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财经类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受到的压力更大,而培养复合创新型日语人才才能适应社会要求已成为迫切要求。文章从财经类院校日语专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不同角度出发,研究新形势下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必然向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个方向发展.然而,我国对精英教育的认识还存在高分就是精英、拥有高学历就是精英、名牌大学培养的都是精英等误区.借鉴美国精英教育成功的经验,提出我国精英教育应从改革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人才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探寻培养创造发明人才的模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人才结构包括人才个体结构和人才群体结构,人才结构影响人才效能的发挥。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社会组织,对社会人才结构的优化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高校促进社会人才结构优化的主要策略有:科学合理地定位高校的层次、注重发展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学生生涯规划、促进个体成长成才等。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计算机软件教育虽蓬勃发展,但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充分分析软件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加强产教结合等方面改革的设想,逐步建立符合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和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必然向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个方向发展。然而,我国对精英教育的认识还存在高分就是精英、拥有高学历就是精英、名牌大学培养的都是精英等误区。借鉴美国精英教育成功的经验,提出我国精英教育应从改革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人才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探寻培养创造发明人才的模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培养应用型民族学人才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现实相辅相成,开展中国少数民族史方面的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应用型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从而造就一批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民族学人才,十分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密切交往,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和平安宁的有利环境。目前,培养应用型民族学人才存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政府导向推进不足以及学科设置的制约等诸多制约因素。全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相对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僵化以及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矛盾,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过多重视理论上的研究和培养,而忽视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基于此,烟台大学民族学学科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注重培养方法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协同合作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尝试探讨应用型民族学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大众传媒业迅猛发展,作为培养大众传媒人才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培养模式至关重要。文章从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定位依据与特色研究出发,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以及学生个人需求的多样化,着重提出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强能力、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以便及时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广播电视行业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对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片面强调学科性、系统性、脱离实际应用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本文拟从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注重对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对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理论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总的思路是:强调社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生产、教学、研究的结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组成公共课与基本技能,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知识拓宽与能力培养等模块式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入手,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明确了目前需要的人才类型,指出通过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淡化学科背景,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等教育培养,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习能力素质,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更加密切的培养机制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机构以此加强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历史转型,并逐渐从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本文从外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将对全日制教育类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评价机制以及相关资源建设和自主发展等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性应用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局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当前形势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我国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为了更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针对文科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环节、实践环节、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使高等教育完成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一些西方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校课程模式变化灵活,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的产学合作教育形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技术及网络的发展为个性化学习理念的"复兴"创造了可能,也对传统的标准化教育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个性化学习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授主义,它坚持学生学习的独特性,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养成,因而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基于个性化学习理念培养的学生更具竞争力和适应性。大学课堂也唯有围绕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培养模式的转型,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发展需求,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学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改革,创新型医学人才已成为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首要选择。分析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具体要求和高等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作者提出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探讨怎样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对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改革,创新型医学人才已成为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首要选择。分析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具体要求和高等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作者提出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探讨怎样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德国高等教育理念及体制改革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等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高校注重学术与职业并重的教育理念,实行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和灵活自由的教学模式,培养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建立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措施,特别是通过打造应用型"211"院校和放宽学生选专业及学习的"自由"度,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与人才的培养方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从学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出发,根据培养方案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一套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关于“基础化、专业化、精细化、综合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性思考,旨在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文化素质课程的教改实践,为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个具体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英国大学教育模式及对英语人才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因此,英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拟从英国胡佛汉顿大学教育模式中寻求一些启示,探讨英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对人才素质教育要求更高,它除了要求劳动者具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以外,还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高职英语学科同样肩负着培养高综合素质人才的任务。如何将高职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一种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