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创新人才。本文研究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类型,分析了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河北省高校类型定位、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制定三个方面提出了河北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要真正成为继钢铁业后又一强有力主导产业,关键因素在于充足、优质、持续的各层次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针对目前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人才发展数量与质量问题,提出通过弘扬新型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育力量;完善多层次专业培养体系,有效对接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突破省域限制,协同国内外优质资源为河北省服务;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稳步推进人才要素落地工程,来实现人才建设的高质性和持续性,从而为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实施河北省人才战略应当考虑三个层面。宏观层面,重点实施河北省“人才强冀”社会发展战略,包括人力资本投资优先战略、人才结构调整优化战略和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战略,核心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好、发掘好、吸引好、使用好人才。中观层面,重点实施河北省“智慧城市”人才聚集战略,包括明确智慧城市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摆脱智慧城市建设的智能人才困境和加快智慧城市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核心是探索聚集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现代城市发展新路。微观层面,重点实施河北省“乡村振兴”人才发展战略,包括创新人才发展理念、创新人才发展原则和创新人才发展路径,核心是在乡村社会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加强县域农村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北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体规模和内部结构的系统分析,指出人才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总量偏低,学历、年龄结构尚待优化,层次、行业分布不均衡,人才选聘方式不合理,培训覆盖范围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才引进机制的灵活度与开放度不足,需要从薪酬、福利、工作与生活平衡、绩效管理与赏识认可、开发与职业发展机会五个方面构建全面报酬模型,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承接北京养老产业转移,河北省正在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养老服务人才需求急剧增长。而目前河北省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问题,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亟需健全政策法规制度,提高人才薪酬待遇,加大养老专业扶持力度,加强京津冀校企合作,完善培训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益,破解养老事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相似文献   

6.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河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需要一支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贯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从河北省技术转移人才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针对技术转移人才发展的困境,从加大技术转移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设立技术转移专业职称序列、发展技术转移机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技术转移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界定了领军人才的内涵,分析了领军人才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接着分析了领军人才的保持过程,提出了实现领军人才有效保持的途径。最后,从领军人才的感知效用提升、转移成本提升以及制度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人才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挑战,而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达到这一要求。本文作者根据英语专业学科特点,针对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和实施方案,以期提高河北省英语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输送急需人才。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才危机、人才竞争和人才效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危机、人才竞争和人才效益是三个密切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我国在全球性的人才竞争中应引起警觉和重视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国际国内人才危机的严峻形势,国际间人才竞争的基本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人才危机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才评价机制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才评价机制问题的观点。针对目前人才评价实践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建构了人才评价机制的框架;结合相关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所建构人才评价机制的特点与功能,认为人才评价机制不是人才评价体系,更不是一般的人才评价活动,而是人才评价工作的系统化与科学化发展形式,是一种基于评价过程的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动态体系。人才评价机制的特点与功能在于其社会性、结构性、循环性与联动性,在于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客体的分类化、评价内容的标准化、评价手段的科学化、评价结果的客观化、评价过程的战略导向化。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从1月10日起正式启动远程教育扶贫工程,为52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培养大批“学得成、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该省贫困地区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该工程由河北省扶贫办与河北省电大共同组织实施,在全国尚属首创,具有专业适用、职业技能性强、入学门槛低和不脱产学习等特点。其培训对象为河北省5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村内有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学习热情的农村干部和有培养前途的农村青年。教育培训方式共分4种,即“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证书教育、农业中专教育及单科和职业教育。在课程设…  相似文献   

12.
"人才安全"是缘于人才问题造成的危及组织利益的组织安全问题,是国家、地区、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事业进步合理匹配、协调增长且免于危险的客观状态。人才安全具有根本性、功利性、周期性、战略性等一般性特征,在国家综合安全中处于核心地位。应强化人才安全意识,提高人才安全保障能力,形成具有一定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都提出了“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战略。人才作为社会的核心资本,其流动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从长远考虑,这一流动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是有好处的;与之相适应,我们现行的人才档案管理体制应该跟上形势的发展,促进人才资本的合理流动。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加强人才档案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使之真正成为新时期“人才信用证”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厘清人才教育的内涵、特征及人才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将我国的微观人才教育置于国际背景、国内背景、未来趋势3个维度的时代坐标中予以审视和定位,从而把握我国微观人才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才发展战略强调要形成中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中国人才性别结构失调状况,一是女性人才存在金字塔式的发展特征,随着职业地位等级的提高,女性所占比例减少;高层女性人才多数不足20%;二是我国人才结构存在较严重的性别比失调状况,多数情况下女性人才不足30%,女性人才成长形势严峻。大力推进中国女性人才成长的关键是解决性别结构失调问题。而全球民主化运动、相关性别知识的变化和女性领导的组织实践,将成为推动女性人才成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亦迫切需要广泛且深入的女性人才状况和成长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人才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性 ,指出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资源能力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 ,并对高校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才问题的关键是人才机制问题,高效的人才机制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是推进人才队伍改革、建设和发展最稳定,最根本的动力源,同时也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基础。创新人才机制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要以实现“小康”大业为目标,积极寻找人才机制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产业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完善相关人才政策显得尤为关键。基于省域比较的角度,梳理四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从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存在政策体制、政策对象和人才服务管理三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的关键是人才 ,四川民族地区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是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就读学校结构三个不合理。四川民族地区的人才态势是 :外地人才引不进 ;本地人才留不住 ;高层次民族人才培养的门槛高了、难度大了 ,少数民族人才被挡在门外了。因此 ,人才战略必须立足于本地现有民族干部人才的培训和提高 ,加快和加大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当务之急。针对西部大开发这一特殊的时期、四川民族地区这一特殊区域、少数民族人才这一特殊人群 ,必须实行相应的地方人才特殊政策。这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转变党的作风的决定、以求实和创新精神处理四川民族地区人才问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人才,所谓得人才则得天下就是这种思想最集中的概括。爱才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做一个真正的爱才者又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爱才者必须具备卓识和胆识,前者是识别人才,而后者是保护人才。人才问题又是一个难题。作者不揣冒昧,借本文意欲谈谈我的人才理念与实践,主要是关于人才的识别选拔、教育培养、聘任使用、流动和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