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管理是否有可能并有必要学习资本主义管理的合理实践和理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近年来的各种有关企业管理或经济管理的书刊,大都认为《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管理二重性的论述可以归结为自然(生产力)属性和社会(生产关系)属性这样的管理二重性;而这样的管理二重性又是一个普遍适用于无论资本主义管理或社会主义管理的“原理”;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推论,虽然在社会(生产关系)属性上资本主义管理与社会主义管理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但是在自然(生产力)属性上则没有什么不同,因而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立了著名的管理二重性原理,他认为,资本主义管理和一切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管理都具有科学组织生产力的属性和适当调节生产关系的属性;组织生产力的属性是由分工、协作和社会化生产所引起,因此它是管理的一般职能、一般属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以互相学习和继承。而调节生产关系的属性在阶级社会中具体表现为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因而是管理的特殊职能、特殊属性,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是不能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三种不同含义的关系。深刻揭示和认识它们之间三种不同含义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种含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紧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生产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是从生产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生产的社会属性来理解的。我们知道:生产力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则是反映人们在物  相似文献   

4.
<正> 建国以来,我们长期不重视研究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只讲生产关系反作用决定论,把生产关系看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导致离开当代中国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来谈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造成社会主义建设最初三十余年生产力发展缓慢.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共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揭示历史变革的根本原因时,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全部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生产力发展了,总会引起生产关系以及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方面的革命,而革命的胜利又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又孕育着新的革命,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历来肯定,社会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而生产力同生产关系即社会生产的基本因素.二者间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成份.所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就他们从事社会生产和进行阶级斗争而言的.但是多年以来,史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存在重生产关系而轻生产力、重阶级斗争而轻生产斗争的研究倾向,并且在有关生产力的问题上存在争论,至今未彻底解决.因此,今天从探讨生产力出发来全面分析这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仅提出几个方面的问题,就正于大家.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尚乞专家与读者不吝示教.  相似文献   

7.
对于生产力,我们可以从生产力的自然属性方面和生产力的社会属性方面分别给予说明,社会生产力范畴就是从生产力的社会属性方面给予的说明。它不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而是从生产力的社会形式方面,从社会生产的历史发展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把社会生产力作为独立的范畴加以研究,全面揭示生产力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林彪、“四人帮”肆意宣扬历史唯心主义,歪曲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打着辩证法的幌子,炮制“生产力发展离不开生产关系变革”的谬论和“上层建筑决定论”,鼓吹英雄史观,把阶级斗争歪曲为社会发展的唯一的、根本的动力。为了拨乱反正,澄清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理论是非,深入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根本必要的。(一) 所:有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哪些阶级曾经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种自然历史过程作了精辟的说明。根据马克思的分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生产力是决定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继续发展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一方面说明,没有新的生产力出现,旧的生产关系和全部上层建筑就不可能发生变革,指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  相似文献   

10.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本通俗性的社会科学读物,篇幅不多,但基本上做到了简明而通俗地论述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等关于社会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变化等基本的理论问题。人们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掌握了一把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1.
古文化 《理论界》2010,(10):85-87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主要方面。在生产方式这个综合体中,生产力和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是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事物而存在的。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物质力量,它的实现和发展依赖于它所存在的社会条件。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它并不直接表现生产力,它是生产力赖以实现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生产力运行的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和阶级斗争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14.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15.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16.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17.
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的剖析要阐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阐明它的重要意义,首先就要对构成这一规律的基本要素、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等进行一些剖析。(一) 对构成这一规律的两个基本要素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所谓生产力,就是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它是由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几个要素所构成的。生产力表示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而劳动者则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所谓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总体,它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学界,蒋学摸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简称蒋本)、南方十六所大学协作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简称南本)和宋涛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简称宋本)电大教材颇有影响。较之以往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理论分析上都有所创新。但是,对其中有些基本理论的表述,我不敢苟同,特提出来商榷。一、社会生产力是不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但是,政治经济学不能孤立地、静止地来研究生产关系。而必须要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是不言自  相似文献   

19.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今生产力革命及其深刻而宏远的影响,沉闷的理论经济学至今仍然把生产力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尽管也提到“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但只不过把生产力当作研究对象外在的东西加以标签式的粘贴.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表明生产的自然属性.按照这种传统观念,理论经济学当然不会去研究工艺学或其他自然科学、技术经济学等学科的对象.但问题在于,生产力果真只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只反映生产的自然属性吗?马克思说:“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机械地割裂开来,绝对地对立起来,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也不符合历史与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