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学界 ,“东干”专指中亚少数民族东干族。而国外一些东方学研究资料中 ,“东干”一词既指中亚东干族 ,也泛指中国回族 ,这是沿袭了早期俄罗斯文献的传统称谓。作为中国陕西、甘肃、新疆回族的后裔 ,如今东干族已是中亚地区颇有影响的民族 ,东干文化也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而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女学者法蒂玛·马凯耶娃曾于 1 998年应邀来中国参加了首届回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回国后她将多年收集的有关东干学资料整理出来 ,希望能在中国发表 ,以与中国学术界特别是回族学界加强交流。根据法蒂玛·马凯耶娃的愿望 ,本刊在“东干学研究”栏目中连载她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赵杰 《回族研究》2007,(2):5-13
本文利用笔者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全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实地调查的第一手材料,追溯中亚回族形成的历史背景,之后重点梳理、提炼出他们的六大特性,即:1.中亚回族的文明礼貌;2.中亚回族的语言习得才能;3.中亚回族的耿直豪爽大方;4.中亚回族的勤奋进取;5.中亚回族的文化保护情结;6.中亚回族对中国的神往与真情。从中凸显中亚回族在异国他乡大民族夹缝中顽强生存、奋力发展而又心系中国的民族精神,说明同一民族构成天各一方的空间差异后所反映的不同的时间发展,从而强调从“庐山”之外看“庐山”的比较法对回族学研究的新启发。本文特为回民西迁130周年而作。  相似文献   

3.
东干是苏联政府承认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自称为“回族”。东干是迁居俄国的中国西北回民的后裔。由于二十多年来的政治原因,我们对苏联的东干人已不太了解了。随着中苏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展开,笔者同苏联的东干学者建立了通信往来,搜集有关文献(主要是:俄,英,日文的)达一百余万字。下面,试就东干民族的历史及其现状,从几个方面作一尽可能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东干族是指19世纪移居到中亚地区的中国西北陕甘宁回民及其后裔,亦称中亚回族。他们在130年前远离祖国之时,将西北地区的"花儿"民歌也带到了中亚地区。在苏联集体农庄时代,"花儿"民歌曾盛行于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回族聚居农庄,其知名歌手至今健在。苏联时期的东干语文献中也收录有"花儿"民歌。中亚回族传承了中国西北回族唱"花儿"民歌的民俗文化。在海外回族中流传的"花儿"民歌资料,是中国"花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应加以研究、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中央民族大学决定成立东干(中亚回族)学研究所。所长由博士生导师胡振华(回族)教授担任,副所长由王振忠副教授担任。研究所成员有从50年代起就从事中亚民族研究并多次深入中亚回族地区考察、发表过不少论文的资深教授,有新培养出来的专门研究东干文化已获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还有精通俄语或中亚民族语文的中青年专家。该所还拟聘请若干位校内外的知名学者和具有丰富的民族宗教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以及热心支持、赞助这项工作的各界人士为顾问,以便更好地做好研究工作。东干学是以东干(中亚回族)人的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宗…  相似文献   

6.
中亚回族即东干族,是清末由中国西北地区迁移到中亚地区的一批回民及其后裔。中亚回族中至今流传有很多民间故事和民间谚语等。其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既保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也具有东干族的民族特征,充分表明了中亚回族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相似文献   

7.
丁宏 《回族研究》2002,(4):71-74
自从收到第1期《回族》杂志并以欣喜的心情将之在2001年第3期《回族研究》上作了简要介绍后,就期待着新一期杂志的出版。作为一名自认为对东干族人民有一定了解的普通学者,我丝毫不怀疑东干人做事的执著与热情。但我也深知几位热爱民族文化事业的东干族知识分子在缺少经费、办公条件较差环境下办刊的艰辛。记得当年在中亚实习期间,经常与《回民报》的编辑到东干族聚居区去发送报纸,并收回订阅费以用于下一期报纸的费用。有时钱收不回来,报纸就不能按期发出。由于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经济滑坡,东干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受到一定影响。苏联时期的《苏联回民报》(《十月的旗》)属官办性质,经费及工作人员的工资都由国家拨款,且有不错的办公条件。苏联解体后,东干人没有放弃以报刊宣传民族文化事业的传统,而是在东干协会的大力赞助及东干人民的慷慨支持下先后  相似文献   

8.
中亚东干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东干人[吉尔吉斯]拉希德·优素波夫(东干)著丁宏译一、历史概述如今生活在中亚的东干人,其先民多是100多年前,由中国迁往俄罗斯的。其中的主要部分,是清代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逃往俄罗斯的陕甘回民起义军。这部分回民起义军是分三拨从新疆进入俄国的。最先到...  相似文献   

9.
今天生活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干人大约有13万,他们原本是清朝末年我国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在白彦虎等几位首领带领下逃亡中亚的陕甘回民后裔。由于他们迁徙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异域环境,并与内地回族在完全隔离的状态下生活了130多年,其语言、文化等受到相邻民族文化影响,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他们仍有较强的回...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9月2 5日,近二百位研究中亚东干学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国家民委招待所会议大厅,参加中亚东干双语国际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东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胡振华教授主持。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丁文楼教授致开幕词,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语言学家王均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唐修哲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东干人是1 9世纪下半叶中国回民起义失败后,被迫迁移到中亚地区的部分回族人的后裔,他们自称“回回”、“老回回”、“中原人”。1 92 4年,苏联在进行民族识别、民族划界…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素有“小麦加”——临夏(即河州)和兰州市“金城关”这类回民集聚的地方,从而使这里的回族人更具地方性的民族特征.这其中的特色之一便是他们所经营的“小吃”了.本来往昔城市回民的经济状况,就是以当时北方流传的一句俗语作为生动写照的:“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然而在这种共性中,甘肃回民的饮食业却更多具有地方风味的多彩特色.兰州的“清汤牛肉面”以它的一清二白三红四黄五绿的独特风味,不仅占领西北地区饮食业“小吃”阵地,而且打向了广州,“走向了世界”.这就是以兰州回民马保子的首创而誉传四方的(见封二图1、2).显然伊斯兰教的信仰,牛羊肉作为主食之(图5),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回族小吃的主干食品,“手抓”肉是其一;而在兰州俗称“烂着香”的“羊杂碎”(下水)也吸引着相当一群好吃者(见图6、4).来自新疆、中亚的“烤羊肉”(羊肉串)自然又为甘肃回民小吃业增加了收益颇佳的品种(图6).  相似文献   

