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壮族历史悠久,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居第一。这样一个民族,其社会思想史料无疑是很丰富的。但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壮族的许多优秀人才被扼杀了,民族经济、文化受到阻碍和破坏。为了振兴壮民族,多少年来,无数  相似文献   

2.
累累草畜科技硕果,展示着草原科技风貌。内蒙古草畜科技技术力量雄厚,许多科研成果居全国之首,在世界领先。飞播牧草治沙 1981年,国家农委、农业部、财政部、民航总局在阿拉善左旗开展了北方干旱荒漠区飞播牧草的试验,探讨在年降雨量低于250毫米以下的荒漠区飞播牧草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的可能性。阿左旗草原局在上述部门的支持下,1981年以来累计飞播146420亩,试验用牧草有籽蒿、蒙古沙拐枣、柠条、花奉、白茨、苦豆子、  相似文献   

3.
九嶷山瑶族,属盘瑶支系,俗称“过山瑶”。是宁远县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其先民自隋唐已迁徙入境,依险山狭谷而居,凭刀耕火种而食。有“锄头扛神龛,到处是家乡”的游耕生活历史。由于地理环境特殊,练就了勇敢顽强、艰苦朴实的性格。在生产、生活、道德、信仰、节日盛会以及处世为人等方面,沿袭着山地民族的独特习俗。九嶷山瑶族的生活习俗,充满山的气息。他们注重名声,讲究品德。素有“宁可掉脑壳,不可损名声”的格言,还有“饿死不讨饭,冻死不做贼”的品行,“日不上锁、夜不闭户”、“老有所敬、幼有所抚,一人有事众相帮”。这些,在瑶族社会中早已蔚然成风。瑶家热情好客,久负盛名。他们喜交四方朋友,凡宾客临门,不论生熟,只要将雨伞、提包挂在主人堂屋板壁上,就会受到热情接待:用最好吃的腊味、山珍来  相似文献   

4.
揽萃     
香米、香柚、香芋人称江永“三香”。远销中外,闻名遐迩。旧永明(今江永)县志记载,沉口香米,为朝廷贡品。有皇帝赞曰:“长沙好米,其香五里。”于是香米名声大震。它只产于沅口,不能易地种植。谷粒粗,芒长,米玉色,有奇香。每锅饭中只掺入香米少许,便满室如芝兰并花,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香柚的远祖是广西沙田柚,移植至江永桃川已五百余年。因这里土壤中含特种稀土元素,经长期的生物进化,不仅保存了原有的优良品质,更使果肉香甜味俱增。去年金秋,产地举办了隆重盛大的柚子节,吸引了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  相似文献   

5.
食人俗     
食人俗亦称食人肉的习性。虽然早有许多关于食人俗的描述也许是夸张的错误的,但这种风俗直到近期还流行于西非和中非、美拉尼西亚、澳洲部分地区、新西兰的毛利人、波利尼西亚的某些岛屿、苏门答腊的部落以及南北美洲的一些部落中。打了胜仗的毛利人常常把在战斗中死去的...  相似文献   

6.
拾天灯     
拾天灯拾天灯,是壮、瑶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流行于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一带。天灯形如水桶,以青竹为架,外糊一层纸,底部放L小油灯。油灯点燃后,天灯内气温逐渐升高,待气温增到一定程度,天灯便徐徐升到空中,随风飘荡.至油灯熄灭才下降,比赛开始时,先鸣炮二...  相似文献   

7.
白族花俗     
生活在云南滇西北地区的白族,是个喜爱花卉的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白族祖先以花卉为载体,创造出的“花语”和“花饮”,堪称花俗文化中的两大奇葩。 花语 花语,是人们用一些花花草草的表征、内涵来表情达意、沟通心扉的无声文字——它通过约定俗成的沿袭传承,成为了一种定型的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花语的“词汇”相当丰富,凡天下的花卉,经人们组合成或花环、或花篮、或兽、或禽、或物的各种图谱,就变成了最富于感情的无声诗章。花语的词汇分为单词——一物表达一种涵意,和复合语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组合成的图谱来表达情意。单词重于表意,复合语词长于传情。丰富的花卉资源,  相似文献   

8.
蛋俗探源     
蛋俗探源许国琼围绕着“蛋”,尤其是“鸡蛋”,在许多兄弟民族中,有着千奇百异的传说。一些民族从唱歌连情开始,就把鸡蛋奉为至尊吉祥之物。广西壮族男女青年赶墟择偶时,若情投意合便互赠手巾、镯子、布鞋之类的信物。此刻,他们便情不自禁地各自拿出染红了皮的熟鸡蛋...  相似文献   

9.
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台湾过农历新年的民间风俗,跟福建、广东等地区几乎完全一样。除夕,全家老少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欢度岁末,台湾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不论老幼,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日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  相似文献   

