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论界》2017,(11)
十月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具有开创意义。其一,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转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把马克思主义同具体国情相结合。其二,十月革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十月革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同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三,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后,苏俄不仅首次探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同时首次尝试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陈云是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理论的第一人.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建设的新境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而且也为提出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创新与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原则 ,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新 ,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必然要求。它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贾钢涛 《理论界》2008,(8):17-18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系统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正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才逐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刘少奇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些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容,本文拟对刘少奇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从哲学理论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邓小平始终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摆在社会主义事业的首位,提出了一系列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全面、深入、正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将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改革和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针对中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的现实情况,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运筹帷幄,创立的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及指导意义的伟大理论。 这一理论,内涵丰富,赋于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许多体现现时代特征的新内容、新体系,用新的思想、从新的视角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对外开放思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地构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大厦,也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郝立忠 《东岳论丛》2012,(11):62-7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主要是一项已有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和凝练活动,而不是一项词句翻新活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绝不能走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之外寻求新词句、新视角的道路,而只能走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一个世纪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概括和凝练的道路.按照这条道路前行,我们便不难发现:在这漫长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个成熟的、得到普遍认可且高度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已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具体哲学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形态,是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规律、道路等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一种客观存在。实现由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向叙述形态的建设哲学转变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民国会馆的演变及其衰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民国以后,会馆这一民间社会组织进入衰亡期,经历了向同乡会、同业公会以及商会和存袭原有名称三种转变。就其衰亡的原因,一是内部固有的落后性即封建性,二是社会的变异使其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玉平  牛磊 《齐鲁学刊》2006,4(6):152-154
行政发展是衡量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与否的重要参照系。在政治系统内,政府职能的转变构成了行政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中国行政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在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的背景下,逐步推进行政管理理念的服务化、手段的信息化、过程的法制化以及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明传奇中的包公戏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塑造的包公形象却十分鲜明。明传奇中的包公形象继承了元代包公戏中包公的清正廉洁、机智善断等特点,同时又有新的艺术风貌:包公形象渐趋神化,其权力被无限扩大,成了正义和公理的化身。同时,作者又赋予了包公更为贴近生活的普通人的性格,使其在戏中显得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李倩 《江汉论坛》2001,(12):44-46
楚人招魂的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意向都有着强烈的地域性色彩.楚人招魂的传承性、民俗性特征较为鲜明,是楚巫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
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中外古今,无论宫廷与民间,无论主流与非主流,史学大多具有参与意识。历史学家应该积极地参与现实生活,但历史学家参与现实社会生活,主要是以史学来参与而非其他。因此,历史学家如要积极参与现实生活,首先必须积极参与历史生活,亦即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把自己重新体验并赋予生命的真正历史奉献给人类。百对当代人类文明重物质轻精神的严重缺失,历史学家不应该保持沉默,更不应该无所作为。必须和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广大科技专家中的有识之士一起,共同纠正现今文明的缺失,并且用自己的学术精品,用自己的智慧与热情,营造健康向上的使人类免于继续沉沦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6.
李程 《殷都学刊》2006,(3):108-110
严复在《老子评点》中,论证了《老子》中有与近代西方文化相通的天演进化思想,以及中国适应天演进化的必要性,在思想上起了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商代的史为王室卫队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的史为王室卫队说@陆忠发$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06~~~~~~  相似文献   

18.
法治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其力量是巨大的.其作用原理体现为法的作用、法治的作用及法治文化的作用三个层面,分别对应着"书本中的法"、"运行中的法"与"生活中的法"等法治文化运行的"三步曲"."三步曲"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外到内.法治文化对于人们思维方式的作用特性主要表现为隐蔽而非公开性、彻底而非肤浅性、持续而非短暂性、曲折而非顺利性、感染而非无情性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土家道教化"与"道教土家化"的文化流变中所包含的对立统一规律,为我们揭示了道教与土家族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反相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商王朝后期,随着中央王朝实力的增强,其对周边部族方国的辐射影响力也相应增强,这种辐射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具体表现。商王朝能够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主要取决于它的绝对统治地位及占据天下之中的优越地理位置。这种辐射力为后世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统一和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