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根据这个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理解为马克思哲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观点、学说与体系是不同的,马克思哲学本身也并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观点和学说演变为一个严整的哲学体系,要经过新的整合和再创造。作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作为观点和学说的马克思哲学,无论在内容、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论述一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时曾这样说到:"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以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1]后来,这个"一整块钢铁"的观念构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基本原则。然而,仔细对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出现过的不同的哲学教科书,我们却不难发现:尽管所有的教科书都认同并坚持"一整块钢铁"的观点,但在具体的体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即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体上没有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经过 2 0多年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省 ,我们在哲学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革 ,挣脱了“苏联教科书”框架的束缚 ,进而又进一步走出了传统哲学模式的限制 ,新的研究理念开始建立 ,新的研究范式已经开始 ,传统教科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正在被补充、丰富和发展。然而 ,由于意见不一 ,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迟迟未能建构起来 ,因此 ,在此之前传统教科书并不会逸出我们的视野 ,依然会雄霸着各大学的哲学“公共课”的讲坛。  相似文献   

4.
"苏联哲学教科书"是苏联哲学家建构的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体系.评价"苏联哲学教科书",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态度,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角来评价,既要认识到它的历史局限性,也要承认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超越"苏联哲学教科书",建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体系,仍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直面的重大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即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未能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这几乎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有的学者据此认为,90年代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入了“后教科书时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已步入21世纪的今天,再来探讨教科书的问题就不合时宜。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教科书依然雄霸着各大学的哲学“公共课”、甚至专业课的讲坛;另一方面,达成共识的只是一个一般性看法,即传统教科书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至于哪些方面不符合或有哪些缺陷,则见解不一,而这恰恰是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迟迟未能建构起…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进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描述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演进的八个态势 ,它们是 :确立了实践对于理论的优先地位 ;打破了苏联教科书哲学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突破了几大传统领域并开辟了大量新的领域 ;在文本依据上回到马克思 ;学术研究态度强化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的不同观点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日渐宽容 ;正在从“物”的哲学范式向“人”的哲学范式转换 ;初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回顾与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78年前,1978-1990年,1990年后.对于这段历史,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法,如有的学者把这段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教科书哲学、教科书改革哲学(以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出发点)、后教科书哲学(以原教科书为背景提出问题);有的学者则分为四个阶段: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和类哲学;  相似文献   

8.
赵绥生 《理论界》2010,(2):95-9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开始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进行反思,认为该教科书体系是在斯大林主导下完成的,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有必要进行体系重构。而事实上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与列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却向来被学术界所忽视。长期以来我们责备斯大林所主导苏联教科书体系,实际上并不是斯大林初创。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这一观点,同样来自列宁。  相似文献   

9.
寻求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哲学的存在样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研究和宣传表面上并无根本改变,但哲学在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哲学承诺的使命和责任、哲学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和意义乃至学院中职业化哲学活动的取向和学术标准都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自8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哲学改革的先行者首先对旧教科书体系进行改革,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被公认为是突破旧教科书体系的尝试;几乎同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理论内容、理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解和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看来,这些变化是十分自然、合乎情理的事情,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哲学理  相似文献   

10.
高清海先生和孙正聿先生以哲人的勇气,大胆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范式。基于苏联教科书遗忘和误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严重缺陷,高先生从以实践为基础的主客体统一的角度恢复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意识。孙先生继承了高先生的理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反思"的方式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针对传统教科书体系把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三者割裂的状态,高先生和孙先生分别从不同的理论层次对其进行了重新的阐释并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高清海先生和孙正聿先生以哲人崇高的使命感和执著的自我意识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命运进行了深思,这体现了他们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畅所欲言、海纳百川的思想风范。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世界观的学问,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一门方法论的学问。其实,严格说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广义的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具有一个内在的逻辑体系,主要包括作为认识世界活动的求真求善求美方法、作为改造世界活动的社会实践方法、作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承转中介方法以及作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为背景,从反思哲学观、批判传统教科书体系出发,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对什么是哲学、特别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重新反思,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式"的诠释,总的看来,这些"形式"的诠释其实是人的认识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学术界的传播和研究的近百年历史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形态和"在场"方式。近20年,由对苏联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为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入一种多样并存状态。在许多研究者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在多样化的研究方式所形成的"视界融合"中,才能突破原生态的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具体历史时空方面的限制",获得当代形态和当代意义。问题在于,这种多样化研究大都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某种西方社会思潮或理论观点的拼接,而多样化研究视界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联系要远远弱化于它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或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 ,实践的观点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但主要是把实践理解为认识论的范畴 ,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这是有片面性的。实际上 ,实践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实质 ,是奠定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基础的最高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中都体现着实践的基本精神。马克思在哲学思想史上的最大功绩 ,就在于把哲学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由此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 ,并提出了一种对世界的崭新的理解方式。他指出从前的唯物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突破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基础上,进入了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建构与反思,是从整体上把握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创新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成果进行了比较集中的梳理,由此反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正在理论和实践中酝酿。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育丛书》即将出版。丛书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提出的在学习哲学中要掌握“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观点、全面辩证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群众的观点、阶级的观点,以及学习哲学要紧密结合建设改革的实际、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等要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科学体系,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全书  相似文献   

17.
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形态成效不大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与学术的纠缠,哲学政治化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二是文化差异的制约,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制约着相互之间的对接或融通;三是理论自觉的缺失,由于"苏联模式"的哲学教科书影响、中国传统的注经释义思想和教条主义的制约,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缺乏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四是知识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导致了无法形成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能动选择与运用。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持不同的意见。孙正聿认为经历了教科书、教科书改革和后教科书三种范式[1]。任平认为经历了教科书改革、文本学—文献学研究、中西方思想对话、问题反思等研究范式;郭湛认为最根本的范式转换在于前主体性—主体性—主体间性—公共性[2]。  相似文献   

19.
哲学体系改革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哲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通常都是从教科书的体系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观点的。我在这里所说的哲学体系的改革,就是指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 我国通行多年的这一体系,是从苏联借鉴来的,它大约形成于30~50年代期间。在它形成以及定型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对干部、学生及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方面,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这个体系也有它的优长之处。它以鲜明的形式突出地表现了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集中地阐明了与唯心史观相对立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建立起来的,这本是个历史事实。然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却被忽视了。一度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同黑格尔的“合理内核”的简单相加。这种肤浅的观点,完全抹煞了马克思在哲学上作出的创造性贡献,模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本质区别。迄今为止,我们一直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后人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并没有称自己的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却明确地说过,他们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我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更能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当然,仅仅停留在名称的争议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主要是内容。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可从下列几方面作出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