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骥龙麟说     
“天骥龙麟”这句话,本是后凉创建人吕光赞誉当年龟兹马的一句名言。龟兹,即今新疆库车县。新疆出名马,不仅是龟兹,其它各地也有所产。据《北史·高昌传》说,高昌国(今吐鲁番)也出名马。高昌马和龟兹马虽然享有很高声誉,但要和伊犁马、焉耆马相比,又相形见绌了。特别是伊犁马的名气,比高昌马、龟兹马要大得多。伊犁是古代乌孙国的故地。乌孙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国中人民以游牧为生。《汉书·西域传》载:“乌孙国……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公元前119年,汉朝政治家、外交家张骞第二次  相似文献   

2.
龟兹国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周围,疆域包括今新和、沙雅、拜城三县的全部和轮台县的西部。土著居民属白色的雅利安人种。张骞通西域时,其国始为内地所知,已经创建多年,王族姓“自”,有时也译作“帛”。自西汉至唐朝,龟兹国与中央政府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因此,不断有龟兹贵族和平民迁入内地,他们大多与羌族杂居在一起,双方关系十分融洽。羌族是我国上古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商周时期即聚居在今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青海东北部,两汉时期,又逐渐扩展至今四川西北部、青海西部和西域的阿尔金山、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内外。由于龟兹国与两汉中央政府关系密切,也有不少羌人西迁至龟兹国居住,与当地居民共同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版图的西部边陲,有一座被称为古丝绸之路明珠的喀什噶尔市。汉时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喀什噶尔,自古以来就以“气候和畅,风雨顺序”,“稼穑殷实,花果繁茂”,“满城绿树,一街鲜花”而著称。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民俗风情古朴,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就连人们赞赏的新疆烤羊肉串也是这里的味儿最纯正、最地道。  相似文献   

4.
知识荟萃     
史籍记载,我国西域地区自古就是出产好马的地方,如龟兹(今新疆库车)出产的马被誉为“天骥龙麟”,焉耆马被称作“龙驹”,巴里坤马被称为“胭脂马”。而在众多的好马品种中,最被称道的还是出产于乌孙(今新疆伊犁一带)的“天马”——“西极马”。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西域乌孙马开始传入内地。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里记载:“乌孙多马,其富人至有四五千匹马。”张赛出使西域至乌孙国时,将汉朝皇室的诸多礼品赠送给乌孙王,乌孙王昆莫以“马数十匹报谢”。  相似文献   

5.
《魏书·西域传》载天山腹地有乌孙与悦般两国。乌孙之名已见于《史记》,而悦般国名首见于《魏书》。《魏书·西域传》虽将乌孙与悦般分别记为两国,但却留下了许多疑点,详加推究,不得不使人认为悦般即是乌孙,两国实为一国。现说如下。 一、赤谷城同为乌孙、悦般之都城 公元前130年左右,乌孙昆莫由今天山东部西迁至伊犁河、纳伦河流域。至公元前126年后不久,摆脱了匈奴的直接统治,对匈奴“取羁属,不肯往朝会”,成为独立的乌孙国。据《汉书·西域传》载:“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又据《魏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6.
琉球民族与华夏文化武尚清一、“闽人三十六姓”人居琉球14世纪末,中国明朝中央政府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向藩邦琉球国“赐闽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以便往来”①。《明史》记载此事说:“………又嘉其修职勤,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②万历七年(...  相似文献   

7.
“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是清代在天山南麓发现的一处汉代摩崖石刻,又称刘平国“斫孔记”“开道记”“治路颂”“作亭颂”“治关城颂”等。该石刻是目前新疆发现的唯一一件具有明确纪年的汉代石刻,也是年代最早的石刻,故又称“西域第一石刻”。“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位于今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黑英山乡喀拉塔格山麓的博孜克日克沟口。这个南北走向的峡谷,东西两面有高崖,山口在峡谷的南端。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大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其“凿空”之旅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的往来,为汉王朝统辖西域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元前60年,汉朝在乌垒城(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并任命郑吉为首任都护,下分设副校尉、丞、司马、侯、千长等,保留原来西域诸国名称,封任原有的首领。  相似文献   

9.
据中外文献记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三条:一出西域,一出海道,这已被后人所探明。除此之外,历史学家们认为,还存在着一条更早、更长的从四川成都起,南下滇、缅经印度、西亚抵里海的南方丝绸之路。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据史书记载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买到了“蜀布邛竹杖”。《汉书》中记  相似文献   

10.
揭秘楼兰     
对于探险者来说,新疆有一处地方充满了吸引力,它就是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西域古国楼兰。古楼兰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是一片荒凉之地。这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令人神往。它是如何在地球上神秘地消失后又意外地出现的?这一切牵动着无数中外探险家前去考察。他们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1979年1月,我国已故科学家彭加木就曾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西汉时,…  相似文献   

11.
知识荟萃     
新疆瑰宝和田玉和田玉是新疆的特产。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山海经》等都有关于和田玉的记载。相传远古时居于昆仑一带的西王母曾到中原“献白环玉块”。周穆王(公元前940—928年)西行巡狩时,登昆仑山也赞许“惟天下之良山,宝玉之所在”。春秋战国时,和田玉已享誉内地,成为中原人民赞美的珍奇之物。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率领使团到西域,他的副吏曾到于阗(今和田)一带活动,“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  相似文献   

