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如果鲁迅先生还活着你想他是怎样的情形呢? ——胡风 1、鲁迅是中因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也是“五四”文学传统的奠基者。说起“五四”文学传统,我想不妨把它看成是由反封建的启蒙文学传统和个性解放的文学传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由这两个文学传统决定了“五四”文学的两大基础主题:反封建的启蒙文学主题和个性解放的文学主题。新文学由头十年向后两个十年的演变中,无论是启蒙文学主题还是个性解放的文学主题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淡化”的趋势。那么,对这种“淡化”趋势的描绘和“淡化”原因的探讨,则成为本文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在“全球化”的霸权 话语中,新自由主义真可谓名副其 实的经济学中的主旋律了。在中国, 它也叱咤风云多年,打造出几位著 名的“主流经济学家”。去年,也是 经济学家的郎咸平先生为“国企改 革”仗义执言,一下子产生了“旋 风”式的效应,就好像卡通片中的 孙悟空用手一指: “变!”,五颜六色 的美丽泡沫立即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3.
民族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符合本国利益诉求的“全球化话语”,指导参与全球化的实践。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届领导人有关全球化的论述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全球化话语”指引了中国从初步认知、适应开放和积极应对、积极参与和主动融入到主动出击和积极引领的全球化实践,也实现了自身的历史演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倡议、新理念,丰富、发展了中国“全球化话语”,引领全球化实践朝着公平、公正、全民共享的方向发展。然而,“逆全球化”现象、美国对全球化的话语霸权等给新时代中国的“全球化话语”体系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革命主题论、反封建核心论、反封建根本问题论及文化革命论等内容组成。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及新中国前 2 8年反封建斗争实践的指导思想。但是 ,我们还应该看到 ,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发展的完整思想体系 ,他长于对物质制度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 ,而对思想意识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则严重不足。这构成了整个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5.
坚守的意义与困境——张光芒的“新启蒙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学者张光芒的构筑了以“道德形成上学主义”为核心的“新启蒙体系”。他有意识地将启蒙体系的构造与中国现阶段的文化建设联系起来,试图重新强调启蒙在当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他的启蒙思路未免有些理想化。这说明,当前启蒙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启蒙思想资源的薄弱。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的“霸权”概念一方面能为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提供逃离“结构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从而建构反本质主义、反还原主义和反经济主义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则由于“霸权”,这一概念既契合西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现实,又能在理论上解决某些难题.因此,“霸权”就成为拉克劳和墨菲话语理论的核心概念.他们对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和修正.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革命主题论,反封建核心论,反封建根本问题论及文化革命论等内容组成,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及新中国前28年反封建斗争实践的指导思想,但是,我们还应该看,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发展的完整思想体系,他长于对物质制度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而对思想意识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则严重不足,这构成了整个毛泽东思想科学科学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8.
建构与拆解:新中国“四十年”文学的历史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以来的四十年文学,自始至终都对历史叙述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此间各个时期的文学对历史的叙述都不是在纯粹审美修辞的维面上展开的,它们分别肩负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启蒙使命。"十七年文学"为巩固现实政权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形象上的依据。新时期文学接续"十七年文学"的传统,以笔为枪,控诉和反思刚过去不久的民族劫乱,探索国家发展的前途。质疑过去文学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意义,新历史小说以解构的立场与姿态,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颠覆了历史话语的神话。新历史小说以消解"十七年文学"权威历史叙述为初衷,然而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它正沦为一种新的历史叙述霸权。  相似文献   

