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朝每到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都会放几天假。另外,每年也都会有两个以上的“黄金周”。跟今天不一样的地方是,宋朝的黄金周比较多。 相似文献
2.
转眼就快到春节了.按照中国人的习俗,新春佳节,亲朋好友相互之间都会拜拜年,赠送些礼品。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关键在于,怎样才能送出自己的新意,让受礼者既受之自然.又颇感欣慰呢?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不图别的.纯粹是新年祝福,交流感情,相互走动。可现在的来往越来越没有新意,很多人深感无奈.辛辛苦苦出去逛.手里攥着钱却买不着好东西,实在是发愁。其实,送礼是很有学问、很有挑战性的。聪明的人总能花最少的钱收到最好的效果.高明的人投其所好又不张扬…… 相似文献
3.
按照犹太教教义,每逢安息日(《希伯来圣经》的《创世纪》中说上帝六天工作,第七天休息,称为“安息日”),犹太教徒都须“守安息”,意即不可工作、做事。在现代社会,“守安息”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不能开灯,开了灯就不可再关上;只能读书,不能写字;不可点火做饭等等清规戒律。安息日的禁忌繁多,除了不准点火、接触电源外,还不准使用电器(包括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照相机等,只有冰箱例外),不准打电话,不准开车或坐车,不准谈论生意和处理钱财,甚至不准刮胡子和剪指甲等等。由此,生活在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4.
【文题设计】
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元宵节遥见灯会的热闹。清明节坟前祭拜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中秋节的明月见证团团圆圆的浓厚亲情,七月七因鹊桥相会流传千古……这些都包含很深的民族底蕴,体现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的语言体系中,常常用"科学"来表达"正确、有效、真实"之意.甚至直接等同于"真理"."科学"何以不等同于"真理",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理清二者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夏季"天阳下济,地热上蒸,盛夏暑气当令,长夏湿气当令,暑为阳邪,易耗气伤津。"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十分注意保护体内阳气,尤其是机体各脏器功能减弱、适应能力差的老年人,在盛夏更应注意预防暑邪、湿邪的侵袭,做到安度盛夏"六不贪"。解渴不贪量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体液消耗快,容易使人口干舌燥。有些人口渴后就大量喝开水或凉水,以"狂饮"为快。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大量出汗已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这时再大量喝水,则会导致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代谢紊乱,易出现胃肠绞痛、心慌、气急等症状。因此,不要等口干了才喝水,应适时、适量、不断地向体内补充水分,同时要适当喝些淡盐水,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是否是科学——诘难何祚庥院士“中医不科学”之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顺基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
中、西医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根据科学理论的基本条件判断,中医学与西医学都是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医学研究人的生命活动、研究疾病的观点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中医学总的看来在基本理论框架上没有多大改变,其发展主要是常规科学的发展,表现为长期积淀的经验。中、西医理论模式不同,但二者是互补的。中医学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必须坚持与发扬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不能套用西医理论模式,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理论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引发世界主流医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10.
彭纪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5-16
在从三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意义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要树立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发展观,要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共同导引下去落实这一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13.
贫血是老年人较常见的病症。据国外资料报告,在无明显疾病的老年人中,贫血的检出率为5%~20%;住院老年病人中有贫血的为20%~40%。国内有人作过统计,6O~79岁患者中贫血发生率为35.5%;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中,营养、医疗条件较好者,也有近30%的人患有贫血症,而条件较差者的贫血发生率则高达49.3%。 那么老年人为何容易贫血呢?其一老年人平时进食量较少,肠道功能对铁吸收利用低下;其二老年人较多患有各种慢性消化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从而对维生素B12和叶酸吸收不良;其三老年人的骨髓造血功能也相对下降,还有服用某些药物等均会引起贫血。此外,有关专家研究认为,老年人失偶、独居或有运动障碍、社会活动少的,更易发生贫血。 相似文献
14.
15.
从"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一比较宽泛的开放式的定义出发, 提出了广义科学划界的"质的标准", 将它对外运用于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伪科学, 对内运用于区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之间的区别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的系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陈立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5):559-566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中删除了一段论述,其中提到的"历史科学",在基本含义上其实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科学"的接续和推进。两者都是用来规范、指引、守护"自然科学"的,并标明自然科学作为"人的科学"的存在性质。由"自然科学"来想象"历史科学"而构造历史唯物主义,是依照近代哲学原则来规制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在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哲学中建构了自律性。今天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阐扬这一自律性责无旁贷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一九一八年张东荪的《创化论》翻译,显示梁启超结合子弟兵在人生观论述上跨文化连结的整体性策略。虽然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一九二三年才爆发,早在《创化论》翻译之时,人生观派已经展开奠定理论的基础工作。由于张东荪不熟悉法文,他的翻译主要根据一九一一年的英译本及一九一三年的日译本。《创化论》的写作,是为了解决认识论与生命论的对立,亦即物质科学(physical sciences)与生命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的对立;柏格森认为两者应相辅相成。对柏格森而言,科学的特质是理性,生命的特质则是consciousness。日人将consciousness译为意识,但张东荪认为意识是佛教语,不可乱用。他译为心,来自孟子的四端说。柏格森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la durée,日人译为连续,张东荪则认为连续意指两个物体的相连接,不合原意,因此自创绵延一辞,表达一物的自延长。所谓绵延是有机物的记忆(mémoire organique)之特性,既指身体的记忆,也指心的记忆。因此张译的《创化论》凸显了科学理性与心的辩证。 相似文献
18.
从“格致”到“科学”——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5):26-29,44
古代中国,尚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格物致知"和"格物穷理"成为中国传统科学的指导思想.至近代,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中国传统的科学观面临着冲击,随着思想认识上和语言使用上由"格致"向"科学"的演进,标志着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