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斯特林堡与表现主义戏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特林堡是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人物。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形成了他反叛社会现实和传统的精神。他将自然主义与心理分析相结合开拓了戏剧领域里的表现主义运动。尤金·奥尼尔在他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高度评价了斯特林堡的贡献和对自己戏剧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奥尼尔的现实主义悲剧是展现在现实社会中无奈挣扎的小人物内心世界的新型悲剧。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奥尼尔在作品中常常以"雾"作为象征物。雾是大海上常见的天象特征,但被奥尼尔视作一种神秘力量的象征。人生恰如雾海行舟,谁也无法逃避迷雾,只能在迷雾中摸索前行,无法预知厄运。  相似文献   

3.
奥尼尔的现实主义悲剧是展现在现实社会中无奈挣扎的小人物内心世界的新型悲剧.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奥尼尔在作品中常常以"雾"作为象征物.雾是大海上常见的天象特征,但被奥尼尔视作一种神秘力量的象征.人生恰如雾海行舟,谁也无法逃避迷雾,只能在迷雾中摸索前行,无法预知厄运.  相似文献   

4.
声音的运用是奥尼尔实现其诗意追求的重要手段,奥尼尔通过声音来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感情与追求,使戏剧成为声音的艺术,为美国戏剧增添了活力与创新性,实现了他对戏剧的诗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奥尼尔自传体剧本《长日入夜行》中的人物玛丽、蒂龙、杰米和爱德蒙,看出他们几乎都有分裂的双重性格。他们爱其他家庭成员,却又相互抱怨甚至憎恨,爱和恨交织在一起。奥尼尔通过对他们的刻画和剖析,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怀恋和宽容之情。  相似文献   

6.
奥尼尔一生致力于用悲剧探索人生的基本问题,对他来说,"戏剧是生活——生活的实质和对生活的解释"。他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当作他的灵魂悲剧的主体,刻画悲剧人物矛盾、复杂的人性,通过对人的潜意识的揭示来展现现代人内在的精神冲突,反映物质文明社会中人的精神困境,为一个主要关心娱乐的商业化时代重新召回了悲剧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7.
尤金·奥尼尔的戏剧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方当代颇有影响的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与存在主义的关系作了分析。指出奥尼尔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关系视为悲剧性关系,他认为人类的信仰意志和理性主义精神因必然遭到现实的否定而归于空幻,将人类的悲剧性命运视为人类生存的必然矛盾,人与命运的斗争是人与自己的斗争。还对奥尼尔戏剧中与思想内容相联的艺术表现特征作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一生遭遇坎坷,这些不幸磨练成他观照世界与生命的独特方式。几乎从一开始,奥尼尔就认定生活是一出悲剧,这种悲剧观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一部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里(以下简称《旅程》),奥尼尔的悲剧观更是充分地投射其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分析,挖掘出影响奥尼尔创作的思想根源:深沉的宿命感、深刻的孤独感和深重的罪恶感,以期能更好地诠释奥尼尔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9.
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看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标志着尤金·奥尼尔后期创作的一个高峰。无论从心理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看 ,它在美国剧坛上都是一个杰作。它反映了人类普遍关心的家庭命运问题 ,表现了为寻找生活的意义而挣扎的主题。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细致的人物心理刻划和复杂的矛盾冲突 ,奥尼尔由此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神话 :家庭人物相互的爱导致相互的恨。奥尼尔承认他从斯特林堡那里借鉴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恨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扩展为家庭关系 ,认为一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的未来命运都是由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的。通过这部作品 ,奥尼尔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意识 ,也展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共同弱点的理解和同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斯特林堡对奥尼尔所产生的影响为起点,通过比较他们的表现主义代表剧作在表现主旨方面的异同,阐明奥尼尔在表现内容上对斯特林堡的表现主义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揭示他的表现主义戏剧在内容方面对美国及世界剧坛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英国农村发生了剧烈变化。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给哈代的诗歌带来悲伤忧郁色彩。然而,在悲观的表面,他的内心及一些诗作却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哈代不是一个绝对的悲观主义者,哈代的悲观主义具有双重性:哈代悲观主义的实质是其现实主义风格的再现;忠于现实,反应社会;从他的诗歌中可以体验到一种强烈而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2.
德莱塞的小说里渗透着一股沉重的悲观主义情绪.从作品来看,他的悲观主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极力渲染人的渺小与卑微;第二,宣称生活没有价值、意义和目的;第三,流露出浓厚的宿命论思想;第四,大量描写悲剧的爱情;因而他的悲观主义是彻底而绝望的.德莱塞的这种悲观主义是与自身经历、悲观的哲学思想以及特有的"美国梦"的破灭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个性特质的成因与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杰出的小说家,也是20世纪世界文坛极具个性的作家。其孤独、困惑、悲观和勇敢的个性特质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思想的形成,进而体现在他的独特文风上,体现在他对自己理想形象的精心塑造上,体现在他的价值取向上。研究海明威的个性特质与创作思想,需要从当时的复杂社会环境、民族文化心理、西方哲学思潮,以及丰富的个人经历等方面,准确分析影响其个性特质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周佛海日记》清晰地折射出周佛海由民族悲观主义者沦为民族投降主义者的心路历程:在短暂的矛盾冲突后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走上茫茫不归路;虽得到权力地位带来的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但更多的是对“和运”的灰心丧气和悲观失望;自知死路一条,只能自我麻醉、欺骗。透过周氏附逆的心路历程我们完全可以说,汉奸是丑恶、自私的,认贼作父是自我心理的折磨与煎熬,是自作自受。  相似文献   