12.
丁宏 《回族研究》2001,(1):29-35
清末回民起义失败后,白彦虎等率起义军余部翻越天山,定居中亚。这次被迫的避难事件,却带来一个新的民族——东干族的诞生。从此,回族不再是中国境内独有的民族,而是作为“跨界民族”存在于世。斗转星移,清末回民起义已经过去了 120余年,然围绕白彦虎的评价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作者在中亚东干族聚居区田野工作基础上,并结合中、俄文资料,再就白彦虎之评价问题作客观阐述。  相似文献   

13.
台湾白奇郭回族及其与大陆祖家的交往郭志超台湾自奇郭氏回族的祖家在福建省惠安县百崎乡。1982年成立的百崎回族乡是福建省唯一的回族民族乡,现有人口12000多人,其中回民有9000多人,系郭姓。据《郭氏族谱》,郭姓回民将自奇(或称“百奇”、“白崎”、“...  相似文献   

14.
一百多年前,由起义失败而被迫进入俄境的部份中国西北地区的回族人,带着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的回族文化,给广袤的中亚地区输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在广泛汲取和融会了多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在那里营造和确立了自己的东干文化。并且发展起了自己具有回族特色的作家文学。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回族文化的品格,深刻认识汉文化因素在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的回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理解回族文化是在参与着中华文化的创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一质的规定性,有着极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三章 东干物质文化之一——住宅 迁徙而来的东干人带来的独特文化,显然不同于中亚各民族的文化。 特别是和中亚各民族相比较,在东干人中,有自己迥然不同的特征,表现在经济、日常生活方式、家庭—婚姻关系上。东干人迁徙到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之后的初期,住的好像是一家家独居的住宅,这与别的民族不同。后来,尤其是经济频繁活动时期,东干人开始同中亚和哈萨克斯坦人民的相互往来,从而吸收了他们当中感受最优秀的东西。 东干人的村庄无论在设计方面,或结构方面,都不同于吉尔吉斯的“阿依尔”、哈萨克的“阿乌尔”、乌兹别克的“基什拉克”及俄罗斯的住房、简易建筑物与住宅旁的田地。如,在亚里山德罗夫斯克、卡拉库努孜、伊尔迪克、舍尔丘博、扎尔帕克——丘博村及另外一些村奉行传统的正方形设计“房”带有笔直的街道。在房的每一个拐角上,建有房屋及东干类型的家庭用的建筑物。据米粮川村及亚历山德罗夫斯克村的老人讲,传统的住房面积有150×150米大小。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今年八月十三日伊斯兰教开斋节那天,收听到省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中一条关于开设回民市场,方便回族群众购买付食品的消息。我认为在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时,播发此类新闻是应景适时的。然而,由于撰稿者不了解回族的风俗习惯,致使在新闻稿中出现了“回民在节日时买酒、菜”的外行话。这完全违背了回族的传统习惯,因为在民族节日期间,回民是根本不喝酒的。另外,消息中还说:“回民开的铺店,蓝色的牌匾上都写着白色的拉丁文”。这更是无稽之谈了。  相似文献   

17.
丁宏 《世界民族》2001,(4):46-52
中亚东干人是回族移民的后裔,现有1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个国家.作为一个讲汉语西北方言、从体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异于周围其他民族且因擅长经商而成为中亚经济发展中活跃因素的东干人,历来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因而形成以研究东干文化为内容的独立学科--东干学.本文主要从跨文化比较角度探索东干学研究对于了解回族文化在异域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考证等方面的价值,进而就如何发挥东干人在中亚地区优势以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问题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知识荟萃     
回族为何马姓多“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为什么回族人姓“马”的多呢? 回族不是“外来民族”,但血统中有某些“海外关系”.回回人在形成民族之前,他们以波斯语或阿拉伯语命名,但有名而无姓.回回人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姓氏方面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中亚回族(东干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其在中亚居住逾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地域观念与民族认同的变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中亚回族(东干人)民族观的内核是地域观念,在中亚生活的一百三十多年中,其地域观念历经官方民族主义、语言民族主义等语境的塑造,被逐步提升为民族观念。但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寻求领土主权的民族共同体,因族群内部迁徙记忆的差异,其地域观念不仅延续下来,且苏联解体后在中亚建构民族国家的语境中反过来被民族观再塑造,衍生出新的地域观。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亚民族的民族观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回族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就一般而言,大多是先有民族,而后有宗教,且只有一部分人信教,回族则不然。她先是有宗教,而后才有其民族,因而全民信教。伊斯兰教义深人人心,影响着整个回回民族,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回回民族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表现在对回回民族心灵的教化和熏陶,一心向善近主,追求生活上的真、善、美,纯洁自己的灵魂。 我国的回回民族常以“清真”自称。何为“清真”?最朴素的诠释是,清者洁净,真者真实。“清真”即清洁真实。回回民族崇尚清洁,不只是指反映身体洁净,更讲究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