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女性普遍面临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内部之间的多重角色冲突,加强家庭美德修养,承担家庭角色伦理责任,是调节其角色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当代中国女性家庭美德修养应基于对家庭角色关系的正确定位和自觉关怀,修好为妻、为女(媳)、为母之德和持家之道、亲邻之善。  相似文献   

2.
家长角色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角色之一,对社会、家庭和子女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当前我国社会发生的快速变迁和巨大转型,使家庭婚姻制度、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发生了剧烈变化,对家长角色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角色规范化程度加强,家长角色开始具有一定的自致角色的特点;其次,家长角色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再次,终身学习成为家长角色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构建家庭角色的指标体系,通过男女家庭角色行为的定量分析,以男子的家庭角色为参照系,客观地展示女性的家庭角色状况,现代性转型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分析家庭角色的转型对妇女地位的可能影响。 一、家庭角色的指标体系 评价个体的家庭角色状况,要有一定的参照系统,这个参照系统应该是个综合的指标体系。然而目前并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标准指标,就是说,评价家庭角色的指标体系尚在探讨之中。  相似文献   

4.
夫妇角色     
扬(M.Young)和威尔莫特(P.Willmott)所提出的对称家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夫妇共同分担家务和共同参加闲暇活动的程度。这种类型的夫妇关系被称作联合的夫妇角色,它与分离的夫妇角色相对应。在第二阶段家庭中,夫妇角色、丈夫和妻子的婚姻角色是有严格区分的。夫妇在家庭中有明确的劳动分工,丈夫相对地不参与家庭杂务和抚养孩子。这种夫妇角色的分离也扩大  相似文献   

5.
关于家庭关系问题,早有许多专家学者在家庭结构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家庭人际关系的内在特性。 一、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层心理关系 要了解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内在特性,首先必须分清家庭关系、家庭角色关系、家庭人际关系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所谓家庭关系即指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家庭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伦理关系、角色关系、心理关系等;狭义的家庭关系即社会学家所研究的家庭角色关  相似文献   

6.
关于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相关心理学家也对导致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56名来自于同一所大学的教师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情况来研究他们的工作-家庭冲突现状.高校教师的多重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分别与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相关,同时有导师、授课、学生这些工作角色的教师更容易报告高水平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然而有着照顾子女的家庭角色的教师更容易经历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另外,根据这个研究,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大学教师的工作 家庭冲突.  相似文献   

7.
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其广泛求学就业,改变了传统的两性角色和地位,尤其是妇女在家庭中由被赡养者变为赡养者,由承担家务的单一角色转为工作、家务两肩挑的双重角色,这对于现代家庭的结构、功能和关系的变迁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直接影响着未来家庭的发展。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女性角色及地位的变化,将对世纪之交即今后一二十年的未来家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流动儿童角色认同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随机取样法对重庆市6所中小学的547名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城市人角色认同问卷测查。分析认为: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不论是流动儿童还是城市儿童,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城市人角色认同直接相关,并通过社会支持间接与城市人角色认同相关。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妇女家庭角色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所发生的急剧转型对妇女传统家庭角色所造成的冲击、新时期中国妇女家庭角色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妇女家庭角色转变的主要特征等几个方面,集中论述了新时期中国妇女的家庭角色上所发生的重大变迁,并对此现象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世界有男女两性.作为社会一个最敏感的细胞——家庭,它的最基本的组成者男女两性角色上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上男女两性角色上的变化.所谓角色,又称社会角色,它是指“人们的社会身份”即“某个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的适当的位置,被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那么,中国式的家庭男性,在昂首阔步了五千年的今天究竟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它的演变轨迹又是怎样呢?一、角色模式由外向型转向多重型现代家庭从整体模式上说比之于传统家庭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形式单纯,内容复杂.现代家庭的结构大多是三口之家,家庭人员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清晰,不象传统家庭结构那么复杂、盘根错结.虽然现代家庭成员锐减,但家庭成员所充当角色的内涵比之传统家庭要丰富得多.传统家庭男性,由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重要类型,该类型电视剧中一般主要有父亲、丈夫、儿子和情人等四种男性角色。通过对大量家庭伦理剧电视文本中四种男性角色的分析,说明家庭伦理剧通过家庭叙事强化迷人的父权制,鼓励电视观众发挥已有的性属成见建构男性气质的刻板印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角色逐渐获得反叛的解放形象,男性气质新的意义逐渐被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流行一种假设,即双重事业家庭(dualcareer-family)是一种具有倡导作用的工作、家庭相结合的新的形式,其特点是使未来的男女共同担任更加平等的角色。但我们认为,双重事业家庭并不是与传统角色的根本决裂。其结果将是事业和家庭越来越趋向分离,而不是更有效的结合。在双重事业家庭里,妻子致力于自己事业的发展,并追求在夫妇角色“对称”基础上建立一种平等的原则。收入高的家庭利用了那些被剥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家庭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离不开农村家庭的参与,但目前农村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构成了挑战。以广西为例,在分析农村家庭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农村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根源是家庭成员对家庭资源的竞争性分配,应从家庭建设、政府角色和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青年白领的家庭角色与工作价值取向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年白领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青年白领的工作价值取向对家庭角色的建立,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家庭角色的变化,促进了青年白领对工作外在价值取向的要求,降低了其内在价值取向的要求。从性别视角来看,青年白领女性和男性在家庭角色与工作价值取向的关系中,并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国外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家庭冲突是指来自工作角色的要求和来自家庭角色的要求之间发生了冲突。工作家庭冲突分为两个不同方向指向的概念:工作→家庭冲突(WFC)和家庭→工作冲突(FWC)。文章从理论、结构等方面对工作家庭冲突作了一些探讨,并对其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作了简单的回顾。在文章的最后,探讨了已有研究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快、女性赋权增能机制的落实,农村女性在家庭、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经历了从传统的依附于家庭的附属者开始向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角色转变。在此过程中,农村女性面临着多重期望角色、角色能力和角色需要、主体角色愿望和传统社会角色期望之间的冲突与困境。政府和社会应在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公益托育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激发农村女性向新角色转变的内生动力,塑造新时代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家庭企业在公司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家庭企业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家庭创业者对其发生重大作用。研究他们扮演的角色,及对这些角色所建构的企业文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有助于了解家族企业文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女性解放是基于女性生存和发展需要,获得有利于女性自我实现的作为人和作为女人的一切权利。冰心通过塑造贤妻良母提升家庭角色的价值,扩展其社会功能,符合女性的现实需求;冰心从未将家庭角色作为女性的一切,而是为女性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可能。相较于新女性对家庭角色的弃绝和否定,看似保守改良的贤妻良母更具现代性和积极意义。她所涵盖的母爱,不仅实现了女性的解放和幸福,而且重铸了人与世界的建设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结构转变和社会经济转型宏观背景下,性别红利既是女性赋权和女性潜能发挥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人口红利,同时也被看作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尝试从当下工作家庭复合场域中多重角色叠加的视角,全方位地审视和理解性别红利所固有的理论内涵及其特殊的表现形式。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性别红利的多重角色主要来源于宏观社会期望、中观两性关系和微观自我认知三个维度,其中社会角色期望的刻板固化、两性角色博弈的事实冲突和自我角色协调的转换失灵,是影响当下性别红利释放的三大机制。为此,释放性别红利不仅在于从家庭关系和两性关系的微观层面上辨析影响性别红利释放的主要因素,更要通过宏观层面适宜的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多重角色,进而充分获得性别红利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20.
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道德失范的问题,根据人的内在要求,从价值取向、生活态度、角色意识、人格健康和家庭追求等方面,探究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