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治·格什温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之一。他一生虽然创作了许多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但《三首前奏曲》是其创作的唯一钢琴独奏作品,因此它的价值不容忽视。《三首前奏曲》创作于1926年,是格什温曾经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六首作品中的经典,后来,他把《三首前奏曲》单独整理出版,并把它们献给威廉.戴利。该曲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1923年,伟大的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国外养病期间,写成长篇小说《我的大学》,从而完成了历时十二年的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三部曲包括《童年》《人间》和《我的大学》,这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他的整个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他的生平和创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柔韧如水的汪曾祺曲令敏读者不一定听说过汪曾棋,但肯定知道《沙家浜》,《沙家浜》中鲜活的人物和优美的语言就出自汪曾祺笔下。汪曾棋生长在水边,他的作品亦如流水一般质朴,纯净。他创作的获奖作品《受戒》和《大淖记事》,使他蜚声海内外。生活中的汪曾祺真诚而坦然...  相似文献   

4.
索因卡以其杰出的戏剧创作蜚声世界文坛,而他的一系列优秀戏剧作品则明显反映了他的文化价值观念。《沼泽地居民》、《狮子和宝石》、《森林之舞》、《强种》和《死亡和国王的马车夫》是索因卡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五部戏剧作品,从这五部戏剧作品中的"外乡人"这一原型人物入手,对索因卡的文化观进行梳理,阐明他对待西方主流文化态度变化的轨迹。纵观索因卡的戏剧创作,他从最初对待西方主流文化的亲近逐渐走向背离;从最初对约鲁巴文化的怀疑,逐渐走向肯定和赞扬。简而言之,索因卡从最初的亲欧倾向或者说亲欧洲文化倾向最终走向约鲁巴主义或者说非洲中心主义,他把希望寄托于充满神灵和仪式,以及巫术的非洲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历史?一般人认为只有正史才算历史,毛泽东同志却不这样看。他认为正史,如《二十四史》固然要扎扎实实地学习,《资治通鉴》固然要扎扎实实地学习,稗官野史以及历史小说也要读,如《东周列国志》和《三国演义》虽然有虚假部分,但它基于史实,把人物、情节形象化,不失为正史的一种补充。至于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他也把它当历史看待,他说  相似文献   

6.
严格说来,赵新已经不能算文学新人了。从一九六四年他专心从事小说创作,在《新港》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分家记》,到一九八三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张王李赵》,已经快到二十个年头。初期虽在《人民文学》、《萌芽》、《少年文艺》等全国性的文艺刊物上发表作品,受到县委宣传部与地区文联的重视,把他从中学调到县文化馆,出席过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但那时毕竟属于初学写作,作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还是很有限的,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他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7.
周振华  孙勇 《人生与伴侣》2023,(26):61-64+2
<正>周振华先生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散文创作以及理论研究上都有丰厚建树,同时,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曾为《中国作家》《收获》《小说选刊》《十月》《文艺报》《北京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题写作品标题、题字或扁牌,为贾平凹、王安忆、徐贵祥、张子颖等近50多位著名作家题写《带灯》《大声喧哗》《晨语》《试飞英雄》等作品篇名。周振华先生认为散文创作归属艺术范畴,他把书法创作心得《“九挂马车”论》融入到散文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井石的《麻尼台》、《张八爷淘金记》等作品为对象,探讨了他的创作风格。认为作者对乡土的挚爱使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但是过于狭隘的眼界也影响了其创作。  相似文献   

9.
<正> 邓友梅与陆文夫都是在市井小说方面独树一帜的当代著名作家。从1979年开始,邓友梅把精力都放在了市井小说方面,尝试创作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他曾说:“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小说。”《话说陶然亭》问世后,文坛震惊。紧接着,《双猫图》、《寻访“画儿韩”》、《〈铁笼山〉一曲谢知音》、《烟壶》、《那五》等联袂而来。这一组独特的、充满耐人咀嚼的北京风味的市井小说,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区别开来,形成了邓友梅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陆文夫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把苏州作为表现的艺术对象,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小巷文学”或“苏州文学”。特别是《美食家》这部中篇,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市井小说的佳作,也是陆文夫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它与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作品,  相似文献   

