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贻群 《文史哲》2005,(1):34-37
在新出楚简《恒先》的研究中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学界目前对“恒先”有两种解释 :终极的先 ,还是道的别名。笔者赞同把“恒先”理解为终极、绝对的“先” ;而认为“恒先”不等于道 ,当然也并不与道无关 ,它是对道的属性的一种描述。二是关于朴静虚三个概念。这朴静虚 ,也是对恒先之时的一种描述 ,而并非等于道本身。从一种角度看 ,那时是静的 ;从另一种角度看 ,那时是虚的。将静虚二者合言之 ,又可以说 ,那时是朴的。三是《恒先》不像马王堆帛书《道原》明白地指出“道”之为“原”的本体性 ,也不像郭店楚简《太一生水》那样描述万物又“生”又“成” ,而是两者兼而有之的“自生” ,表现了中国哲学将宇宙本体论与宇宙生成论统而言之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我在90、91年发表了《美也是一种使用价值》(《天津社会科学》90年第4期)、《论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云南社会科学》90年第6期)和《挣脱美与用的困扰》(《文艺研究》91年第4期)三篇拙文,明确提出美用同一观后,在学术界引起了清一色的反对意见。有的先生批评我说,把美的本质界定为用,界定为广义的功利价值,就是把美和用混淆了起来,实际上是一种方法性错误:既然美的本质就是用,就是广义的功利价值,人类为什么还要使用“美”和“用”这两个概念呢?又有的同志直接反对我所提出的“美也是一种使用价值”的命题,说我在这一命题下面已经把美混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使用价值”,混同于“物的  相似文献   

3.
“时代女性”的提法出自茅盾1933年的《几句旧话》。他说:“那时正是大革命的前夜,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女学生或女性知识分子颇以为不进革命党便枉读了几本书……终于那大矛盾又爆发了!我眼见许多人出乖露丑,我眼见许多时代女性发狂颓废悲观消沉……”其实在此之前,“时代女性”已作为一个相当完整的形象出现在《蚀》、《虹》中,这是特定时代的一些特异女子的探索、发现和艺术上的概括显现,不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时代和生活,也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本文将就《蚀》、《虹》中的“时代女性”展开分析,力图从真善美三个方面寻找出“时代女性…  相似文献   

4.
试析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逻辑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种是梅劳 庞蒂的用法 ,用它指称一种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代表的主要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理论 ,另一种是安德森的用法 ,用它指称包括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等 1 3人在内的第三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徐崇温同志却硬要将这两种不同用法综合在一起来界定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这必然会使他界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出现内涵与外延方面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用文字论述的货币流通规律,怎样用函数式或方程式的形式加以表达,自五十年代以来有不少文章进行了讨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表达形式:第一是教科书中通用的形式,可简称为“除法”;第二是王惟中、洪大璘两位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五期上的《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一文中的表达形式,可简称为“减法”;第三是卫兴华同志在《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资本论〉中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探讨》一文中提出  相似文献   

6.
燕颔解     
《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的肖像描写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其后不少小说袭用了这一词语。《水浒》中两次用它描写林冲,容与堂本第七回写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七十八回又说,“林冲燕颔虎须,满寨称为翼德”。四十七回写李应时亦道:“鹘眼鹰睛头似虎,燕颔猿臂狼腰。”《醉醒石》第十五回赞陆指挥“燕颔知重器,虎头开异祥。”《雪月梅》第十回写殷勇也是“熊腰虎背,燕颔豹头”。《说岳全传》五十六回写番将完木陀赤“鼻高眼大,豹头燕颔。”《说唐》第一回写秦琼“生得河目海口,燕项虎头。”以虎豹喻猛将,理有固然,但为啥以穿云掠水、轻捷善舞的燕子形容一些剽悍的勇将呢? “燕颔”,郭璞注《尔雅·释鸟》时就已把“燕颔”作为有特征的代表性事物,与龟背、鱼尾等  相似文献   

