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在平等权、户籍制度、公平待遇、安全保障等方面缺失相应的法律地位。对此,必须从法律上重新看待和评价农民的法律地位,通过法律的途径赋予失地农民应有的法律地位,同时通过法律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农民失去土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失地农民成为近年来社会发展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的生存环境、法律地位、权利实现等人身、财产内容因历史因素、现实状况都不能与普通社会成员对等而得不到保障,国家应在法律层面上给予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失地农民享有社会保障权,是道德与法律共同愿景,是生存权利优先的法律价值取向,是国民分配从慈善走向正义的必然要求.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中,社会救助权、社会保险权、社会福利权三者层级互补、共生相促、有机结合,完成从失地农民的诉求到国家责任的权利谱系构建.  相似文献   

3.
赵爽 《中州学刊》2007,(3):121-124
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丧失基本生产资料的失地农民,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二元用工制度”和现实存在的“城市二元社会”使失地农民失业并且缺乏基本的就业保障。当前,失业失地农民市民化存在着制度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为失业失地农民市民化提供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保障和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与农民权益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有关土地征收的法律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成为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之一.论文从失地农民利益的保护现状出发,针对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在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试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地农民是我国进入新时期所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权益保护缺失。失地农民及其权益保护问题是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复杂问题,必须以树立国民待遇理念为先导,通过优化制度安排,完善法律体系,落实相关政策,构建失地农民权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缺陷与重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地农民是由于城镇化、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权益丧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现行制度在目的、程序、补偿等方面存在弊端,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坚持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效用,最大限度地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首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在制定与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时,应当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完善土地补偿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和建设用地,失地农民增多在所难免, 但这与实践中存在的侵害失地农民利益现象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导致侵害失地农民权益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 是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存在重大缺陷。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要求,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全面改革征地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余和平 《天府新论》2004,(Z1):70-72
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对失地农民生活问题还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三方面去做一是加强土地征用的法律规范;二是赋予农民新的权利;三是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特别规范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9.
土地产权、政府行为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在现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中所获份额较低,如何提高他们的土地增值收益份额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已有文献主要以是否改变土地产权制度为主线展开讨论,本文认为土地产权变革并不是影响土地分配格局的关键。在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下,为提高失地农民所获利益份额提供法律层面的支持和加强政府的法律执行力度才是重点。文章还以成都市的实践经验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也有失地农民数量增多和法律缺失等原因。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走法律制度创新、进行法律保障和规范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征占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意义重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土地补偿、社会保障、农民发展等现实困境。为解决难题,需要构建合理的安置体系,包括失地农民安置政策机制、农民风险抵御能力培养机制、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在具体安置过程中,要集政府、新农村建设承接企业、失地农民三方力量,变被动安置为主动安置,变一次性安置为持续性安置,共同保证失地农民的合理安置。  相似文献   

13.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土地征用、职业技术培训、保障基金运转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建立健全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借鉴西方的经验教训,规范土地征用程序,切实提高补偿标准;扩大社会保障内容,建立城乡一体保障体系;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强化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财产权、生存权、参与权、知情权、就业权和社会保障权等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形,这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官员考核机制、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征地程序不透明以及权利救济制度不通顺等制度性缺陷有密切关系。因此,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交易制度、明晰其产权主体、征地程序公开透明化和完善纠纷救济制度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同时,政府还应为失地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劳动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土地,实现着由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失地农民遇到了许多的制度壁垒,社会保障制度则是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应对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社会保障安排,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从而难以实现城乡间的衔接与转换。虽然各地都出台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但是依然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本文旨在讨论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新构建,论证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提出"政府+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障模式,以特殊背景下的暂时性制度安排,来应对政府短期内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不足,为下一步的农民市民化目标实现打下基础,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培育职业化新型农民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市场意识淡薄等原因影响,培育新型农民将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主要可通过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转移劳动力、营造环境、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途径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农民的四大收入来源中,财产性收入的比重较小,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让农民通过土地财产权利获得财产性收入,进而增加农民的总体收入是当务之急。我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包括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在农民利用各种财产权利增加财产性收入时会面临一些挑战:我国农村地区出现分化,分化为城中村、城市郊区村、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土地集体所有权的虚化与委托代理问题;土地要素自由流动的限制。目前我国的土地制度是一种保守的制度安排,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了贫民窟的出现,但不利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要探索出一种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农民转为市民的合理的土地制度。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发展现代农业、城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中共早期(1921~1927)法制思想的宣传教育继承了创始人的革命法制思想及其教育方法,于1922年明确了法制思想宣传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由此决定了法制思想宣传教育以工人、农民为主要的受教育者,以反映工人、农民等劳苦大众利益诉求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劳动保护、男女平等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报刊杂志,工人夜校、农民讲习所等培训机构,以及立法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口头语言、口号等为表达形式,针对性地开展革命法制思想的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为当代法制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在城乡统筹配套改革区农民土地极大赋权及土地流转频繁情况下,面临传统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瓦解、集体组织管理权能被压缩和削减等一系列困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分地区、有条件地实施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改革制度,于内部明确农民集体的主体地位及设计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实现农民集体的意志顺利表达,于外部提供法律支持和监督机制,防止国家公权力的侵袭,以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及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雷兰  张晓怡 《学术探索》2013,(12):102-105
本文通过对理论界有关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性质的几种学说进行客观评析,本着判断一种学说是否科学、合理,则要看它是否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的标准,认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性质是一种新型总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