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风险管理的对象是一种不确定的事物,在管理决策中,决策者个人行为,包括其经验、能力、技术水平、个人性格等因素,不仅会影响合理决策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决策是否成功与失败.以前的类似研究注重风险分析方法和决策方法的研究和完善,忽略将理论方法与决策者行为相结合,使项目风险管理的决策方法未能在实际中得到充分的应用.本文从分析风险因素的内在特征出发,研究了风险客观存在的诱惑效应和约束效应,建立了风险诱惑一约束效应机制及其平衡过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决策者行为与风险效应的风险效应一行为决策模型,揭示了在同一风险环境状态下不同决策者所产生的不同效应以及不同决策者其可接受的最大风险环境状态.  相似文献   

2.
常涛  李雅馨  刘智强 《管理学报》2022,19(1):46-55,84
基于互动过程视角,构建地位冲突不对称对团队创造力的倒U形影响模型,并通过103个团队484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位冲突不对称对团队创造力呈现“过犹不及”的倒U形曲线效应,并且任务复杂性和任务互依性显著调节了上述关系,其中,当任务复杂性越高时,主效应倒U形曲线的拐点处于团队中拥有更多高地位冲突感知成员的结构下,且拐点位置更高;当任务互依性越高时,主效应倒U形曲线的拐点处于团队中拥有更少高地位冲突感知成员的结构下,且拐点位置更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CVaR约束的多产品订货风险决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随机环境下多产品订货往往以期望值作为唯一决策准则,没有将风险控制纳入决策范畴,与实际决策过程不相符合.为给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决策者提供合适的决策分析工具,文章在分析投资组合和产品组合存在某种相似性的基础上,借鉴金融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条件风险值方法,建立多产品最优订货决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发现它完全符合决策者的直觉要求.而且,由于所建的模型最终可以表示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因此即使是大规模的产品组合问题也可以借助工具软件求解.  相似文献   

4.
效用函数意义下投资组合有效选择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我们知道,每个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过程中,都有自己对收益与风险的偏好程度,即投资活动要遵循一个关于收益与风险的效用函数。按照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这个效用函数称为无差异曲线 (IDC),它是用均值 -方差来表现风险 -回报率相互替换的大小和形式的。每个投资者都拥有一条无差异曲线来表示他对于预期回报率和标准差的偏好。那么投资者如何确定他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使他的最佳资产组合位于这条无差异曲线上 ?本文运用自己独创的一种几何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本文首先把Markowitz模型的有效前沿用投资组合的权重向量表示出来,然后将无差异曲线也用抽资组合的权重向量表示出来,再由资产组合的有效选择原则就求出这个无差异曲线了。  相似文献   

