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间秘密宗教一般属于宗教组织中的“膜拜团体”类型。中国民闯秘密宗教可以追溯到东汉末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时期,历史上的不少民间秘密宗教与农民起义密切相关;主流社会存在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和人类认识上的局限性是民间秘密宗教产生的重要原因;只有在消灭了阶级、人类高度文明、高度平等的社会中民间秘密宗教才有可能彻底消失而成为一种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宗教观念与古代统治者的宗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宗教管理政策,主要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创立儒家时适逢古代宗教的崩溃时期,因而他对宗教采取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后世成为中国古人基本的宗教观。他们对各种宗教都抱一种“信而不虔”的态度,既保持一定距离,不使任何宗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又保持必要的礼敬,很少有宗教迫害事件发生。同时儒家提倡“中庸”哲学,”和而不同”,主张各种文化的“殊途同归”。应用于宗教政策方面,就表现为诸教并尊,使其在为王朝服务的轨道上发展。古代宗教管理政策方面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历史事件,颛顼、帝尧持续进行的“绝地天通”努力树立了中国宗教体系之最大敬仰对象--天,其根本属性是无人格性、不言。这一早期宗教革命推动了人的发现与精神的人本化、理性化;绝地天通也构成中国宗教治理之基本方法,型塑了独特的中国宗教生态。西方宗教发展史上也有过不自觉的绝地天通努力。故绝地天通有理由成为宗教学的一个基础性分析概念,可据以重建世界宗教的历史叙事和分类体系,反思、批判韦伯等西方学者所构建的西方宗教、尤其是清教理性化程度最高之类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宗教文学”是一种用文学的样式敷演宗教的信仰观念、膜拜对象、行持实践和情感体验等内容的文化历史现象,它一方面是宗教借助文学力量扩大宣传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文学向宗教挑战的结果,其总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宗教和文学的各自范畴,成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化形式。我国历史上曾出现的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演佛说道、自神其教的“志怪”、“变文”、“佛曲”、“说经”、“说参请”、“道情”、“莲花落”、“抛颂”、“弹唱因缘”、“宝卷”、“善书”、“释道剧”、“应验杂记”等俗文化现象,其主流属于宗教文学范畴。这种通俗的宗教化的文学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5.
历史宗教地理学作为宗教学和历史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的更新,不仅会引起宗教学与历史地理学研究视域的转变,还可能激活学界对中国宗教“区域性”“民间性”的重新认识。过去,囿于文献的“碎片”与“零散”,导致历史宗教地理学研究的“整体性”意识尚不够突出,但在数字时代,这一困境将逐渐改变。借助数字人文工具LoGaRT,以运河神祠文献的抓取与地理分布可视化为个案,能够清晰呈现数字人文视野下历史宗教地理学研究的前景与趋势。从宗教生活走向数字云端,再从云端回归现实,不仅是当前历史宗教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是宗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复杂和重大的理论问题。从19世纪宗教学建立以来,提示宗教起源之谜就一直是众多宗教学家和哲学家为之努力的目标。段智德先生新近出版的《宗教概论》,在总结这些理论探究的基础上,“从更深的层次上对宗教的普遍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做出说明”,从“现实的历史的人的生存需要以及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出发,在历史和逻辑两个维度上提示宗教产生、发展的直接动因以及更为基础的“动因的动因”,为走出宗教起源的迷宫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7.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产生之初就被人们所信仰,带着虔诚、悬疑和神秘色彩掺杂到风俗民情中,以至最后成为认识、解释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思想工具。从原始宗教到神性宗教再到现代的道德宗教,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与发展,宗教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社会地位。究其原因.恐怕与其本质——“信仰”不无关系。信仰是宗教的核...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宗教作为“颠倒的世界观”,在过去它“既是被压迫者的叹息、又是无情世界的感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宗教是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东南沿海农村的传播与发展的状况,就是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在宗教学研究中,“原始宗教”这一概念一直比较含糊,人们习惯于不加辨别地将原始宗教等同于“史前宗教”、“萨满教”、“自发宗教”、“自然宗教”和“无文字民族的宗教”等概念。这是很值得认真加以辨析的。 在不少宗教学论著中,往往没有将“原始宗教”、“自发宗教”和“自然宗教”三个概念区别开来。例如,认为原始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宗教,宗教学上通常称之为原始宗教、自发宗教或自然宗教。”“自发宗教,也叫原始宗教或自然宗教,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宗  相似文献   

