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咸丰三年,雷以諴最先在江苏扬州城附近试行厘金制度。翌年,清政府同意推广厘金制度。同治三年,厘金开始逐渐成为清政府经常性正税。宣统年间,江苏的厘金机构共计约524个。  相似文献   

2.
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述厘金,也不全面论述太平天国商业税,只就二者相关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厘金原是清政府的一种商业税收制度,创始于1853年。这一年3月,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当月,清钦差大臣向荣就尾随太平军在天京城外建立江南大营;次月,清钦差大臣琦善又奉命赶到扬州建立江北大营,以对付太平天国革命。当时,清政府用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军饷开支浩大,财政十分困难。为了筹措军饷,随江北大营帮办军务的雷以(?),采用幕僚钱江的建议,创办厘金。先在扬州仙女庙实施,第二年又推行到里下河各州县。到1857年以后,全国各省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的论者认为,《魏略》关于不是刘备三请诸葛亮,而是诸葛亮主动登门求见的说法值得重视;诸葛亮《出师表》的记述并不可信;《隆中对策》很可能是附会之作,从而怀疑乃至否定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事实。本文论证《魏略》不可信,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是可信的,“三顾茅庐”实有其事,勿庸置疑。它将继续作为人才问题的一面镜子永远留传下去。  相似文献   

4.
袁枚的《新齐谐》(即《子不语》)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两书的著作时间孰先孰后?有一种说法,《新齐谐》迟于《阅微草堂笔记》。如薛洪勋等人选注的《明清文言小说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序言”中说: 先是《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昀,出于清廷的政治需要,对《聊斋志异》表示不满,并将其摒弃于《四库全书》之外,接着又自撰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企图抵销《聊斋志异》的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随后,当时的文坛领袖袁枚也写了一部志怪小说《新齐谐》,企图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鼎足而三。  相似文献   

5.
在论及有关法的本质和法的起源问题时不少文章都引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这一著作中的某些论述。有的引用恩格斯论述原始社会“无法”的观点,用以说明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有的则引了其中某些看来是主张原始社会“有法”的说法,来作为说明法是从  相似文献   

6.
李成晴 《浙江学刊》2015,(2):123-128
题为陆游纂抄的《避暑漫抄》,自明陆楫所编《古今说海》刊布以来,历代学人皆以之为陆游的著作而加以引证研究,且迄今已有《全宋笔记》、《陆游全集校注》两种整理本。论文通过以《避暑漫抄》引录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一条材料为切口,论证《四朝闻见录》成书于陆游身后,陆游不可能纂抄及此,并进而对《避暑漫抄》全书的文献来源进行了调查,考明全书28则材料中有24则见于传世的唐宋笔记,《避暑漫抄》基本不改动地进行抄录,只是标注出处时以假乱真,或杜撰子虚乌有的书名。《避暑漫抄》实际是明人编纂的丛脞之书,为炫声价而伪托陆游,作伪者以陆楫的可能性为最大。然而书中史料非假造,所载"宋太祖誓碑"一事,极有可能也有宋代笔记文献的依据,可以作为一条宋代的真史料来引证。  相似文献   

7.
关于“知行合一”阳明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唯心主义说法,即所谓“销行归知”的说法。如“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传习录》上)“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总之,“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另一种是所谓唯物主义的说法,“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然后谓之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历史 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的起点是什么?他是从什么时间开始集中研究辩证法、写作关于辩证法的笔记的?这个问题和《哲学笔记本》的研究起点和写作时间并不是一回事。认为黑格尔《逻辑学》摘要是《哲学笔记本》的起点、因而也是列宁开始系统研究辩证法的起点的传统见解,是不正确的,应当根据新发表的历史文献纠正这种看法。列宁关于辩证法笔记的集中写作的起点,应当上溯到1913年9月开始的《〈马恩通信集〉提要》。 构成这一时期列宁系统研究辩证法的第一阶段的三个基本文献是:1913年和1914年之交所做的以《〈马克思通信集〉提要》;…  相似文献   