7.
我撰写的《剖析谈“三”色变、见“中”就批的原因》(原载《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同年第6期全文复印)发表之后,在学术界没有什么反应,我确实有点着急.十六个月后,朱宝信同志发表了题为《为什么不宣提“一分为三”?》的献疑文章(载《广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我读后由衷地感到高兴,不过还是有些想法和意见,需要提出来供宝信同志和学术界同仁参考.一、希望开展一场关于“一分为三”命题能否成立的学术争论1982年7月,我的拙作《“一分为三”新议》(《争鸣》1982年第3期)发表了,顿时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新华文摘》作了论文提要介绍,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全文复印,还有其他文摘报刊和各种资料都作了反映.半年后,林青山、李烈炎两同志发表了题为《“一分为三”是唯物辩证法的命题吗?》(《争鸣》1983年第1期)的商榷文章,指出:提出所谓“一分为三”的命题,不仅缺乏理论根据,而且也不符合事实,完全是从想象中推论出来的.一场关于“一分为三”命题能否成立的争论眼看就要开展起来.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争论并没有进行.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并且不断地发表该命题的文章,至今累计已有93篇、其间,有王旭东、王威廉、王征国、  相似文献   

8.
谷谓泽谷、溪谷,与五谷之“ ”并见于先秦古籍,是两个不同的字。《尔雅正义》引孙炎曰:“谷之言 。■,生也。”这里的“ ”系“■”之假借,与乳、毓、育等字同义《尔雅义疏、释言》)。实际上“谷”的字源中即含生育之义(详后).无须转■(■)为解。《周礼·考工记·匠人》:“几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说文》:“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谷以真地貌特点,在先民的原始思维中,往往与女性生殖崇拜的观念联系在一起。所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即是对这一…  相似文献   

9.
赋、比、兴的提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与风、雅、颂一起合称为“六诗”:“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大序》则将“六诗”称为“六义”。在中国学术史上,历代各学振对“六义”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当代学术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风、雅、颂是《诗经》乐歌编排的分类,以乐调而得名;赋、比、兴则是《诗经》所采用的三种基本的表现手法。尽管在具体的作品中,赋比兴三种手法常常融汇交错在一起;但是三者无疑有其各自不同的表现特征及功用。本文将依次分别对赋、比、兴在《诗经》中的具体涵义及其表现作再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力求从中探寻这三种表现手法对中国诗歌艺术形态发展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洧水考     
《汉书·地理志》载:“高奴,有洧水,肥可燃”。高奴县治即今安塞县坪桥公社所在地。辖境约相当于今延安市、延长县和安塞县东部地区。洧水是指什么而言呢?说法有三。其一,洧水是石油的古名称之一(《“梦溪笔谈”选注》第97页)。这是简单地将“肥可燃”理解为“洧水”。此说不确。其二,洧水是延河支流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存在一种“以水喻文”的批评范式。古代先哲在对水的自然特性的观审中,产生了各种微妙的审美体验和联想,铸就了东方文论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先贤对水之“清”的感悟,逐渐形成古典文论中的“清”“清浊”等系列范畴。大量与水相关的词语如“源”“流”“深”“浅”“渊”“浮”“润”“溢”“淡”“游”“清淡”“清秀”“清疏”“清逸”“清华”等也进入文学批评领域,这从一个侧面证明“水”与古代文学批评的密切关系。第二,水之“源流”启发了文学流派批评,古人一方面以“流派”为喻,阐释学术门类、文学风格的不同;另一方面则寻源溯流,阐释文学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关系。第三,“水无常形”催生了“文无常法”的文论观。宋代苏洵、苏轼父子或以“水机”喻“文心”,或以“风水相激”喻指创作中的“情文相激”,或以水之“随物赋形”喻指“自然成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轼《文说》)已经将“以水喻文”阐释得淋漓尽致了。总之,“以水喻文”折射的是基于中国本土的、活生生的审美经...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人类心灵的第三层面并予以适当的称谓是当代哲学前沿的重要课题.佛学对于心灵的体认颇为深入,说一切有部将“心”分为集起、思虑、了别三种功能,瑜珈行派展开为“三性说”,《大乘起信论》描述了“一心开二门”.康德明确地以“Vernunft”称谓心灵的第三层面,为其实现认识自我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奠定了基础.但“Vernunft”一词甚为难解,康德本人的界定也不免含混.就汉语而言,将心灵第三层面称为“志性”较为适宜,它大致能会通中、西、印三大哲学传统的相关研究,切合现代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且方便于解释人类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深层缘由.  相似文献   