9.
重谈"重写中国文学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上世纪 80年代末 ,有人提出“重写中国文学史”的主张 ,“重写”遂成为中国学界的热点话题。十多年过去了 ,我们看到了许多重写的《中国文学史》 ,从中仍可以看到“重写”中存在的理论盲点 :即主要从政治历史及文学本体的角度思考“重写” ,并没有看到今天文学史最大的问题所在。重写的文学史依然是某种“话语霸权”影响下的产物 ,是“残缺”的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应补上“现当代文言文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这两个残缺 ,这不仅是文学史写作的需要 ,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需要。我们的目的是要倡导“多元共盛”的观念 ,“多元”才是催生文学繁荣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从前 30年中被打扮成“革命感情”、“阶级友谊”到 80年代的“性启蒙” ,再到 90年代商业经济背景下的女性身体写作与欲望写作 ,“性叙事”的生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消解神圣”与“除蔽还原”的过程。与之相应 ,也出现了五种叙事话语形态———国家神话、启蒙话语、权力话语、私语独白、复调话语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超越了以前一切启蒙思想家,实现了启蒙的中国化;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准确地把握了中国革命的实质,从而把握了近代中国启蒙的主题;精确地阐述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理论内涵,揭示出中国近代社会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与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存及其互相依赖的关系,从而说明了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将思想运动与政治运动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东方学是以二元对立论的思维方式和本质主义为基础的权力话语。东方世界也存在这种思维方式和本质主义 ,与西方优势文化遭遇时则产生了西方学。西方学有其东方的本土结构 ,它与东方学共同建构了统治全球的文化霸权 ,启蒙与解放就是为了摆脱其奴役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王富仁的鲁迅研究提倡“回到鲁迅”“回到文学本身”,强调鲁迅作品的思想意义,指出鲁迅的小说创作不仅是中国反封建“政治革命的镜子”,而且首先应该是“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以此为基点,王富仁建构了重新阐释鲁迅的学术系统,这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鲁迅研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王富仁指出,鲁迅毕竟是一个作家,他的根本价值在于从文学的角度促使人的精神觉悟,进而从思想启蒙的层面影响中国社会革命的进程。鲁迅的思想高度代表了“五四”思想启蒙的高度,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化自觉的高度,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进取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孕育在它所处社会背景的土壤中,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性。李贽“异端”思想的产生亦不例外。李贽作为中国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其思想充满了反封建的战斗精神,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异端,大加攻击,尽管他的进步思想在当时没有形成势力,但给中国文化思想界带来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反封建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启蒙革命。它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挽救了中国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挽救了人们的信仰危机和思想危机,开辟了良好的启蒙土壤,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起着唤醒民众的先锋模范作用,预示着一个划时代变革即将来临,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当我们  相似文献   

16.
时下,学界的“新左派”,以西方后现代理论为思想资源,对中国新老两代启蒙者和自由主义进行了学理性讨伐,否定80年代“新启蒙”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认为应该坚持反现代性的现代思想。这场讨论本身标示着中国学术思想界的日益独立与分化,但是“新左派”对启蒙主义的讨伐,在三个方面丧失了中国历史的具体语境:后现代理论所导致的认识上的盲见;对中国启蒙者的命运缺乏具体的思想考察;在实践上回避了中国特有的问题。因此,在中国目前的语境中,否定和批判“启蒙”并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7.
(一)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讨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和“彻底”问题,它对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很有启发和帮助。我们认为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客观标准,同时也要有一个时间界限。这个客观标准,金重远同志在《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和“彻底”》一文中已经提出:“衡量‘保守’和‘彻底’的标准,当然应该看这两个革命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也就是说要看它们究竟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同意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作为衡量英法革命“保守”和“彻底”的客观标准,不过还需要进一步作具体的分析。一个国家的革命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两者虽有密切的关系,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后者不能作为衡量英法革命“保守”和“彻底”的客观标准。为什么呢?因为革命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只不过对革命以后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学大系》首先是中国的“新文学”大系,是确立“新文学”本位观的一次集体行为.“大系”作为后启蒙时代的代表性书系,其意义就在于它坚持并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义文化立场,以对新文学成就进行资料性、文献性总结的方式,对那些试图从不同方面否定“五四”新文学、否定启蒙主义文化思想者予以回应.“大系”以“新文学”为主体,站在新文学的立场上对文学史进行分期,从时间观念上对中国文学的秩序进行了新的梳理,并确立了1917年开始的新文学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自己也惊讶,这片土地上竟冒出了这么多的富人。掠眼而过,私家轿车、豪华别墅、高档消闲场所竟如雨后春笋疯猛“生成”。 中国的富人是指谁呢?这不仅仅是指企业家、致富的农民,还包括一大批的个体明星和留学归国人员等等。 中国的富人到底有多少呢?据《中华工商时报》载: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内地年个人收入超百万元的占  相似文献   

20.
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自问世以来,以其反映市场经济情境下知识分子被迫蜕变时艰难的心理挣扎而引起了知识界的强烈反响,知识分子蜕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知识分子的蜕变首先在于其权力、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下降,这也是近百年来的事,源于自“五四”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转型以来的反传统思潮、社会运动。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几千年文明中,传统精英知识分子“士”的地位远高于普通民众,这从“天地君亲师”、“士农工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即可体现出来。“五四”以来的启蒙先锋吸收了西方的民粹主义思想及其伴生物反智主义思潮,而正是民粹主义思潮和运动使中国知识分子逐渐地、不自觉地失去“士”的高高在上的地位。知识分子蜕变的第二个社会根源,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挖掘。第三个原因应该是价值观念的转换,或者说是西方话语霸权对儒家话语霸权的入侵、置换。知识分子往往是社会的精英和理性思考者。一个社会失去了精英,文化由谁书写?精神由谁传递?理性何在?世俗是一种非理性的理性,是短浅的。如果仅仅追求世俗化的理性,那么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底蕴,最终整个民族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文化意义的发展。就连阎真都不自觉地意识到:“那些看清了真相的人实际上是在一种更高的真实中迷失了,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也是最大的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