教传播的史实。对当令...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近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布了2014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90项,其中报告文学9项,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回族学会副秘书长李健彪申报的预计12万字的《达浦生评传》名列其中。达浦生(1874—1965)是中国伊斯兰教现当代的大阿洪、知名的民族教育家和具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活动家。他师从著名的王浩然阿洪,任回文师范学堂校长,开创了我国现代伊斯兰经学教育和回族新式教育的先河。他任兰州回教劝学所所长兼省视学,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他遍游南洋各国,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强调  相似文献   

4.
陈广元是我国当代大阿洪,现任北京东四清真寺教长、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常委。认识陈广元这个名字是从他编写的《伊斯兰教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5.
张建松 《中国民族》2014,(10):25-25
在上海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的眼里,温婉知性的辅导员洪汉英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更是一位温暖心扉的"上海妈妈"。通晓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锡伯语的洪老师用她质朴无华的一言一行,"润物细无声"地诠释着民族团结大义。"教育应当是情感的相遇,是心与心的沟通,只有让学生信任你、亲近你,他们才会把你当作良师益友,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洪汉英说。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中国传统元素以及现代设计学的特点及内容、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学的交融,旨在为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学的更好交融以及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让我们中国传统艺术走出国门,立足世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中国传统元素以及现代设计学的特点及内容、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学的交融,旨在为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学的更好交融以及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让我们中国传统艺术走出国门,立足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模仿性的现代国家建构以传统疆域内各族各群凝聚为统一的国家民族为基础.内忧外患压迫下中华民族的构建直接以爱国主义为表征;同时,中华大地诸族文化、利益熔融的一致价值观使中华民族既是现代中国认同政治的直接载体,也是现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现实目标.现代中国的中华民族主权国家属性,决定了在现代中国堪称为“民族”的实体只能是“中华民族”.然而,国家全面建设阶段中华民族的虚化及中华民族理论的缺憾使得国家崛起与中华民族复兴事业面临极大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国家族际政治整合,须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战略下构建、完善以“中华民族”国族理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族际话语体系与行动逻辑,通过加强中华民族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强国基石.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9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理论室举办了以"国族观念与现代国家的建构:基于近代中国的考察"为主题的学术沙龙。陈建樾研究员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国族观念与现代国家的建构置于世界变革的背景下考察,特别揭示了美国经验对近代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10.
《回族研究》2012,(4):141
由宁夏政协常委、宁夏麦丽燕基金会理事长洪梅香编著的《中国回族民俗集萃》一书,于2012年9月由北京朝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回族长期秉持的风俗习惯,是回族文化的活化石,渗透着回族熠熠生辉的人文精神。本书以大量的图片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改革不断前进。当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促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改革,本文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浅析”为题目,分析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教学改革对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评价体系健全化。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地区的多元和多样性表现为例探讨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策略和历史境遇。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民族国家策略的历史进程,发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民族国家策略上的差异,以及现代中国“民族”识别的出现,是中国深远的历史情境中的一个必然结果,亦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现代国家与各民族达成共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式设计思想的影响,制约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与情感表达,形成了中式设计以文化为基底,无论在美学还是精神上一定是先有思想再做设计。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入手,深入研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意境与品格,使现代中式设计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延续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象创作思维,将思想决定审美,审美影响设计与现代中式设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接受世界、融入世界的历史过程。期间,中国许多学者由被动走向主动,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孟航著的《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1900-1949)》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史为线  相似文献   

15.
洪山村以水资源为中心,形成“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的历史发展脉络。洪山村在水资源富足之时,水从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洪山泉断流之后,水成为当地发展的瓶颈。由此提出,洪山泉的保护应“跨越有形边界”,同时,洪山村在解决生存的基础之上,应进行文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与设计间的渊源谈起,论述了我国现代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关系,反映了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必须要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基础之上。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而新科技新观念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再发展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与设计问的渊源谈起,论述了我国现代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关系,指出,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必须要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基础之上.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而新科技、新观念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再发展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绘画是精神文明的产物与载体,也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西绘画艺术不断交流、碰撞,极大地促进了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现代中国画的审美特征,有助于发扬民族文化与艺术精神,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现代中国画的表现力,并对其审美特征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的结构转型与社会约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环境、生计模式与社会文化制度共同将中国少数民族村寨构筑为总体性的经济社会共同体。现代两大阶段中的村寨经济转型,表现为这一体系传统经济目标、组织结构与性质特征的全方位、整体性但也有相当保留的质变。中国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的现代转型是在社会制度性约束的引导和制约中开展的,它们不仅展现为国家与市场主导的、外生性的现代化改造机制,展现为以互惠为核心的内生性社会制度对村寨共同体社会存续与商品化阻滞的双重性,更展现为这两种制度之间的非一致性矛盾制约及其在当代交织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化,形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文化元素,例如水墨画、剪纸、书法、戏剧文化等。本文通过分析将现代视觉传达理念结合中国古老元素,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思路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