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过去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逐渐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建立了按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平、效率与稳定是理想社会的三个基本目标,所以收入分配制度要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目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因此努力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使社会收入分配合理化对社会稳定尤为重要,这是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提出,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也可以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提出的崭新课题,需要认真思考、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3.
按贡献分配原则本身是一种中性的分配关系,反映的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分配规律和要求。按贡献分配原则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要与按劳分配制度相结合,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劳动要素能够得到相当于其所做出的贡献的份额。因此,按贡献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范畴。按贡献分配原则的实现,既要有反映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分配规律和要求的一般机制,又要有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的特殊机制和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制度。然而,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的三个基本前提,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中还不可能完全达到;在学术界对按劳分配制度也有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因此个人收入的分配应按效(益)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大突破,其理论贡献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6.
按贡献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贡献分配的价值基础是蕴涵于各生产要素的间接的一般人类劳动,其实质是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提法在当前阶段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与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按照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来的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地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部分先富,共同富裕”是对收入分配原则的创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部分先富,共同富裕”原则的运用,是收入分配方式的创新。这两个创新命题是收入分配理论的次优选择,是非均衡中间道路模式,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由于这两个命题各自都可以派生出三种分配原则或方式,成为社会上三大收入分配思潮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和数量上探讨这两个命题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价值理论与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其中 ,商品交换就是排他性所有权的交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同样也是建立在排他性所有权在交换中必须获得所有权收益的基础之上。然而排他性所有权的基础是稀少性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稀少性的价值观念引入传统的价值理论 ,以用来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价值和资本本质的理论,这一理论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对象是商品经济关系.价值创造和社会财富分配分属两个理论层面,分属两个不同层面的社会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能从劳动创造价值,直接推导出按劳分配.现实的分配关系是由参与生产的前提和条件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本、自然等各种生产要素都对参与财富分配提出自己的要求,劳动(力)只是诸多生产要素的一种因素,所以,按劳分配包融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表现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局部形式.为了推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分配领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落实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理顺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能力分配。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分配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就是在存在商品货币条件下实行按劳动能力分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力资源成为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地区经济的繁荣也不再仅仅取决于物质资源以及资本的多寡,而是转向人才优劣、人力资源的竞争,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的占有质量和数量。目前很多企业重视人力资源、重奖管理人才与科技人才的做法为我国现行的劳动者收益分配制度注入了一股活力。但是如何科学的计量人力资源,有效地改变目前单一的工资收入形式,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问题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有争议。随着思想解放不断深入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对按劳分配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要求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15.
肖林 《江汉论坛》2004,(9):42-44
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创新和突破。本文沿着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产生、发展的轨迹展开分析,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科学社会主义者提出的按需分配和单一按劳分配原则是在手工业和农业占主导地位、机器大工业生产占主导地位等具体历史背景下,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对未来社会的一种设想。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邓小平和他设计的中国改革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贡献。最后,本文探讨了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分配是与生产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在分配理论上的不同认识源于价值理论上的分歧 ;按劳分配不过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虚幻形式 ,它们都是生产者价值理论在分配上的体现 ;同生产者价值理论忽视产品的实现相一致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忽视了市场对企业的分配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 ;市场分配论是发达市场经济下通行的分配原则 ,它与供求价格论相一致 ;分配理论的变化是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特点在不同时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社会分配具有非正义性,它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缺乏起点公正,这种社会分配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是要实现资本增殖,因此,它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在未来社会中,我们必须铲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按需分配,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种关于未来社会的分配原则对我们今天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要求我们在经济基础上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社会发展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逐步实现向按需分配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已出现多元化的格局。主要形式有按劳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和按资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将会长期并存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结果。在多元经济结构中,要求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既要坚持按劳分配又要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元分配机制,使收益分配更趋于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探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新形势下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迫切需要,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和全社会范围内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后得出结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的按要素分配和全社会范围内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两个层次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