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理学家。他在转益多师的过程中,形成了“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诚斋体。诚斋体自然而然的受到了理学的影响,是杨万里诗学与理学的完美契合。诚斋体的形成与理学中所提倡的“活处观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有密切地联系。  相似文献   

2.
杨万里在宋代诗坛的地位超过陆游,这是南宋人的看法.严羽评宋代诗体时认为,南宋独有“杨诚斋体”.全面看,陆游成就大于诚斋,但杨万里诗歌艺术创造性更高.该文详论了杨万里对刘克庄、张镃、姜夔、永嘉四灵以及江湖派的影响,认真评析了诚斋对金元诗坛、明清诗坛的影响;也仔细分析了历代对杨万里诗歌的反面批评.  相似文献   

3.
杨万里为南宋诗坛重要人物,其一生转益多师,在诗歌创作与理论构建上均有令世人瞩目之佳绩,晚年其诗以“活法”之悟,被称为“诚斋体”。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景物诗以人化自然世界的建构、童心童趣的展露与语言的传神而成为"诚斋体"风格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4.
"诚斋体"在南宋受到普遍肯定,与它在元明清朝受到的冷落和恶评形成极大反差。南宋诗人的创作直接受"诚斋体"影响的并不多,对"诚斋体"艺术特质的理解程度也深浅不一,但是在江西派诗风的长期笼罩之下,人们期待创新,故对"诚斋体"的新变持开放态度;杨万里的观念和创作对南宋诗歌的发展趋向产生了一定影响。"诚斋体"在南宋的接受及其影响折射出南宋诗歌观念、审美标准的嬗替与期待视野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南宋诗人杨万里身兼理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在潜心学术的同时,不仅接受了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而且将"格物致知"与诗歌创作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沟通起来.他所创立的"诚斋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自然物象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并以独特的视角去对待宇宙自然."诚斋体"的这种审美特质与"格物致知"在本体论、认识论中所体现出的美学意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力图通过"格物致知"与"诚斋体"之间关系的一个侧面,表明文化学术思想经过诗人这个中介,可以化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精神,并经过心灵与情感的融会,成为审美化的诗性流露,杨万里则充分体现了这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万里开创了一代“诚斋体”,创作了4200多首独出机杼的“新体诗”<元欧阳玄:《罗舜美诗序》评诚斋诗),前人周必大、陆游,今人钱钟书、周汝昌等大家对他都有“至公”的“议论”,但对他的诗论却至今还未作深入系统的分析。其实,“诚斋生平论诗最多”,“最多妙语”(明贺裳:《载酒园诗话》卷5)。他的诗论既表明了他作诗的美学趣尚,又是“诚斋体”形成的理论宣言,对明代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独抒性灵”,特别是清代袁枚的“性灵说”都产生过很大影响。研究“诚斋体”不可不重视他的诗论。  相似文献   

