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人物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佛斯特划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申丹划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本文则将其划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审美性人物".功能性人物是指在文本的叙述中起着一定调节和控制作用的人物.人物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在叙事情节中的功能和在人物关系中的功能.审美性人物是指文本在叙述中突出其审美形态和审美价值的人物.审美性人物包括描述人物外在行为的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和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心理人物.  相似文献   

2.
人们一般认为人物是情节的主导,刘再复更是把人物在叙事作品中的主导地位推到了极致.他认为,人物在叙事文本中可以突破作家的先验结构自主地活动,而且其自主性愈强愈能显示其活力.而叙事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叙事文本在受到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之前,一般是以讲述故事情节为主,只是到了后来,人物才在叙事作品中成为被凸显的对象.所以,本文认为,文本在叙述中可以彰显人物的审美形态,也可以回到叙事本体以讲述故事情节为目的,人物并不一定就是情节的主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借古喻今的同时不断追求"当代性"的审美品格,这种关乎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现实的问题立场和叙事方式引发了当代人的审美反思与接受。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当代性"主要体现为:在思想内容上影射社会现实问题,以当代价值观念为导向,满足当代受众审美诉求;在叙事艺术上以多视角、亦正亦娱的方式呈现,语言上既保留特定年代文风又贴近现代用语习惯;在人物塑造上实现从"二元对立"模式到多样性的转变,突出女性在历史发展中的潜在动力,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和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文化叙事抢占大众文化视野的时代语境下,文学需要对自身形态进行调整和重塑."影视文学"以借助影音符号为前提的叙事语境、读图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叙事面貌、兼容文化信息的叙事容量等叙事特征拓展了文学叙事的能力,打破传统小说叙事的成规,带给文学尤其是小说的审美以新鲜感.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不仅表现在语言层面上,也表现在叙事技巧上。小说具有独特的叙事视角,其独特性在于人物有限叙事视角的采用使描写对象陌生化,即使读者习以为常的事物或事件经过艺术处理,或放大或变形,由审美的自在之物转变成审美对象,唤回了读者对生活的原初感受,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事物,进而获得新鲜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闯关东》通过"悬置"与"逆转"的话语修辞,"功能性"与"心理性"人物观相统一的人物塑形,时空交错的场景设计和多重意象营构的审美策略,将观众带入美的空间,而成为叙事建构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萧平虽与同时代的作家在意识形态化的解放叙事和革命抒情上有着不少相通之处,但在个人阅历、审美追求和艺术观念上却与同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家大为不同。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多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战争,多把战争作为人物成长的背景和人物思想情感得以生成变化的情境。对人物的塑造更重视从心理和情感体验入手,多以追忆与反思引出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萧平儿童文学作品尤擅塑造女孩形象,这为十七年的儿童文学增加了几多柔婉和清丽,也使他的作品多了一种轻盈、圣洁、素净的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8.
梅东伟 《南都学坛》2012,32(5):55-61
媒人是"三言"二拍"中的重要角色,他们身份各异,既有职业媒婆,也有众多其他身份者。媒人形象大都不够鲜明丰满,但在叙事方面又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将媒人看做小说叙事中的"功能性"人物更为确切。"三言"二拍"中有众多不同类型的说媒场景,说媒场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市井气息的渲染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闲笔"     
“闲笔”是明清小说评点中的一个常用术语。闲笔具有加强小说情节的严密性、有机性 ,调节叙事节奏等叙事功能 ;闲笔还具有调节审美节奏 ,加强小说的立体感、真实感 ,为人物绘形写神 ,摄入多层次、多侧面的审美画面等美学功能。闲笔含有非情节因子 ,但并不完全等于非情节因素。闲笔理论在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思友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44-46,F0003
文学文本的审美解读一直是读者关注的意识问题,也是读者一直寻求解决的理论难题。在审美主客体关系没有充分认识之前,主体对客体一直是一种话语霸权地位,因而阻碍了主客体的真正交流、融合,导致对文本的真正审美解读难以实现。直到超越美学的出现,才消解了主体的霸权地位。审美主体间性消除了隔阂,使得主体间获得公平对话的机会,使得审美主体能够真正获得对客体(主体)的理解和同情,因而对文学文本的审美解读显得更充分、更合理、更能深入文本的深层意蕴,把握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真正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1.
