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勒属于少数几位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对我国学者了解当代外国文学帮助极大,甚至成为许多作家接触国外现代表现手法的启蒙书。几十年转瞬即逝,海勒的作品都反映出他对人类命运关切至深的末日焦虑,而他为寻求人生真谛所做的探索,在作品主题的不断变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海勒属于少数几住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对我国学者了解当代外国文学帮助极大,甚至成为许多作家接触国外现代表现手法的启蒙书.几十年转瞬即逝,海勒的作品都反映出他对人类命运关切至深的末日焦虑,而他为寻求人生真谛所做的探索,在作品主题的不断变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家约瑟夫·海勒作品中的“黑色性”,主要是指小说中的死亡书写.海勒的小说人物展示了人类在精神对抗物质的生存困境中的挣扎,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死亡威胁面前挣扎着生存下去.由于对死亡的恐惧,小说人物产生了对时空的错乱感.尽管死亡是海勒小说的中心主题,但是死亡并不是其作品的最终归依点.海勒的小说总是蕴含了“再生”的希望,可以被称为“充满希望的黑色幽默小说”,这也是海勒区别于其他黑色幽默小说家最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4.
本丈从译介现状、评论现状以及对先锋文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的中国海勒研究作了述评,归纳并指出翻译界的成就和不足,总结并评论海勒研究者的研究视角、方法及成果,阐述分析先锋作家对海勒作品的模仿、变异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的最重要作家。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其成名作,也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已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性”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作品的表层意义十分明显,暴露美国军事官僚机器的黑暗和不人道,揭穿了美国政治与军事政策的伪善本质。但这并非小说的基本主题。海勒曾说:“约塞连的情感并非我在战时的情感,我是战后才体会到的。这本书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50年代社会情绪的反应,对麦卡锡时期的反应。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我写下了自已对一个处于混乱中的国家的感受,我们至今仍在忍…  相似文献   

6.
荒诞的黑色与灰色的有趣——海勒与王小波的幽默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海勒和王小波都是中外文学批评界公认的具有幽默风格的作家,但其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语言表层结构和作品深层意义上,而更为根本的是两人的哲学思想不同。海勒的幽默更具“荒诞的黑色”特点,而王小波的幽默更带“灰色的有趣”色彩。  相似文献   

7.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在书中,海勒通过对众多人物的描写与刻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国当代社会的众生相。海勒描写人物的方式是讽刺式的,同时也是超现实主义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文 《东岳论丛》2012,(8):86-90
无论黑色内涵和幽默之间,还是荒诞主题和写作手法之间,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可以相得益彰,但它们关系的张力却注定了黑色幽默小说发展的最终落寞.同时,那些曾处于社会底层笔耕不缀的黑色幽默作家们,随着其作品的声名远播和功成名就,其笔锋也不再犀利,这也成为黑色幽默小说创作的瓶颈.约瑟夫·海勒作为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小说作品集中体现着这一文学流派独特的创作个性,他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其所谓的续篇《最后一幕》,两者在艺术和思想领域的差距正表明黑色幽默小说的创作困境所在  相似文献   

9.
狂欢化是巴赫金的一个重要概念。狂欢化即"复调",是语言的离心力量,是事物的"欢悦的相互依存性",是角度与表演,是对狂乱无序生活的加入,是无处不在的笑声。狂欢化在海勒的《终了时刻》中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具体体现在世界经验的狂欢化,艺术思想的狂欢化和文学体裁的狂欢化三个方面。作者在作品中把狂欢化阐述为一种反制度,一种代表后现代主义本身的另类生活。  相似文献   

10.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无论是故事的情节还是语言的运用,在小说中无不直指世界的荒诞性。这些黑色幽默化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很多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找到其文化原型。小说在运用神话原型的同时,把它们建构在黑色幽默的喜剧框架上并进行颠覆,让我们在捧腹之余体味到了海勒小说世界里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探讨了海勒的《出事了》这部小说所反映出的主题和独特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一、对人的生存困境及人性弱点的揭示 “普遍的生存困境是存在的”,如果说草原文坛中流露的这种倾向完全是由于外来因素的影响的话,那么就无疑是否定了作家们对自己民族及自身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作家们或许至今仍未写出那种震撼人心的人性之作,如萨特、海明威、海勒的作品,但至少在观念深处,开始对人的一种,仁存状态,对现代草原人的普遍心态给予了深切关注,并积极找寻着生存的意义,在这方面,他们表现出一种求真的意识,一种直面人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熊海英  李长亭 《云梦学刊》2011,32(3):116-119
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现实世界: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人们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这只"无影手"的操控下,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剧,有人被这只手勒得疯狂、窒息;而有的人则借此飞黄腾达、财源滚滚。因此,无形但却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像一个穿梭不息的能指,表现并规定着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发展潮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呈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约瑟夫·海勒受哲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学潮流和社会后现代性的影响,引进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在小说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体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与幽默的叙事策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从主题到情节,海勒以语言逻辑上的悖论和语言实验以及话语游戏作为该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在解构"逻各斯中心"的同时,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发展到极致,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形成了重要影响,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探讨了海勒的<出事了>这部小说所反映出的主题和独特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6.
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揭祥麟在几十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为了揭开地域文化研究地深入发展,他的文学成就应该得到评价。本文试图从他的文学的整体作一概观,对他的作品作全面的分析。笔者注重的是文本的研究,特别对他山城文化情结作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对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色作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7.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运用讽刺暴露等手法,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战争的荒谬和不道德以及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相似文献   

18.
张全胜 《理论界》2009,(7):103-104
俞吾金老师在他的专著<传统重估与思想移位>一书中介绍了埃尔斯特如何分析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俞老师认为,在<理解马克思>书中,埃尔斯特分析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笔者认为,在该书中,埃尔斯特并没有说过,也没有暗示过,他分析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这样的观点.相反,他本人认为,人性的需要才是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基础.除此之外,据笔者研究,埃尔斯特以人性的需要来分析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依据有两个主要方面:马斯洛和海勒需要理论的支撑以及他自己本人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恋主义盛行于二十世纪中后期的美国,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体现的是在荒诞背景下现代人的一种生存逻辑。海勒小说《出事了》的主角斯洛克姆就是这样一位自恋者。在自恋的生存逻辑下,他将损人利已做到极致,最终被家人和朋友所唾弃,陷入了情感的荒原之中。由于时代背景的必然性,斯洛克姆很难摆脱自恋性格的束缚,只能做一个徘徊在荒原里孤独的纳西塞斯。  相似文献   

20.
马识途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虽然他不愿意谈论他的作品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风格。他只是谦逊地表示,他正在努力追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他甚至还曾质朴地把他的《夜谭十记》、《三战华园》等作品称之为“新评书”、“新传奇”,说它们不过是“我摆的一个龙门阵”,“一个革命斗争故事”。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对他的作品的赞赏,使我们觉得有必要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一下他“继承了我国的小说传统”,“用摆龙门阵的方法”写出来的小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