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只说事实     
美国洛杉矶电视台曾经有一个名叫“法网”的节目,节目中的一位主持人因为一句台词——“只说事实”而出了名。每次当他采访一个人,对方将要开始把他或她的故事讲出来时,这位主持人都会提醒他们:“只说事实。”韦伯探长知道,当人们讲述一件事时,他们总是习惯把自己的理解加进事实中。一件事情的事实不会发生变化,但讲故事的人不同,对事件的看法不同,讲述的方式也会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史迪威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派往亚洲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美国将领。美国政府通过史迪威来华一方面援助蒋介石,推动其积极抗日,同时又借以控制蒋介石,使其纳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轨道,从而引起美蒋之间的矛盾。1944年Ic月,美蒋矛盾进一步激化,美国不得不将由追成调回,这就是史书所称的“史迪威事件”。围绕“史迪威事件”的前后,反映了美国政府这一时期对华政策的演变。191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及时调整了对华政策。为了全力对付德、日、意法西斯,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是:正式同中国结成…  相似文献   

3.
秋天的心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府如何应对应急事件?美国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如何分级负责?美国的中央机构如何设置专门协调应急事件?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美国公共管理协会主席、北伊利诺州立大学公共管理系前系主任蒙佐(DonMenzel)教授,了解了美国政府的应急管理措施——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应对到冷战之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统一负责,再到“后9·11”时代国土安全部集中精力对付恐怖主义引发的各种危机的“三级跳”。州政府和联邦政府:谁来出头对付危机?面对危机,当地州和中央政府,应该由谁来负责?在美国8.7万个地方政府机构中应该有哪些政府机构参与应急…  相似文献   

5.
赵畅 《人才开发》2006,(12):53-53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材料:一位地理教师上公开课,指着中国地图问:“你们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有人说像公鸡,也有人说像山羊。听课的教师第一次惊讶地发现,真的,中国地图更像一只有胡子的山羊。没想到那位地理老师再问那些说像山羊的同学:“你们再看看像什么?”同学们依然回答说像山羊。这时,他恶狠狠地再问:“你们再看看真的像山羊吗?”最后,这些同学胆怯地说:“像公鸡。”老师终于满意地笑了。  相似文献   

6.
复印机是永远没有创新能力的。孩子5岁时,我们家移民到美国,我把他送到附近一所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可谁也想不到, 儿子才去了五次就不想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也不管。画完了就知道一个劲地说‘Good,Good’好什么好!那些美国  相似文献   

7.
考试失败,出人头地比别人慢一步时,我们都很容易想:“唉,我失败了!”但仔细一想:“究竟是谁决定失败?”大部分失败者的宣言都是自己向自己说的,我们看看各种例子即可知道,这真是奇怪,我们变为“完全失效”的时候,在第三者的立场看来却仍有可为。这是我们太夸张...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同行,或者你是企业相关的管理者,你一定知道自己为绩效管理方案的制定和推行费了多少心血,你也一定明白推行一套绩效管理方案的阻力有多大。可是,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又不得不推行绩效管理,因为大家都知道企业“以人为本”,更确切地说,企业“以人的绩效为本”!  相似文献   

9.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不少国家经济腾飞的奇迹,决定性地因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一部美国经济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教育是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美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齐心协力抓教育,并保持教育计划及其实施的连续性,不受国家元首更替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进行了全国性、深入的教育改革。80年代中期,又把教育问题提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兴亡的高度。90年代初,美国政府制定了提高教育质量的综合计划,这一构想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把现在每个…  相似文献   

10.
据史载,东汉上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东莱郡太守杨震的举荐之恩,夜揣十斤黄金给杨震送去。王密说:“夜深人静,没人知道”。杨震面带愠色道;“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赠金于我,你知道,我知道。既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杨震为拒不收,在“反正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能以“四知”慎独自律,是怕玷污了自己清正廉洁的名声。杨震的一个“怕”字,即畏天,畏地,畏人,畏道德,畏法律,构筑了他内心的“精神防线”。 现在时代不同了,然则“怕”的境界仍然需要。我们的革命前辈,党和国家领导…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职场最大的一条规则就是不要对老板说“不”。老板最喜欢听话的下属,但有的时候,对老板说不却更能让老板记住你。唐骏在微软时,就曾对盖茨说过“NO”!  相似文献   

12.
赵鹏 《人才开发》2005,(2):32-33
猎头业——永不褪色的激情“猎头”一词属于舶来品,是从英文“headhunting”直接翻译而得,“猎头”还有一个专业的名称“executivesearch”——高层行政人员招聘。顾名思义,“猎头”就是猎取人才,挖掘头脑,“猎头公司”就是专门为工商企业物色和寻觅合适人才的企业顾问公司,其主要业务是搜寻中高级的管理或技术人才。“猎头公司”最早出现于二战之后的美国,当时美国政府组织了一支肩负特殊任务的部队到战败的德国和日本这些地区把科技情报和有用的人才弄到手。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美国工商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为企业物色各类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美国总统布什就职之时,台湾“总统”陈水扁曾派出一个特使团,给布什捎去一封密信。据透露,这封密信向布什作出6项保证,声称他“绝对不会成为麻烦制造者”但与此同时,他又极力敦促美国政府批准向台出售美军先进的“神盾”级驱逐舰。  相似文献   

14.
清贫与博大     
今天的读者,也许对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这三个美国人的名字不怎么陌生,但真要谈起他们和中国革命那种生死相交、血肉相连的关系,可能就不是十分清楚的了。这是不能忘记的。生活在陕北黄土窝窝里只读过初中二年级的一个上头土脑的年轻人白黎,决心为这三个姓名里都有“S”的美国人写一部书。因为还在槽憧少年时,当红军游击队长的父亲护送一个蓝眼睛、高鼻梁的美国白人来闯陕北红区的故事,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等长大之后,他就知道得多了。国民党把共产党描绘成青面涂牙的“赤匪”,是斯诺这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探险家,只身闯…  相似文献   

15.
9月底,国庆的氛围弥漫整个北京城,到处都在张灯结彩准备欢庆这个美好节日的时候,首都也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外国客人们。说他们尊贵,是因为他们为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们从心里面尊敬他们,感谢他们,把他们当作我们最尊贵的客人来热情接待。这批客人就是来自亚美尼亚、美国、日本、德国等19个国家的51位2002年“友谊奖”获奖专家和他们的配偶。我们中国人昵称他们为:“中国的洋劳模”。一在这个洋功臣汇聚一堂的时刻,我看到的是一张张和善而谦逊的面孔,我看到的是平静而幸福的笑颜,可是若要知道他们都为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什么功劳…  相似文献   

16.
约会     
一直到了初中二年级有了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说过:“现在有两种美国人,李敦自、史沫特菜都是好的美国人,这样的人我们都欢迎……”如今,斯人已去。这几位美国人是怎样的好人?自有后人评说。本文谈的是李敦自的儿子李晓明。  相似文献   

18.
Gerald Ellis和Snezana Kordovan是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派驻邵逸夫医院的专家。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眼前的两个人都是一脸的慈祥与平和,却坚定地说:“只要我能做的,不管什么工作,我都愿意做。”  相似文献   

19.
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以“被动”的姿态参与到一些事件中去的,但最终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与美国外教马克·阿兰·彼得的经历也是以这种方式开始的。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     
一笑 《人才瞭望》2014,(3):27-27
谁有钱 三位“高富帅”比谁有钱,一个说:“我经常开宝马和我爸飙车。”另一个说:“我家用人全是菲佣。”最后一个说:“每次足球比赛,我都赌中国队赢。”另外两个无奈地说:“好吧,你有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