9.
文王、武王享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王、周武王享年几何,本不应是太重要的问题。然而,由于周初历史记载缺乏,使得周文王、周武王的享年问题却又不同寻常。如西周的年代,西汉刘效就根据文、武二王的享年加以推测。如其所据有误,他推测的结论自不可靠;又如周公“摄政称王”问题,武王去世时成王是否尚幼,对该问题的回答有重要影响。而成三年幼与否,却与武王的享年应有直接关联。关于武王的享年,旧有四种说法:(1)《今本竹书纪年》“年九十四。”(2)《小戴礼记·文王世子》:“武王九十三而终。”《御览》八十四引《帝王世纪)同.(3)《路史·发挥》卷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认为《史通》的撰写时间始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而《史通》的写作主要是在中宗景龙元年(707年)至景龙三年的三年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明代散见词话的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代笔记中关于明代词人生平行状的记载,如明代重要词人马洪的生平资料,就主要见于徐伯龄《蟀精隽》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两部笔记。二是明代诗话、笔记中多载明代词人佚作。《全明词补编》尽力网罗,仍有遗漏,如《蟑精隽》所载刘泰《点绛唇》,《六砚斋笔记》所载张铁《念奴娇》均为佚词。三是从明代学术性笔记中采摭词史佚闻,亦可构成对词史或词学接受史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魏宏远 《学术交流》2012,(5):185-188
《凤洲笔记》虽名为"笔记"实为王世贞早年诗文之"削稿",即弃稿。此书有三种版本,书中内容在后来王世贞所编刻的《弇州四部稿》等书中多有收录,但部分作品已做较大修改,然而此书的刊印是否为王世贞所知?颇令人费解。此外,此书编校者黃美中的籍贯也令人生疑,原因是在明代可查出"江夏"、"海虞"、"南靖"三个黃美中,那么编校此书者应为哪一个?《凤洲笔记》卷五收有《南丰先生集序》一文,该文与王世贞后来的思想差异较大,那么此文是否为王世贞所撰?目前《凤洲笔记》令人生疑之处尚多,但不可否认其仍是了解王世贞早年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3.
张振国 《阅江学刊》2012,4(4):118-121
晚清咸丰年间,江南尤其是江苏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文言小说创作成就总体下降。昆山孙兆溎的《花笺录》、苏州宋芬的《虫鸣漫录》、武进冯晟的《谈屑》、上海黄本铨的《小家语》是现存的四部咸丰间江苏文人创作志怪传奇小说集,代表了这一时期江苏文言小说创作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对秋瑾的生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一八七五、一八七七、一八七九(即终年三十三岁、三十一岁、二十九岁)三种说法。其中一八七九年之说似已得到公认。前年,各报刊撰文纪念秋瑾烈士诞生一百周年就是明证。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的。持秋瑾生于一八七九年说者,其根据之一,是秋瑾的《泛东海歌》诗中有“愧我年廿七,与世尚无补。……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之句,认为此诗是一九○五年夏秋瑾二次赴日时所作,因而判定她生于一八七九年。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秋瑾赴日留学前后思想状况的变化,就不难看出,这首诗是秋瑾一九○四年初夏首渡日本时所作。一九○四年三月,秋瑾离京南下,回故乡绍兴省亲并安顿子女,为出国留学做准备。此时,她作有《题乐天词丈春郊试马图》(有序)二章,序曰:  相似文献   

15.
论人身权的双重性杨建斌,邓福庆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内容,即著作权具有双重性。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同一含义的另一说法;著作权包括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①据此,很多人认为人身权与精神权是同义词,而财产权与经济权是同义词。有的人...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著作的首篇首章都是极为重要的,即《孝经》所谓“开宗明义”。对孔子的《论语》也应做如是观。《论语》首章即开篇第一则是如下三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往对这一则的解释大都没有把三句话联系起来,而是隔断开来,认为这则中的三句话各句意思是独立的,分别讲的是“学”、“有朋来”、“人不知”三方面的事情。他们看不到这三句话的联系,甚至有的人说孔子这三句话不是说于同时,三句话放在一起是后学整理编辑的结果。第一则这三句话在字面上确实很难看出联  相似文献   

17.
《刘白唱和集》编集流散考熊飞《刘白唱和集》是刘禹锡与白居易二人的唱和诗集,据刘禹锡和白居易自己记载,这部分诗集曾先后编集四次,共五卷。①第一次在大和三年(829年)三月。白居易将大和三年春以前二人唱和诗共138首(《与刘苏州书》作“数百首”),勒成上...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秋瑾生年,归纳起来不外1875年、1877年和1879年三种说法。我认为此三说皆为不当,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是1878年。第一,秋瑾生肖属虎。秋瑾的外孙女王炎华说:“我外祖母是属虎的,比她妹妹秋理大两岁,照生肖推算,秋瑾生于1878年。”生肖记年是我国传统习惯,一是便于记忆,二是没有虚年实年之别,推算生年比较正确。光绪四年干支戊寅,生肖属虎,秋瑾生于1878年无疑。第二,从秋瑾结婚年龄推算。吴芝瑛《秋女士传》说秋瑾“年十九,嫁某京宦某君。”王时泽《回忆秋瑾》一文说:秋瑾”十九岁与王廷钧结婚。”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秋瑾》也说秋瑾“十九岁出嫁”。查秋瑾结婚是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即1896年,按十九岁推算的话,她出生在1878年当无疑问。  相似文献   

19.
一八八五年三月中法战争镇海口战役,究竟是谁为主发炮击退法舰,重伤孤拔?近年来在报刊上出现了各种说法:有的认为是周玉泉所为,有的认为是欧阳利见的功劳,也有认为孤拔是一八八四年八月马江战役中被杨金宝击毙的。笔者不同意这些说法。击退法舰,重伤孤拔一事,镇海炮台守备吴杰当推首功。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的“羽扇纶巾”所指当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认为是指诸葛亮的说法理由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