“势”,是著名潮籍国画大师孙星阁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在其诗书画艺术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中,他创造性地承接了这一审美传统,体现了对“势”的独特理解和表现。其书画艺术中的“势”之美源于画家“胸有丘壑”的审美体验,呈现出“势”“合”相生的整体和谐之美,也是本于“师法自然”、独有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小人物的研究在批评界长久缺失.透过宏大叙事和典型化原则理论,可以洞见到作家在避讳许多文艺禁忌的同时对小人物的语言、爱情和吃喝描写达到自由纵情的狂欢境界.狂欢式写作揭示十七年时期小人物的生存本相和社会存在的真实问题,使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国雏提出的"隔"与"不隔"的问题,其实就是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最初层次上的问题,属于直觉审美的范畴.在欣赏之初,作品能否唤起欣赏主体的审美快感,是隔与不隔的关键所在.而要迅速唤起欣赏主体的审美快感,就须使作品所传达的情绪与欣赏者的情绪快速产生对应交流,故语言易晓、意境空灵、韵律明快流畅的作品能获得这一效果,而艰深晦涩的作品就难有这样的效果.据此,检讨少游美成词风格的差异,正是在此点上见出了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4.
动画之“动”,首先在于画面连动,但这与影视画面的运动性本质不同,根源在于动画画面的反摄影性。基于此,中西动画虽皆通过动作主诉来进行叙事,但是由于哲学基础和审美思维的不同,二者最终企及的生命之动也各有千秋。廓清此三层境界上动之美学蕴涵,系对水墨动画的开拓艺术精神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暗算》在英雄主题、叙述策略、语言的组织上,都对当下军旅文学的审美视野进行了挑战。英雄的私语化描述,饱含情绪的主观化叙述,正奇语言的混杂,都给读者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为此《暗算》也带来了迎合世俗文化消费的质疑,但新的叙述方式为军旅文学创作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借鉴和思索。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之所以能够全面揭示民族的心灵秘史,与作家对小说叙述方式的创新运用密切相关。作家在小说叙述结构、叙述圈套、叙述句式方面的独特创建,使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融合,从而很好地突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平的叙事风范 ,在“晋军后”时代的山西作家群里 ,最具“主旋律”特色 ,这一点 ,秉承了“山药蛋派”老一辈作家紧扣时代脉搏 ,为百姓立言的创作品格 ;同时 ,他的叙事 ,在同代山西作家群里 ,又最富激情个性 ,这一点 ,与老一辈和同辈山西作家风格迥异。两点的结合 ,构成张平叙事风范突出的美学特征———追求阳刚美、崇高美。这种美学特征的追求 ,植根于黄土文明的腹地文化 ,在后现代文化的不断浸染中 ,凸显着“抵制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迟子建的"底层写作"显示出了不同流俗的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在她看来,是否具有道德感对作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作家要"目光能直逼人性深处"。很多作品流露出其对底层生存者命运遭际的深沉关切与同情,但她没有将自己的写作建立在单纯的批判、揭露和控诉之上,而是在苦难之中发现人间的温暖和柔情。迟子建的创作,确立了更具文学性和意义内涵更为丰厚的叙事伦理与故事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传统批评中“比物取象”的诗性言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批评中“比物取象”的诗性言说方式@邓新华$三峡大学文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中出现的叙述者"我"的主要功能在于使小说叙事形式具有多变性,构成超叙述层和主叙述层在阅读时的多元化趋向.这一叙述者在从《呐喊》向《彷徨》的写作过程中逐渐由"现身"转向"隐身"显示了鲁迅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有一个渐趋成熟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