13.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是众多《牡丹亭》评点中突出的一部.其特点在于,作为批评主体的三妇,在历史语境中的女性本体立场观照下,以生命践行至情、凭“性灵”咏叹至情、秉“文心”体悟至情,重构了一个源于评点对象而终有超越的现实版的女性神话.  相似文献   

14.
“三恋”是文学评论界对王安忆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的简称 ,到现在为止 ,评论家仍多从“性”的角度评论作品性描写的意义和其中女性意识的张扬 ,大部分文学研究者通常也只把它作为一个“性描写”和“女性写作”的版本来引用。但是在世纪交接的今天 ,在性爱描写已经泛滥的时代 ,当我们超越历史的规定性和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来重新解读“三恋”,却发现 :其实作者写作的真正意旨和倾向并不止于此 ,有更为真实也更内在的东西流淌在作品之中。在“三恋”中 ,王安忆着力描写的是生命所处的情境和状态 ,我们更多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15.
词是不同于诗的文学样式,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艳美。所谓“艳”,实际是指一种女性化的美感,是由词“好写女性生活和女性之美而带来的审美新感受”。①所以说,女性形象是唐宋词中最突出也是最集中的意象。这一美学特征是祖《花间集》而来的,两宋词人对《花间集》的艺术风格推崇备至甚至将它奉为学习的法典,如李之仪就主张小令当以《花间集》所载为宗②。实际上,在《花间集》的影响下,“词为艳科”已成为指导两宋词人创作的主导思想。但是“美人”意象并不为中国文学作品所罕见,何以在词的创作领域…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尼采哲学和马克思、克鲁泡特金的学说一起在中国知识界广为传播,一时出现了如鲁迅所说的“大谈尼采”的文化现象,许多新文化战士把尼采哲学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种思想武器。鲁迅在本世纪初年就注意介绍尼采,称许尼采是“个人主义至雄杰者也”,1918年以文言部分地翻译了《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1920年又用白话全译了这篇“序言”,他的前期小说中,或隐或显地回响着尼采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2001,(4)
徐长福在《天津社会科学》2 0 0 1年第 2期撰文《论人文社会科学中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的僭越》指出 ,人脑中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一是用以建构理论的理论思维 ,它按照从前提逻辑地推出结论的法则运作 ;一是用以设计工程的工程思维 ,它需要将不同层面的若干理论系统非逻辑地整合在一起。在自然学科中 ,理论学科和工程学科划界明确 ,因此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分工清楚 ;但在人文社会学科中没有“理”“工”之分 ,因此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常常混淆在一起 ,相互僭越的现象十分普遍。柏拉图的《理想国》既是人类正当运用理论思维进行理论建构的典…  相似文献   

18.
也许因为陈染是“用心灵辨别方向.而不是用眼睛”(《空的窗》),其小说呈现出浓厚的诗性,独特的女性叙事即对女性伤感而美丽的成长过程的描写,使陈染的小说可看作一种“女性文本”。无论是被称为“现代主义神话’地小镇文学,还是尼姑庵的生命绽放门与往事干杯》),抑或黛二小姐欲说还休的故事(《无处告别》、《嘴唇里的阳光Z)、水水漫长的婚姻历程(《时光与牢笼》)等,无一不是女性的情感淌成的文字:凄苦、冷清、带着忧郁的浪漫,陈染的小说,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漫长、沉闷、压抑的历史。作者始终关注的是女性“灵、肉”栖息…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三女性文化透视张绰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小说《金瓶梅》中三个主要女性。历来书评家对这三女性的评价都颇为一致,就是“淫妇”二字。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稍为作了区分:“盖金莲以好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也还是脱不了“淫妇”的...  相似文献   

20.
《尚书·尧典》中“诗言志,歌永言”的“永”,就笔者所见,有两种注释:(一)永,长,“歌永言”,“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詠唱,以突出诗的意义”(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第1页);(二)永,通“咏”(新版《辞海》上册第209页),声调抑扬地念诵,歌唱。《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咏”(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301页)。我认为,“歌永言”的“永”应作第二种解释,根据如下: (一)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詠其声也”。本书与《尧典》同是战国时代的著作,它把“永”引作“詠”,可见当时的人是把“永”解作“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