10.
白城市是吉林西部欠发达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得到一定发展。随着政府宗教政策的落实,三大宗教和部分民俗宗教复兴起来。改革开放后,文化生活自由选择空间扩大,“宗教信仰自由”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最大化的尊重,为三大宗教和民俗宗教的部分复兴创造了十分宽松的社会环境。三大宗教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发展不具有特殊属性,但有历史传承性、世俗性和更加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梅山傩戏是古代梅山文化的遗存,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化石”,它融合了2000多年以来梅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及民间艺术,并在周边文化不断影响下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进行有效地产业化开发,是保证梅山傩戏文化传承和塑造梅山傩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通过加强梅山傩戏文化品牌塑造与推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措施来实现梅山傩戏由文化遗产和经济累赘向“文化宝石”和“经济富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与哲学、科学、文化、艺术、法律、伦理、道德等有密切关系。它的分布、发展与传播等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成为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目前,国内外对宗教地理学的研究尚不如其它部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今姑且将我们的一些认识略陈如下,以求教于同仁。 一、宗教地理学简史 宗教信仰相同的信徒互相凝聚为社会力量,在空间上有自己的集合地址,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美国的David E·Sopher的论文“地理与宗教”和专著《宗教地理学》,德国的Panl Fick eler的《宗教地理的基本问题》,Herman Lanten sach的《朝鲜的宗教与景观》和Ernst Boersc hmann的《中国佛教与景观》,U.J.德伯里的《人文地理:文化社会与空间》中的第十一章,张文奎的《人文地理学概论》之一节等均对宗教地理学进行了一定的阐释。《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所列宗教地理之词条,李悦争论文“试论宗教与地理学”,王煦圣的“宗教地理之我见”等也有相应的阐述。D.E.索尔1967年专著《宗教地理学》和1931年论文“地理学与宗教”为宗教地理研究内容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索尔教授在专著中着重研究四方面问题:1.宗教体系以及特定宗教制度发展的环境背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许多学者都认为,儒家不是宗教。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孔子学说的特点,一方面极力避免宗教之迷信与独断;而另一方面务为理性之启发。梁先生认为,儒家除了信仰自己的理性,不再信仰其他。这与宗教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因此,中国的文化便缺乏宗教。罗竹风先生认为,儒家“对于鬼神与宗教,既不否定,也不宣扬”。①由于“以伦理观念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在我国长时期居于统治地位,因而群众的宗教观念相对淡薄”。②业露华先生在《略论汉民族宗教观的特点》一文中也提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宗教的性质和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解放后,我国的宗教已经摆脱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控制和利用成为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同时,我国的宗教也努力与社会相适应、成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指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开展宗教活动。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宗教将长期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切实搞好民族和宗教工作以便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在上海创建的。这所具有86年历史的职业技术学校已经成为上海职业教育的实验基地。学校以“敬业乐群”为校训,以“手脑并用”、“双手万能”为办学宗旨,现已成为上海中等职业院校中的佼佼者。对此,现任校长周一飞深感自豪。  相似文献   

16.
明清苏州文化的闲适性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使明清之际的苏州文化具有了闲适性.闲适性使人追求适意、适宜,塑造了苏州人不激不随的地区性格.在这种地区性格的影响下,苏州近代社会的发展缺少活力,处于“温”态,落后于新兴的上海及相邻的无锡,苏州因此失去了江南中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惟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被许多人称为“本土宗教”,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之根坻全在道教”,道教不仅与官方的信仰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民间也有着其它宗教无法比拟的巨大影响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北京地区道教宫观众多,大小不一,建置各异。较为著名的有“五顶两山”,即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丫髻山和妙峰山。其中丫髻山自元明成为官方祭祀中心以来,逐渐成为北京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在民间仍有广泛影响。通过对元明以来丫髻山地区道观文化的历史考察,探讨其与官方、民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揭示这一地方文化传统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提到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恩格斯的论断是常常被引用的:“基督教把文明、占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科学成为了宗教的婢女”。流行的观点甚至认为在“黑暗的中世纪”其艺术必然也是灰暗晦涩的。  相似文献   

19.
以“八主祀典”、“时节祀典”、“宗庙祭典”、“封禅大典”、“方仙道”等为主要内容的齐宗教,在齐国的历史发展中,既是齐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齐国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齐宗教是统治者收服人心、巩固加强统治的重要工具;反过来看,齐宗教又对齐国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具有规范和制约作用。齐宗教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入齐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齐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不仅如此,齐宗教以其系统的体系、完备的形态、独特的思想内容对后世亦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民间文学的互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深刻影响着民间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它通过搜集、整理和再传播,不自觉地保存和保护了民间文学。同时,民间文学必然取材于宗教,并通过传播,深刻影响宗教的发展演变。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宗教将是民间文学作品搜集与整理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如何理解在宗教影响下的民间文学保护,使民间文学中的宗教因素成为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因素,需要对其二者之间的互用关系进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