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承机制是侗族口传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侗族民间严谨规范的歌谣传承机制和"饭养身、歌养心"的诗歌理论和精神追求,使得侗族口传文学的传承有自己民族的特有形式和特点.通过对"珠郎娘美"的文本变异的研究和调查,发现"珠郎娘美"的传承与口传文学的传承是紧密联系的,从而归纳出侗族口传文学的主要传承特点.  相似文献   

2.
侗戏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剧种,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侗族南部地区,其文化可谓丰富多彩,目前侗戏剧目约有500多个。《珠郎娘美》是侗戏众多剧目中的一个传统侗剧,在侗族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珠郎娘美》的文学价值及其影响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术论文编辑内功修炼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学术期刊载文的选择、编辑、校对工作,编辑必须是行家,还要成为其他专业学科的杂家,熟悉行话、摸清门道、沟通思维,才能"慧眼识珠",才能使编辑行为合道、合度,并与作者合目的、合对象、合身手,为他人做"好嫁衣",为社会做"好贡献"。  相似文献   

4.
卞之琳的“顿法”论陈本益关键词卞之琳,新诗,格律,顿,节奏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I207.25在五十年代尤其是七八十年代,卞之琳对新诗形式作过不少论说。这些论说可以用他在五十年代诗论中所用过的"顿法"二字来概括。他说:"旧诗里有一定的顿数,一定的顿...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苏雪林的《中国文学史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与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三部新文学史著述为研究对象,解读早期新文学研究者们如何在不同视角下建立自己的"五四"观。研究表明,就"五四"的发生而言,苏雪林认为西方思潮对中国人生活形态的影响应是主要因素,而胡适敏锐地从古文向白话文的转换入手,认同"语言"革命是"文学"革命、"文化"革命之先声,周作人则更多倾向于"言志"这一传统诗学精神在社会变革期的反映,认为"五四"与明代文学革命运动如出一脉。三种不同的"五四"观,实际上反映了早期新文学研究者们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如何用自己的眼光来审理"五四"这一学术命题。这反映了"五四"所产生的动因乃是"启蒙性"而不是"革命性"的,无论同时代人如何解读"五四",其出发点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启蒙",苏雪林对于"五四"发生之解读,在更高层次上囊括了胡、周二论,是相对全面的。最后,笔者进一步总结,发现"五四"的深层次意义在于,促进了白话文与大众传媒的普及进而导致政治现代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元尚 《北京纪事》2011,(9):28-29
尽人皆知的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迄今已有53年历史。这套文学史从1958年诞生至今,一共出现了四个版本和一个"大纲"。五十几年来,《中国文学史》一直居于我国高等学校教科书的主流地位,也为一般读书人所喜爱,几乎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代名词。一提起中国文学史,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它所确立的中国文学史叙述框架,也为以前的和现行的文学史著作所效法。  相似文献   

7.
论龙门派道教思想与明清全真教的盛衰王志忠全真教是由陕西人王(1112-1170年)于全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在山东创立的"新道教"。五十余年后,其弟子邱处机(1148-1227年)受到成吉思汗的礼遇,全真教在蒙古帝国的支持下迅速发展,一度达到了非...  相似文献   

8.
散原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原诗论郭廷礼陈三立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又是"同光体"的领袖人物,加之他曾参与过维新运动,几乎同时代的新旧两派诗人均对其评价甚高。陈衍、郑孝胥等旧派诗人固然赞不绝口,以为"五十年内,惟吾友陈散原,称雄海内"①,"卓然大家"②;新派诗人梁启超...  相似文献   

9.
近代德国专制体制的逻辑机理杨和平综观整个德意志民族实体政治体制的流变,简单地划分,可以说是专制上千年,民主五十年。逆历史的一唯性而论,纳粹专制自然是具有20世纪特色的典型专制,是德国专制历史的"至上境界";它的基础是魏玛共和,一种并没有根除专制的民主...  相似文献   

10.
张东亮  杨木 《可乐》2011,(8):24-25
忽遭厄运 2004年12月24日,腾格尔的女儿嘎吉尔降生了。 "在蒙语中,‘腾格尔'的意思是天,‘珠拉'的意思是神灯,‘嘎吉尔'的意思是地。我们三个人加起来就是天——地——神灯,还有比这更美妙的组合吗?"女儿的降临给了他莫大的快乐和幸福,腾格尔音乐的灵感也随之进发。他一气呵成,写出了送给女儿的见面礼—《轮回的天唱》。  相似文献   