5.
在从人的有限理性角度,研究提出一种项目投资组合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利用相对财富和习惯形成效用函数描述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行为,以均值-熵度量项目投资组合的风险,提出了一种两心理账户行为证券组合模型;将其引入Geske复合期权范畴中,研究建立了具有行为金融属性的复合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决策者心理因素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考虑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在行为金融范式下研究了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问题.利用相对财富和习惯形成效用函数,描述了开放式基金管理者的投资组合决策行为;引入均值-熵度量开放式基金风险,建立了一种行为证券组合模型;以此为内核,研究提出了B-Morningstar风险评价模型;应用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行为金融的B-Morningstar模型能够有效逼近其实际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实风险投资商与投资企业双边匹配问题的特点,构建了具有不同类型信息的风险投资商与投资企业双向选择的多指标评价匹配模型,给出了一种多指标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评价信息采用实数、区间数、三角模糊数、语言变量和直觉模糊数5种类型表示。选取期望水平为参照点,利用前景理论计算各指标的益损值,考虑决策者损失规避的心理行为特征,基于TODIM(葡萄牙语,Interactive an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首字母缩写)方法得到投资企业和风险投资商的总体感知价值,据此建立了风险投资商、投资企业总体感知价值和投资中介收益最大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极大极小求解方法。实例分析表明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众多企业风险规避的特性,构建了产出不确定环境下的供应链最优投入决策模型,并采用均值-方差模型来量化决策者的风险规避态度,讨论了风险规避的集成供应链和风险规避的VMI供应商在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下的最优投入决策.研究表明,最优投入决策与其风险承受能力密切相关,且在给定风险承受能力下,决策者具有两种投入量备选方案.当选择低投入量所需承担的缺货损失低于选择高投入量所需承担的库存积压损失时,决策者将选择较低的投入量;否则,决策者将选择较高的投入量.本文进一步引入两种不同类型的契约来协调VMI供应链:成本共担-批发价折扣联合契约和期权契约.研究表明,这两种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够协调VMI供应链,但这两种契约实现供应链帕累托改进的效果受到决策者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家风险是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优先考虑的外部因素,其构成的多维度性、不同维度风险之间关联的客观存在性以及企业决策者差异化的偏好等特点,加剧了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估的难度。本文引入风险关联和决策者偏好,提出一种二元语义DEMATEL法、基尼系数客观赋权法与VIKOR法相结合的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估方法来量化风险关联,并从主客观集成视角确定风险评估指标权重,以期得到不同决策机制下的投资风险国别排序。随即,通过采集“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的数据开展实证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能够为海外投资区位选择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也能够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受到决策者行为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实施管理实验探究供应链成员定价决策行为.分别以认知层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以及认知层级与有限理性结合的综合模型刻画决策者行为,并对比分析三种模型的似然估计结果,得出综合模型能够更好地解读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决策行为,揭示了决策者定价行为偏离理论决策最优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对其他决策者战略能力推理水平的不一致性信念,以及无法对其他决策者决策做出最优反应的决策偏差.同时,决策者的认知层级受到其决策顺序的影响.相对于先行动者可以获得的信息,由于后行动者可以接收到先行者的决策信息,所以后行动者的认知层级较高.  相似文献   

11.
传统金融理论中理性人假设并不能有效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现象。国内学者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考虑投资者行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但理论分析不足且鲜有聚焦于异质交易者情绪交易行为。因此本文从投资者情绪异质视角,把股票市场投资者划分为乐观交易者与悲观交易者,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乐观情绪投资者、悲观情绪投资者与异质交易者结构对股票波动的交互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乐观交易者占比较小的情况下,随着悲观情绪的缓和,乐观情绪对股价波动的效应是倒U形曲线;而随着乐观情绪的高涨,悲观情绪的缓和对股价波动同样呈倒U形。当乐观交易者占比很高时,乐观交易者情绪高涨与悲观情绪缓和均会助推股价波动。从异质交易者结构来看,乐观交易者占比对股价波动影响效应为正U形曲线,而更高水平的乐观情绪与更低水平的悲观情绪会提前其效应的反转。本文的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牛熊市、虚假信息披露与宏观调控政策低效等事实的存在逻辑,为优化交易者结构,改善信息披露质量,进而防范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C2C平台在线评论中好评返现行为的演化机制,将前景理论和风险感知因素引入演化博弈过程,构建了有别于传统收益矩阵的收益感知矩阵,以更好地刻画奖惩机制设置下买家和商家行为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从前景理论和风险感知的视角诠释最优演化结果难以实现的原因,通过仿真收益和价值感知等不同参数对演化结果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治理好评返现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的认知偏差、乐观偏见、确定和反射效应将使系统难收敛于最优演化稳定点;提高决策者对"收益"和"损失"的价值感知及损失规避程度有助于系统演化至最优结果;当博弈双方的初始选择概率,买方的客观差评收益、道德成本、公共利益感知和卖方的好评返现运营成本、抢占市场收益等参数围绕阈值变动时能够改变策略的演化倾向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性别、年龄和认知能力等基本个体特征是形成行为偏好的基础,而风险、时间、模糊等基本行为偏好对个体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首次对较大样本中国真实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偏好进行全面测度,并考察其对一系列重要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认知能力低的个体表现为更加厌恶风险和不确定,更加不耐心.认知能力和风险偏好还对于股票投资中的具体行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参与决策具有重要的解释力.风险偏好对投资交易风格和是否参与融资融券类高风险金融产品具有解释力,模糊偏好对投资者的投资份额、交易频率、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贵金属和外汇类金融产品都具有解释力,而时间偏好对投资者交易频率和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公募基金均具有解释力.认知能力则通过行为偏好的部分中介效应和其他传导途径对特定金融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尹海员  朱旭 《管理科学》2022,25(2):69-88
聚焦机构投资者决策行为背后的信息驱动因素,选取2007年~2017年沪深A股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度量指标,分析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差异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中介路径.实证发现,持股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差异程度越大,则越能减缓样本股票的股价崩盘风险.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羊群行为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也即信息挖掘能力差异会导致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程度降低,进而缓解了股价崩盘风险.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熊市中这种缓解效应相较于牛市更加明显.同时,良好的公司内外部环境不仅能有效降低股价崩盘的风险,也可以加强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差异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效应.研究结论为全面认识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以及如何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各个领域的决策者,由于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年龄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的价值观、知识架构、性情、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等都会有所不同.从而在决策过程中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类型和决策特点。具体说来,决策者的风格特质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国际上每种类型都可以用一种动物来代表。  相似文献   