15.
《五号屠场》思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美国60年代的文学甚至文化中都享有重要的地位的冯尼格的《五号屠场》的主题是战争.冯尼格以对战争的残酷、荒谬与丑恶的展示,表达了他强烈的反战倾向与一个和平主义者的立场。小说嘲讽了美国的现实与蛊惑人心的“美国梦”。冯尼格也心境复杂地嘲弄了自己。他并且以对战争、现实以及非现实情节的描述从形而上的意义上揭示了人类的荒诞处境。小说也显示了作者的悲观情绪与面对现实的屈从态度,有浓郁的悲观主义色彩。但他的悲观主义与抗议是融为一体的。在对其悲观主义提出批评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到其抗议中的积极含义。  相似文献   

16.
哈代生活的时代,社会正经历重大的变革。各种文学思潮、流派风起云涌,纷纷展现出奇炫的魅力。由于受叔本华等西方哲学家悲观主义的影响,加之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侵蚀,科学发展所导致的科学信仰的动摇以及与妻子爱玛生活的不睦等原因,哈代的作品洋溢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和伤感情调。本文从哈代悲观主义着眼,从社会变革、宗教、科学、哲学及个人经历等方面依次分析了哈代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并从众多抒情诗中拣选四首来例证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浅论王国维悲剧思想的本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因其浓郁的悲观色彩和过多的西方话语一直受到学界的批评。其实构成王氏接受叔本华悲剧理论的文化先行结构——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悲观主义思想才是重要的,同时王氏悲剧思想与晚明清初之际的悲观主义文艺观念确实有着诸多暗合相通之处,换言之,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并非西方话语的移植和搬用,而是有着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的。  相似文献   

18.
希望的呐喊者——析哈代式悲观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哈代诗歌中的悲观主义。文章认为哈代诗歌的基调是悲观忧郁的,但由于哈代哲学思想的复杂性,使得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也是复杂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一方面,他用悲观的手法揭露现实,认为当代社会毫无希望;另一方面又信奉社会进化向善学说,对将来充满希望,相信将来人们生活会得到改善。因此,在悲观的表面,他的内心及一些诗作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张喜华 《南都学坛》2006,26(3):70-73
因个性气质、审美取向与雪莱有许多共通之处的徐志摩在诗歌创作方面多方吸纳雪莱的诗歌风格,诗歌的主题、韵律和格调都极具雪莱的浪漫风格,成为中国诗坛浪漫的先驱,因而被称为中国的雪莱。徐志摩诗歌并非完全西化,浪漫抒情和音韵美感里浸透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底蕴,细腻柔情与哀怨凄凉中体现着他的坎坷不平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的文化工业理论弥漫着一种浓重的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气息,他们眼中的大众是被动的、屈从的、受操控的,大众文化只不过是体现统治集团意识形态的文化工业。而费斯克从大众入手,深入分析了大众构成的复杂性,看到了大众在文化生产中的能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他对大众文化的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他相信大众在微观政治层面通过文化创造能够促成社会体制的循序渐进的进步,最终促进社会的变革。他的观点和方法对于研究中国的大众传媒和文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