10.
刘洋 《南都学坛》2009,29(3):136-137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我国文学史上取得重要成就的文学家,他的一生,擅长诗、赋、铭、赞、诰、诔、书、疏等各体韵散文辞的创作。张衡的创作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在被安帝征召之前,即公元112年左右,主要以模拟创作为主,如《二京》、《南都》、《七辩》等;后期是自此以后的创作,又以晚年的作品为主,如《四愁诗》、《思玄赋》、《归田赋》等,创新求变的成分比较大,这是张衡创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国木田独步(1871—1908)是一位迄今尚不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重要的日本近代作家。他一生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前期浪漫主义和后期现实主义这样两个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研究者,一般都把注意力投射到他的后期创作中去,且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我们以为,在独步后期作品中,的确不乏《竹棚门》、《穷死》一类现实主义特征的优秀作品,但真正标志其艺术成就的应该是他的前期浪漫主义作品。这些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作者是以诗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幸运猫[上]     
小读者们对奥地利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布热齐纳一定不陌生吧?因为我们已经介绍过他创作的“冒险小虎队”系列作品中的《智擒黑帮》。那可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啊!今天,我们再将他的“神勇小虎队”系列作品中,同样扣人心弦的《幸运猫》介绍给大家。作品中的主角仍是我们熟悉的三个少年:12岁的女孩碧吉、11岁的男孩路克和12岁的男孩帕特里克。由他们组成的神勇小虎队坚强如虎、聪明如虎、强壮如虎,在许多案件的侦破上屡建奇功。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0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文学创作虽然始于20年代初的短篇小说《小铃儿》,但是作为创作道路的真正起点却是从他在国外写作的最初三部长篇即《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开始的。如果我们把老舍的创作道路比作一条奔腾的江水,那么早期的这三部作品就是这江水的源头,30年代的《骆驼祥子》、40年代的《四世同堂》、50年代的《龙须沟》和《茶  相似文献   

15.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侧重于表现苦难及苦难之中人的追求与犯罪。并把宗教信仰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尤其是代表作《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都贯穿着浓厚的宗教思想,触及人类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6.
农民作家周光芹自从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下称(许茂》)获得成功后,又不断发表了《风为媒》、《勿忘草》、《落选》、《山月不知心里事》(以下称《心里事》)等受到好评的短篇.他的作品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将山川风云、人物事件、感情思想串连了起来.其思想,其情调,其语言,都有一种特殊的印记,这就是说,他的创作已日臻成熟,他自己的风格已开始形成.虽然都是写农村生活,但他不同于周立波的从容舒缓,也有别于孙犁的诗意盎然.其现实主义方法,不断提出农村新问题有似赵树理,较多的直接抒发和哲理议论又如柳青.周光芹就是周克芹,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韵味和气息.本文即试图对周克芹的创作风格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O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O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O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O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8.
《判决》是卡夫卡的创作进入成熟期的奠基之作。但论者一般是从卡夫卡惯常的艺术创作手法(如象征、隐喻)和其创作过程惯常的主体心理活动特征来谈论这个问题,而忽略了《判决》作为卡夫卡最为自我肯定的作品,它的创作指向也奠定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发展方向。许多批评家把《判决》与其后来写的著名长信《致父亲》相提并论,视之为卡夫卡审父情结的自白,实际上,小说中的人物更多则是表现为主人公格奥尔格·本德曼内心分裂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梁斌是当代著名作家,几十年来他辛勤耕耘,艰苦创作,果实丰硕,他的《红旗谱》等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长期的创作生活中,梁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而他又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文论集《春朝集》和散见报刊的文艺论文中,可以见到梁斌对文学创作的许多精辟见解,本文拟从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认识关汉卿戏剧创作的发展,这是关汉卿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有关关氏戏剧创作年代的考证文章中。尚未涉及他的早期作品。本文通过对《陈母教子》、《玉镜台》、《西蜀梦》、《哭存孝》等四个剧本的思想感情、艺术情趣以及编剧技巧等方面的审视,推断这些作品应为关氏早期的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