16.
危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危机一旦发生,负责处理危机的领导者必须迅速果断作出决策。危机决策是风险很高的决策,决策者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过度的心理压力会干扰决策者的认知、分析和决策能力,进而影响危机的有效应对。因此,分析危机事件中决策者的心理压力及因此造成的不当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秀  尘娜  王佳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12-22
投资者根据市场状态变化和板块轮动效应进行安全投资转移,使得资金在行业间流动,导致风险溢出。本文首次从投资者安全投资转移行为的角度对行业间风险溢出进行研究,采用大规模股票与小规模股票的订单流差异量化安全投资转移。利用状态依赖下的敏感性VaR模型(SDSVaR)衡量行业间风险溢出效应的方向和大小,进一步考虑板块轮动效应,构建跨行业投资组合模型,分析行业间风险溢出和板块轮动效应对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状态依赖下的安全投资转移显著影响行业间联动性和风险溢出;考虑行业间风险溢出的资产配置模型能够分散非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降低截面维度系统性风险,提高投资者的收益,有效地规避极端风险,可以为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动态决策过程中备选项随机出现的序列特征,可以分为较优选项连续出现、间隔出现以及较劣选项连续出现等特征.运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当较优选项连续出现时会"启发"决策者产生"手热"认知心理偏差,进而导致较优选项连续出现的次数与决策者的搜索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当较劣选项连续出现时则会"启发"决策者产生"赌徒谬误"认知心理偏差,进而导致较劣选项连续出现的次数与决策者的搜索数量也呈正相关关系.这解释了在动态决策过程中,决策者面对较优或较劣选项连续出现的情境下,为何都采取继续观望等待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同时,对"手热效应"与"赌徒谬误"效应的差异性以及出现的情境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克服多因素变权决策方法以及多属性决策Choquet积分模型没有科学反映多属性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点依赖偏好关联行为的技术缺陷,在借鉴摆幅置权方法和网络分析法技术要点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相对评价思维,提出一种全新的评价与决策方法即多属性相对变权决策方法。相对于多因素变权决策方法,新方法可以直接反映决策者的点依赖偏好结构,从而可以克服前者在反映点依赖偏好关联行为上所存在的源于决策分析者的武断随意性;相对于多属性决策Choquet积分模型,新方法可以反映决策者的点依赖偏好关联行为,并且在多数实际决策场合可以较有效地规避Choquet积分模型在决策参数判断上的指数复杂性难题。案例应用验证表明:新方法可以给出与决策者关于偏好依赖关联定性看法及客观事实非常相符的选择结论,可以更好地反映决策者的具体偏好。  相似文献   

20.
应用前景理论思想,以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处置效应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和风险偏好特征,并且进一步确定了决策者投资过程中的参考价格水平.实证结果表明,1)宏观面因素直接影响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股权分置改革前,投资者的非理性较强,表现出长期持有损失股票,而过早地卖出盈利股票的处置效应特征;股权分置改革后,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