12.
郭金龙 《中国藏学》2007,(2):118-1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吐蕃简牍对于研究、探讨唐代吐蕃在西域的活动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这些若羌县米兰古城考古发掘吐蕃木简与文书的具体状况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丝绸南路     
丝绸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很早以前就输送到西方。公元前西方已把中国称作“赛里斯国”,意即蚕丝产地。从洛阳、长安西行,经秦州,过金城,穿河西走廊,或出阳关或出玉门,西逾葱岭到中亚各国,再去罗马,这条通道被西方称作丝绸之路。这条商路或旅行道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以前就存在着,汉武帝开河西四郡更保证了它的畅通。丝绸南路是指走西平郡(今西宁)进入草地,或北到张掖,或西出柴达木盆地达于南疆的道路,汉时称羌中道,南北朝时称吐谷浑道或青海道。公元4世纪后,河西走廊出现了群雄割据局面,  相似文献   

14.
张晓非 《中国藏学》2023,(3):73-82+213
元代西北诸王海都前后三次自西域斡端(今新疆和田)南下进扰西藏地界,分别是止贡之变、元贞元年(1295)之乱、延祐六年(1319)之乱。藏文史料仅有“止贡之变”的记载,且一些史书将“止贡之变”与元贞元年海都属下亦怜真进扰西藏混淆为一。结合汉藏史料可知,元贞元年之乱与止贡之变是海都不同时间段的两次扰藏行为,并非同一次,止贡之变结束于1290年。前两次领兵进藏平叛诸王是西平王奥鲁赤及其子铁木儿不花,第三次为镇西武靖王搠思班。元朝出兵平息西域海都对西藏的进扰,并建立乌思藏纳里速古儿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蒙古军都元帅府,巩固了在西藏地方的统治,使西藏始终处于元朝中央政府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15.
多弥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弥 ,为隋唐时期汉文文献史籍记载的西北民族之一。《新唐书·西域传下》记其为西羌 ,滨犁牛河 (今青海通天河 ) ,“役属吐蕃 ,号难磨 (Nam mo)”。本文据此 ,认为“难磨”即藏文文献中所记之“南”(Nam)国或南部族 ,源于汉代以来西羌中的“卑”等羌 (以上前人均有论述 )。南部族在古藏文文献中往往与吐蕃原始六族中的“董”(sDong)族联系在一起 ,故多弥可还原为“董弥”(sDongmi,即董人之意 )。此名可能为其他族人对其的称呼 ,“南”为吐蕃人对其的称呼。另外 ,吐蕃征服“南国” ,约在唐贞观六年至显庆元年 ( 63 2— 65 6)之间。后为吐蕃“四方面王”之一 (《贤者喜宴》)、与吐蕃赞普通婚和结盟的大家族那囊氏 (sNa nam)应为南部族首领或大家族之一。唐安史之乱后 ,吐蕃曾征调南部至西域一带防戍 ,故 2 0世纪以来新疆出土的藏文简牍中有“南茹”、“南茹巴”的记载。唐末至五代 ,汉藏文书所记之“南山”、“南波”等 ,其中杂有“南”部族 ,故其所以得名 ,除因其居地在“南山”(今祁连山 )外 ,还有其民族构成中有“南”部族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
论钦陵是禄东赞的第二子,藏文全名是钦陵赞卓(Mgan-blon-khri-Vbring-btsan-brod),自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即曾率领军队攻打吐谷浑。其后经营西域,670年(咸亨元年)大败唐名将薜仁贵于青海的大非川,(在今青海西宁市西苦海子大草原)696年(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又败大将王孝杰于甘肃的素罗汗山,(在今甘肃碌曲县西倾山附近)成为吐蕃开拓疆土的有功将领。他担任大论十余年,是掌握军政  相似文献   

17.
秦汉以来,内地与边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因素,内地汉人迁居边境各地的很多,边境各族人民迁来内地的也不在少数,因此,许多地区逐渐成为边境各族与汉族人民杂居,其中尤以黄河流域为甚。边境各族人口向内地迁移,各处都有,如西域各地人民,有在西汉时迁居内地的,《汉书·西域传》“温宿国”颜师古《注》说:“今雍州醴泉县北,有山名温宿岭者,本因汉时得温宿国人,令居此地田牧,因以为名。”徐松《补注》说:“《汉书·地理志》张掖郡有  相似文献   

18.
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以北100公里处的尼雅遗址,在汉晋时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所在地。这里出土的服饰文物十分丰富,帽、巾、袍、裤、裙、襦、衫、靴、袜、手套以及饰品等一应俱全,为研究新疆乃至全国古代服饰提供了珍贵资料。通过这些文物,我们也得以领略一两千年前精绝人的风采与审美。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东、西部百越地名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百越的活动范围曾达今山东南部,赵晔《吴越春秋》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载,勾践灭吴后为了问鼎中原,迁都琅邪(今山东南部),并灭掉了周围几个小国。交阯(后作趾)为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是百越之地。《史记》、《汉书》等记载,今云南、中印半岛北部有滇越(乘象国)、掸、越巂等百越支系。《史记·大宛列传》: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  相似文献   

20.
丝绸路上的穆斯林商贸与钱币马通丝绸之路,是沟通欧、亚大陆桥的一条闻名世界古老商道,它与中国的丝绸紧密相连。中国养蚕制丝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西汉之前,"丝路"就已存在,张赛出使西域三十六国,只是为"丝路"的畅通奠定了基础,故张春有"丝路"开拓者的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