7.
杨万里一生共有诗集九部,这些诗集先后作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七月至开禧二年(1206)五月之间,依次体现了他不同阶段的创作特点。对各诗集的创作时间做具体考证,可更清晰地把握“诚斋体”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观照出杨万里文学思想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南宋诗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本文用“诚斋”).江西吉水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产作家之一,平生诗作,自编成集,存稿四千二百三十四首.他和友人尤袤(延之)、陆游(务观)、范成大(至能)并称为南宋“四大家”.对当时和后代诗坛,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宋代至明清,“趣”在诗歌审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诚斋体”之所以呈现出不同于典型唐音、宋调的鲜明艺术特征,根源正在于杨万里的诗歌在情、理之外,全力开拓和表现新的审美范畴——“趣”。也因此杨万里特别重视触景得趣的“兴”诗法。“诚斋体”美在机趣,诗歌便相应具有笔法曲折、思致新奇的表现特征;不过以“趣”为诗歌审美核心也给“诚斋体”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受到杜诗的影响,他较多地使用杜诗典故,集杜为诗,作诗以杜诗为韵,还学习了杜诗的一些句法。但杨万里学杜成就并不高。杨万里的"诚斋体"有着轻巧灵快的写作方式和机智活泼的艺术风格,有明显的宗唐倾向,他同其后的永嘉四灵等一道,代表了南宋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向唐诗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正>杨万里是南宋前期的大诗人,他一生写诗两万多首,现留存下来的有四千二百余首,是中国文学史上仅次于陆游的高产优质诗人。他的诗浅近通俗,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生动有趣,且风格多样,被人称为"诚斋体",因而在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称赞他"雄吞诗界前无古,新创文机独有今"[1];"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2]。就这样,他被推为盟主,"执诗坛之牛耳"[3],使宋诗走上了"中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杨万里评价中较复杂的一个问题,是他和江西诗派的关系。在其身后,他曾一度被视作江西诗派后期的领袖与传人。刘克庄说:“比之禅学,山谷,初祖也;吕、曾,南北二宗也;诚斋稍后出,临济德山也。”(《茶山诚斋诗选序》)王迈说:“江西社里黄陈远,直下推渠作社魁。”(《山中读诚斋诗》)不过,这种哄抬与攀附历来也为人所诟病。但后来的翻案者,基于对江西派的偏见,又往往引杨万里尽焚学江西体旧作一事为证据,硬将他置于江西诗派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派为代表的宋诗着力表现人文意象和主观世界,改变了唐诗的审美范式.南宋杨万里则把诗笔重新转向自然,并重视在创作中保持和表现性灵本真;他摒弃写作成法、惯用语言及传统意象固有内涵,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直接印象,描画和传递各种未经人道、难以言传的新鲜情景与趣味.“诚斋体”打破成法的自由创作精神引领了南宋中后期的诗歌新变潮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环境尤其是扬诚斋的哲学思想、个性特征、生活经历等方面分析了“诚斋体”诗的成因。文章认为,杨万里关于“变”与“诚”的哲学思考以及“以史证经”的思维方式,渗透在他的创作思想中,使这种哲理的思辨化为诗意的灵性,从深层次上左右着作者的创作方向和取材意向。同时,诗人幽默乐观的性格,强烈的创造精神以及对文学遗产包融吸收的态度,使“诚斋体”独辟蹊径,重铸新辞。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杨万里的诗风有4次发展变化,通过文本细读与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诚斋体"的成型与诗人的创作进阶并不同步;《朝天续集》时期创作变化的实质是将七律改造成流转圆活的风格;求"变"伴随着杨万里的全部创作历程。就"诚斋体"而言,从个体诗风特质萌芽到定型的过程是诗人寻找新的语言、新的审美范畴,逐渐摆脱成法和定式,自然而然地对古典诗歌既有的单元化秩序进行解构的过程。不过以"趣"为审美核心范畴使"诚斋体"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杨万里除致力于诗歌创作外,还注重诗歌理论的探索,著述有《诗论》《诚斋诗话》以及若干论诗诗、诗集序言.我们认为,把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正确评价诚斋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继承这份遗产,是有意义的.各自风流每变每进一、诚斋在时人目中的地位在中国诗史上,“南宋四家”的名目发生过一次更替,最初挺立在这面大纛下的是尤袤、萧德藻、范成大、陆游四人.不久,杨诚斋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取萧而代之,甚至被时贤视为“诗坛盟主”:“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洋洋海内服诗声”“授钺君当坐将坛”与他齐名的尤、范、陆也对他的诗作赞赏不已:“文名籍甚更诗声”,“笔与冰瓯雪椀清”(范成大);  相似文献   

17.
南宋诗人杨诚斋,名万里。他任地方监察官时.到一郡巡察。郡守设宴招待,官妓叶少唱《贺新郎》一词助酒。唱到其中“万里之帆何时到”一句时,诚斋应声而曰:“万里昨日到。”由于词中“万里”与杨万里名巧合,这官妓似直呼其名,大不敬。郡守一怒,把官妓关了禁闭。  相似文献   

18.
杨万里酷爱梅花,平生喜好咏梅。仅从《诚斋集》诗题考察,涉及梅花的就有113首。这些咏梅诗是诚斋体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风貌与品格特点,而且体现诚斋体艺术成就。对诚斋体艺术成就,宋人张滋、周必大,元人方回都曾把它归结为善用活法。“活  相似文献   

19.
南宋诗人杨万里身兼理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在潜心学术的同时,不仅接受了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而且更加注重将“格物致知”中所蕴涵的诗性观念与诗歌创作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沟通起来。此外,理学的“格物致知”思想与禅宗的参悟精神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二者共同作用于杨万里的创作思想,这就使得他既固守理学精神的根基,又以禅宗的参悟精神去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改变传统的艺术思维方式,从而把宋代特有的文化品格与诗歌的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融合在一起,以独特的视角去对待宇宙自然,并最终形成了“诚斋体”重机趣、主活法、重幽默的诗学风貌。  相似文献   

20.
杨万里《诚斋集》133卷,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亦即杨万里去世两年后,由其长子杨长疆编定.笔者近来编写《杨万里年谱》,在检阅《诚斋集》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人名讹误、文本重出、编排混舛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云,因"其集卷帙繁重,久无刻版,故传写往往讹脱",而且其中有些问题在长孺编定时就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