10.
牛,在彝族同胞心目中,是农家的希望,丰收的寄托。在人类的远古时代,先民们把牛崇拜如神,从而繁衍出一套套别具风情的崇牛习俗。居住在云南滇西北山区的彝家人的崇牛习俗古朴而别开生面,另有奇趣。 牛在彝家人的崇拜习俗中,首先是祖先的化身。民间传说,在混沌的远古  相似文献   

11.
命名拉祜族的命名有自己的特点,凡孩子出生满“一轮”(用十二属相计算,以十二天为“一轮”或称为“一龙”)那天,给小孩取名,也有满两月那天取名的。命名是采用多种奇异的称呼。如用小孩出生的日子,月份、年份  相似文献   

12.
播送钟声送平安。在日本,守岁至午夜。寺庙要鸣钟108响。钟声通过电台、播送到全国各地,预祝人、畜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杯盘碎片送朋友。丹麦人在除夕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入静时偷偷地送到朋友家的门前、新年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表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会得好运。抱头痛哭惜时光。在印度的一些地区,新年时人们不但——不庆祝,反而抱头痛哭,据说是他们感叹岁月易逝及人生短暂。摔瓶打罐打脸盒。在意大利的一些地方,一除夕夜里。如果你在街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阜新地区历来被人们称为"蒙郭勒津"或"蒙古贞".长期以来,居住在阜新地区的和由此地外迁的蒙古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蒙郭勒津"人.蒙郭勒津是历史上蜚声漠南的一个强悍的、古老的蒙古部落.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笺证》中都有关于蒙郭勒津部落的记载.早在13世纪初,在今阜新这块土地上就有蒙古人驻牧.以后在17世纪二三十年代蒙郭勒津(蒙古贞)部落日渐强大起来.她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发达的蒙古部落,多少年来生息驻牧于医巫闾山之北,库昆河(今称北大河)之南,伊克翁格勒古山  相似文献   

14.
回教正俗俭朴会民国时期北京牛街回民民间公益团体组织。1931年,在中国回教俱进会的支持下,由牛街回民群众在牛街自治公所内设立。该会设立系鉴于“本教同仁办理婚丧等事不合经典,模仿他教,虚靡金钱,毫无实义.思矫正之”,故提出“以崇教典改正礼俗,破奢侈热风...  相似文献   

15.
湘黔桂交界之地少数民族稻作民俗与日本稻作民俗文化共性高,两国稻作民族民间信仰具有认祖功能、标志功能和平安心理的文化特征。同时还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历史性、传承性和规范性。日本稻作民俗无不打上湘黔桂交界之地稻作民俗的文化烙印。源于三省交界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可能是中国稻作文化最早传播到日本的主要通道之一,而湘黔桂交界之地可能是这条通道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爬楼:在大瑶山的六定、六段、长二等地聚居的茶山瑶族中盛行着一种独特的恋爱方式。在那里,一般的房屋都有二层以上,并设有不很高的吊楼。当“侬姣”(意为姑娘)到了谈恋爱的年龄,父母亲就安排她到吊楼里去住;“侬给”(意为小伙子)来谈情说爱时,不是直接从大门进屋再沿楼梯进入吊楼,而是在吊楼下的巷道里攀爬而上。  相似文献   

17.
自金、元以来,北京就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的风俗对北方乃至全国不能不产生广泛的影响。到了清代。北京聚居着相当数量的满、蒙、回族,他们在和汉人的交往中,互相渗透融合,继承和传播着北京的风习。其中,对于传统的春节习俗尤为重视。清代,北京的年节气氛自农历十一二月八日起就日益浓重,这天俗称“腊八”,自宫中至民间百姓都要喝“腊八粥”。腊八粥的制法视家境之贫富,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和水煮成,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点染,加调红糖或白糖即成。间…  相似文献   

18.
《日记故事》是明清时期很有教育意义的蒙学读物,以故事的方式教育孩童,思想观点和知识技能融为一体,高度统一,其中有许多优秀良好的家风家教故事,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9.
湖南零陵地区,不仅有九嶷的雄姿,潇水的秀色,且有丰富的地方特产。怪“三香”江永怪“三香”。一曰香柚。果呈梨状,底部有一金钱印,其肉晶莹似玉,多汁脆嫩且清香,它活血舒筋,健胃消食。如今,该县香柚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二曰香芋。根部如倒挂的槟榔,故又名“槟榔芋”。它个大、脆嫩、郁香,为厨房中上等菜肴,用它烹肉、炖鸡、扒丝,一经烹调出锅,郁香四溢。三曰香米。一经煮熟即芳香沁人,故县志有“永明(即今江永县)好米,其香五里”之说。因而历来皇宫贡米。江永“三香”虽香,却又有个怪癖,一旦异地种植,其香遂即消失。 (张国权)  相似文献   

20.
乙未年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个月圆夜,记者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采访,有幸感受了一次当地少数民族沿袭至今的古老年俗——点路烛。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说点路烛的缘故由来,已是语焉不详。只知道在宣恩县内,"点路烛"是多少年来生活在此的各个民族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