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由于中国各省内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现有的省级水平上对生育率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很难给出较为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本文利用1990年我国2031个县(市)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民族类型和所在地区的生育政策等资料,分析了在低生育水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生育政策对县级生育水平的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县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类型对生育水平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中国各民族之间生育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政策的差异所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后,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显著地高于汉族地区。因此,中国民族之间生育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2.
从宁夏看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汪一鸣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十分显著。当这种差异扩大到某种程度时,便可能影响国家宏观效益和发展后劲,并且导致区域之间矛盾加剧,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问题。因此,在谋求全国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3.
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我国地区之间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已有的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控制人均GDP这一变量的基础上,利用1997-2004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教育水平、信息发展程度和社会资本能够影响金融市场的参与水平,从而对地区金融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提高地区教育水平,推动信息产业的完善,加强社会互动,提高诚信水平,可以促进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不过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1970年代末以来,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造成三大地带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和经济发展基础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制度变迁、市场化水平、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差异方面的原因.要缩小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则应该针对导致差距扩大的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军  李涛 《学术月刊》2022,(5):46-59
基于清末中国发展师范教育的历史情境,可实证分析师范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利用师范教育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双重差异构建识别策略,研究发现:(1)与师范教育诞生之前相比,师范教育发展更加迅速地区相比师范教育发展较为迟缓地区经历了更快的人口增长,说明清末师范教育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2)师范教育的积极作用在初始经济状况较差地区更加突出,意味着师范教育具有促进地区经济收敛的潜力;(3)师范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是为新式小学提供师资。本研究首次分析了师范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新近经济学研究对不同教育的经济贡献差异的关注,结论也对教育基础薄弱国家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和数字治理三个维度54个指标构建了中国大陆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基于2005—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探究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特征与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速度较快,其中数字治理增长速度最快,但省际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在空间上呈非均衡性分布态势,其中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数字经济发展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63.2%。随着时间推移,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正逐年减小,但近年来收敛速度有所放缓。此外,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上呈高—高集聚、低—低集聚态势,且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相邻能够提高本省份数字经济向更高水平的转移概率。因此,实现地区与省际间数字经济的包容、普惠、协调与互促发展是中国数字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与内容。  相似文献   

7.
过往的金融素养研究集中在经济领域,忽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金融素养关系的研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数据分析发现:微观层面,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构成三要素中,家庭收入、家庭资产和家庭职业地位(ISEI)对调查对象的金融知识、金融风险态度和金融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宏观层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金融素养相关。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会通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来影响家庭金融能力,而家庭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态度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交互影响。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构建金融变量与社会变量的新分析路径,并为家庭资产建设提供具有社会政策取向的支持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同发展程度地区居民的社会心理比较吴增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各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之所以会产生较大差异,除了有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等“硬件”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人们的社会心理这一直接影响一个社会或社区居民素质的...  相似文献   

9.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来解决,地区间的产业融合在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通过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基于中间品投入产出关系设计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并采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以30个省级区域为地区单元构建地区间产业融合网络,分析表明:在样本期间,中国的地区间产业融合网络格局处于动态演进中,在总体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存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产业融合水平有待提升;中国的地区间产业融合网络具有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板块特征,地理因素对地区间产业融合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运用QAP回归方法分析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变化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因此,应积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地区间市场和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并通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弱化地理因素对地区间产业融合的制约,进而提升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并优化其网络结构;在提高地区间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积极缩小地区间资本积累、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以更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缩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新增长源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新增长源是揭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产权制度的创新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因,它可说明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所在。通过对中国经济新增长及其形成环境、中国经济新增长源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差异的实证分析,来预测中国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为中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方略。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开发中,首先应该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寻求阻碍西部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金融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是金融资源配置的地区失衡,因此,开发西部经济应强化金融支持,对金融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与使用,切实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一、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成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必然联系。熊彼特和希克斯一致认为,一个运行良好的金融系统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它使得那些具有最好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东、中、西部城镇化效益比较研究郑秀峰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地区城市的发展状况,标志着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南省东、中、西部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及其效益的比较研究,探索中国城镇化模式与地区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间的关系,为建立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某一区域城市的发展进程不仅反映出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中国东北地区既是中国的边疆,又处于东北亚区域的腹地,同俄、日、朝鲜等国家相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联系,因此中国东北边疆城市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不同的区域经济的影响而打上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差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倍受学术界、政府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失控是威胁社会和谐及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深入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对加快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运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和经济区位商来比较分析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差异,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预测区域经济差异的发展趋势;其次,从历史经济联系、区位条件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形成三大经济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选择了协调发展这个论题,来探讨推进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从而缩小它们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论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看,还是从效益原则看,区域发展的最重要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合理的资源配置是任何地区经济较快发展的基础。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这个地区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但资源以什么为牵引配置,配置的速度和组合情况,不同地区又互有差别。本世纪以来,不少经济学家注意并研究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过程,提出了一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我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自然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了解这些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的高投资率和低消费水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居民收入水平增长较缓、城乡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了消费能力的不足;二是经济发展的思路与相关政策对消费问题、消费者的重视不够造成了消费市场的混乱,并直接影响了消费水平的提升。文章从影响消费问题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较低的现状和消费市场进行剖析,进而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中站在新的视角,理性思考消费不足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区际经济差距及其原因进入90年代,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地区间关系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经济差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自然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差异。不可否认,东西部在我国自然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海拔高度、经纬位置、气候条件、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开发的条件上东部处在易开发的位置,而西部则相对处在不易开发的位置。(2)经济空间中的梯阶分布差异。从我国现实经济空间考察,东部地区处于中心的高梯阶位上,而西部…  相似文献   

18.
从空间和结构两个视角考察2011—2020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的研究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差异不断缩小,空间分布上东强西弱、南强北弱和增速上西快东慢、北快南慢的特征显著。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的形成机理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分别是横向东中西三大地区和纵向南北方两大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除中部地区外,覆盖广度差异是全国及其他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内源结构性因素中覆盖广度差异、使用深度差异和数字化程度差异对全国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的作用强度依次降低;外源社会经济因素中,经济发展差异和金融科技水平差异均是影响全国及分区域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各要素差异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一、构筑人才资源高地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当代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中,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资源和科技水平的竞争,而它的基础又和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相关。近几年来,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因为上海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高素质人口群体。对未来的发展而言,所谓高素质的人口群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全体人口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二是就业人口中有数量充裕、层次齐全、结构合理,能适应开放型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俞朝岸,黄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之一。地区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市场销售、民族文化传统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地区性经济联合,地区经济是以横向联合为特色,由地区资源、资金、技术和产业优势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