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下行,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关键词。"十三五"时期,中国的核心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也要为2025年左右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奠定发展基础。根据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识别出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五大挑战,即全要素生产率挑战、城镇化挑战、生态环境挑战、被动依附型挑战和不平等挑战。而实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是成功应对上述五大挑战的战略指引和基本途径,是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此,特别强调,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避免政治上犯"颠覆性错误",构筑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腐败多发、社会不稳、产业结构升级难和经济发展滞缓等,使中国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风险。因此,在剖析可能阻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路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城镇化;建立廉洁高效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止官僚主义作风和调整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3.
中等收入陷阱本质是一国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几乎同步,即人均国民收入没有实质性增长。根据其成因,可将中等收入陷阱分为动力不足型、需求不足型、人口政策型和封闭型4种类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使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生产力发展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等收入陷阱与乡村振兴存在互动影响的辩证关系:中等收入陷阱会引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动力不足、农村产业发展受阻、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活富裕等战略的实现将极大助力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应不断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激发农村劳动力教育投资动力,降低教育投资成本,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收入分配,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数据看,苏南地区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收入区段上限阶段.然而,这并不表明苏南地区已经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相反,苏南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还有着明显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为此,苏南地区要在总结自身探索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坚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长期战略,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关键环节,把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新增长极,把维护社会公平作为基础保障,把推进全面改革作为根本动力,走出一条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苏南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有其实证依据,并有警示作用,应从发展风险预警的意义上来把握这一概念。一些国家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社会发展滞后,而这又与收入分配不公密切相关。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重要战略是构建完善合理协调的收入分配格局,其重点之一是改善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分配和生存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经济史上,许多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通常会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即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社会动荡不安.墨西哥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拉美国家中具有典型性.然而,东亚的一些国家却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现代政府等,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富裕国家之列.当前,中国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应该以拉美特别是墨西哥为镜鉴,合理吸收东亚日本等国家的优秀经验,未雨绸缪,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7.
从学术界对"中等收入陷阱"争论的探讨出发,找出其核心实质,指出俄罗斯存在"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紧接着从产业升级和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视角找到了化解"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路径——依托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升级是一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为俄罗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既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对矛盾凸显期。避免走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而加强和创新社会部门管理,必须进一步树立社会管理的理念、构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才能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 393美元,标志着正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所处不同发展阶段将要求着相应的发展战略也作出调整,以适应新阶段最优增长路径的要求。以后发国家经济发展路径两阶段理论为依据,并进一步划分次级发展阶段与收入阶段相对应,可以凸显不同发展阶段对于核心增长动力要求的变化。目前,摆在中国经济前行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中等收入陷阱,为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赶超,并须转换原有的以模仿为主要形式到以自主创新为主要形式来推进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式,并配合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比重、提升产业结构、恢复以往被向下扭曲的生产要素价格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等收入陷阱"是近年来的流行概念。国内外学界默认跨出它即进入"高收入国家(地区)"行列,不仅综合国力跃上新层次,而且保障社会长治久安。但事实上跨出它进入"高收入国家(地区)"仍可能掉进"贫富分化陷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本文从辨析"中等收入国家(地区)标准"、智利实例、传统欧美强国的政治动荡着手,证明"贫富分化"才是真"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伪命题。必须践行《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才能跨过"贫富分化陷阱",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屹立潮头。  相似文献   

11.
分析典型大国、北欧四国、四强小国和金砖国家1999-2014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高技术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高,但它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少数"行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会随经济增长而先升后降,呈现倒U形关系.倒U形后半段是保留高端环节、淘汰低端环节的产业升级过程.工业化高峰并非高技术产业高峰.高技术产业波动远高于经济周期波动.大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多采取均衡战略,小国多采取专业化战略.典型国家经验表明:发达的高技术产业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一国难以在高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占据全面优势,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适宜采取重点突破战略,以局部带动全局,逐步增强整体竞争力;大国需要兼顾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是完善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求经济适度发展,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出口下降的双重压力。李嘉图分配理论可提供以下启发:第一,产业升级是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重要出路;第二,扩大内需是应对出口下降的必由之路,这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分别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了根本制度前提、坚实制度基础和重要制度补充。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实践逻辑在于,它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而作出的重大实践创新,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充分体现,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管理完善进程中,解决好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新常态”下,中国要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斩断困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死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迫切需要着力布局和推进体现时代发展内涵的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战略。本文立足新时期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从人力资本积累的现实格局揭示了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据此提出了改造农村人力资本实现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正处于空前的大转折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路径都处在新的探索和改变之中。事实表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GDP增速趋缓难以避免,中国经济增速趋缓或将长期落入"初等发达国家陷阱"而不能如期实现现代化,中国经济要在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而如期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出新的战略抉择,这就是第二产业革命即从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学理澄明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发展理念具体形态的经济增长方式经历了从综合增长、全面增长、可持续增长再到包容性增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包容性增长"强调必要经济增长速度基础上的社会公平,公平与效率的"质"的统一,人民群众享有权利的实质性增长,社会建设的多维度展开,和平与发展、参与与共享的国际诉求,实现个人和社会在公平、正义、平等与效率基础上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包容性增长"是中国经济安全的战略需要,它有助于中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缩小三个差距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避免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选择;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重庆实现314总体部署,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重庆缩小三个差距的理论支撑体系是民生公平和谐理论。民生公平和谐理论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大环节。实践基础来源于重庆近年来实施的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开展缩小三个差距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7.
一国或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需转换经济增长动能成为理论共识,但对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的机制尚缺乏深入探讨.本文以基于技术效率思想的两化融合刻画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在低收入低融合和高收入高融合情形下,两化融合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在中等收入中融合情形下,两化融合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增长动能会出现结构失灵现象.本文基于55个国家或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实证显示存在这种动能结构失灵现象.据此,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制的"技术效率转轨"假说,并构建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理论,认为中国在中等收入阶段需要从以信息化带动路径为主的技术效率转变为工业化促进路径与信息化带动路径并行的技术效率,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并举、应用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互补的复合式创新战略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研究为数字经济动能转换、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覆盖四个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工业化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而工业现代化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六大进一步强调,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可见,信息化、工业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并进"的关系,而如何从理论上揭示其机理,从战略上构建其运行和发展机制,则是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地区),中等收入水平发展阶段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收入水平提高一系列新挑战,因此,围绕“中等收入陷阱”和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路径和各阶段特征的分析,界定了“中等收入陷阱”及其主要特征,通过大量国别的例证,考察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出现“增长减缓”的根源。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我国积极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给当下时代带来了显著的不确定性,它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相对稳定结构,在社会中生发出一种趋于喧嚣、无序的言论场.应对这一情状已成为新形势下传播管理乃至社会治理的显要命题.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本身面临诸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种种不协调导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而此时又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时代,这使得中国的转型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方向与网络时代的变革潮流是互动的,两者都强调“还权于民”和“分权自主”,它们应当携手,而不是对抗.当网络重构了社会的底层信息结构,顺应网络时代与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是相通和匹配的,因势利导则有助于中国实现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