11.
"韩寿偷香"的典故自晋代以来广为传播,被历代文人化用在诗词戏曲小说中。明传奇《怀香记》以之为题材,以贾午韩寿二人的爱情故事贯串全剧,将国家大事作为剧情开展的时代背景,把简单的小说故事演绎成了一部长篇才子佳人传奇剧。  相似文献   

12.
女娲氏是中国人的始祖神、创世神,女娲神话是中国的创世神话,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女娲补天的故事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小说产生持续影响。"补天石"在古代小说中出没幻化,在《豆棚闲话》、《红楼梦》、《五色石》、《新石头记》等书中一再现身,从五色之石到幻形入世,"补天石"经历人化的过程;"补天石"故事在小说中不断发展,反映出时代变化,也反映出人对自身生存对文明认识的发展,更反映出小说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洪纯彦逸话"是朝鲜朝中后期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朝鲜译官洪纯彦的传说,而这个传说不但与历时200年的"宗系辩诬"的成功及"壬辰战争"中明军的出兵等重大历史事件有着互文性,还与改革开放后中国朝鲜族著名小说家金溶植的历史小说《报恩缎》有着极为密切的互文性。尽管"洪纯彦逸话"以及以此为蓝本的《报恩缎》与历史真实不尽相符,但从中可以领略到朝鲜人民以至中国朝鲜族人民心中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及几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亲华感情。  相似文献   

14.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的"压卷"之作,它演述了崔张爱情故事,崔张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了封建樊篱,摒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私下结合,崔张爱情最后以大团圆而告终。如果我们从佛教"有漏皆苦"的角度来解读崔张爱情,不失为对崔张爱情、甚至是对生活的另一种解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崔张爱情能够较好地体现佛教"有漏皆苦"中"求不得苦"、"苦苦"、"爱别离苦"、"坏苦"、"怨聚会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长门事"是唐宋词中常用的典故之一.而随着词的发展,这一典故的内涵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从一开始的"宫怨"题材,演变到寄托伤春情绪,述说家国之恨等."长门事"典故的内涵不断深化,也是词不断雅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短篇小说《制造声音》是贾平凹草创期的作品,也是其作品中不太著名的一篇,然而它以其思想的深邃性、人物的典型性和艺术手法的独特性,震撼着读者,昭示着后人。它像时代的一面镜子,照出了生活中的悲悲喜喜,林林总总。  相似文献   

17.
哈罗德·品特的剧本《法国中尉的女人》不只是一部用后现代形式包装的爱情故事,它同时也是嵌入新历史主义思考的反历史叙写。它通过“轶事策略”将女主人公的“疯癫”作为重新审视维多利亚时代道德史的突破口,同时在结构上运用“或然历史”的手法将19世纪与20世纪两个时空下发展的平行叙事进行交叉、替换,最终达到消解、重构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表现青年人的悲剧,表现青春迷惘的母题方面都颇为相似,但两部作品又各具特色。从主题上来说,《沉沦》更偏重于性的“革命”,而《少年维特的烦恼》更偏重于“爱情”;在内容上,《沉沦》更多地发扬了抒情传统,而《少年维特的烦恼》更多“史诗”的成分;从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沉沦》更为现代,而《少年维特的烦恼》较为传统。  相似文献   

19.
《长恨歌》的主题,有讽喻说、婉讽说、爱情说、隐事说、感伤说、多重主题说和无主题说等。白居易在自编诗集中将其归入"感伤"类,这是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本源,研究者在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作者写作《长恨歌》的本意。本文在《长恨歌》主题研究回顾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唐杨妃故事的传播与接受状况,从《长恨歌》和《李夫人》之对读中去理解"恨"之释义,以及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等方面去解读《长恨歌》的感伤主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许多教师在回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中“推”与“敲”的优劣时,往往以故事的演进、情节的展开为依据,他们认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只不过在叙述着贾岛自己一段拜访友人的经历,情节之外所有的诗性因子就这样被他们一一抹杀。其实,《题李凝幽居》的主题应该是突出李凝居所远离尘嚣的岑寂,在创作方式上存在着“妄想揣摩”的可能性,并非一定是其行程的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