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树立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充分调动基层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我们对干部选拔理念进行了大胆创新,探索面向乡镇公开选拔市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为了让公推公选在阳光下操作,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科学性,使选出来的干部在具有代 相似文献
2.
<正>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于四川最早施行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演进,现已成为我国干部选拔方式中的主体模式和我们党民主执 相似文献
3.
4.
5.
公推公选作为对传统的领导干部委任制的一个新突破,是近年来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干部选拔方式.各地经过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公推公选的范围不断扩大,做法也已基本成型.今后,必须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其制度层面的构建与完善,把公推公选工作纳入整个干部任用体制中去,规范运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公推公选是公开推荐与公开选拔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它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有效防止和克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但在实践中如何完善和改进公推公选工作,使其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探索的问题。不要过于依赖推荐票数。民主推荐对参选干部来说是一个关键环节,因为推荐票数的多少决定着其能否进入下一轮的角逐。但在民意表达缺乏充分引导和监督的情况下,时常发生的民意表达失真,导致部分干部“高票低能”的现象却不容忽视。有的副职领导干部参加其管辖地正职职位公…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在考察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时,途中改变线路来到重庆市云阳县龙泉村农妇熊德明家里,帮助解决了她家被拖欠工资的难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颂。农妇熊德明是幸运的,因为拖欠工资的有太多、太多。如果回过头看,假如总理没有临时做了一个决定,而是按照既定的路线往前走,农妇熊德明家的难题能得到解决吗? 相似文献
8.
群众观、权力观和政绩观等理论在近年公推公选的考试中频频出现,这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群众观、权力观和政绩观科学内涵的把握,以及如何在工作实践中贯彻执行.考生在答题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概念模糊,虽然有所了解,但难以准确表述出来,言辞含混不清;二是要点不全,虽然能够列举出一二,但缺乏系统性,要点遗漏问题较为普遍,导致失分严重.要答好这类题目,必须要准确理解概念,系统把握理论,具体答题时还要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三观理论进行了梳理,并结合面试典型例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制度化规范化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推公选是在公开选拔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将公开推荐与公开选拔有机结合起来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自四川省在全国首开先河之后,近年来,包括泰州在内的江苏省一些地方,也进行了公推公选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一选人用人方式,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符合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具有鲜明特点和积极意义.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公推公选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全面深入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主要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对公选成本的构成要素及核算机制进行研究,寻找解决公选成本过高的办法和措施。一、建立公选成本核算机制的必要性。首先,建立公选成本核算机制是中央降低行政成本的总体要求。传统观念认为,公选工作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举措,是一项政治任务,推进这项工作不应考虑成本,这也是有的地方不计成本搞公选的思想根源。这与中央精神是不相符的。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把降低行政成本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相似文献
12.
岁末,为了检验一年来的工作成效,各地都要对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年度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奖罚,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而考核工作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考核对象能不能摆正心态,正确理解和对待考核工作。笔者认为,面对考核,考核对象应当用好“加减法”。增加“事业心”,减少“名利 相似文献
13.
公开选拔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通过公开选拔,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为干部搭建了平等竞争的舞台,一枇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公开选拔是新生事物,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从实际效果看,在公开选拔工作中,干部工作的一些原则和要求未能有效体现,选人的面还不够广,选拔上来的干部有些是高分低能,有些不能胜任岗位,造成了新的用人不公和人才浪费. 相似文献
14.
15.
16.
2008年11月底,江苏省泰州市面向全省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次公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议论、疑虑和期盼.针对这些议论,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现公选常态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组织部2000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对公选制度常态化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2001年至2010年,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地厅级以下委任制领导干部人数要达到新提拔同级干部总数的1/3以上。中央此前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指出了公选制度常态化的改革方向。五年来,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公选工作,提拔任用了大批干部,但其提拔比例同公选提拔干部数量占总数1/3的常态化目标的差距还很大。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公选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公选形式的公开、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程序的公正,形成了好的选拔干部的风气和氛围。但程序的公正必须有实体公正的配合,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违背公选的初衷。实体公正的基础是公选命题科学合理,能对选拔对象的素质和能力作出较为准确、全面的衡量和评价。因此,研究公选的命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试就公选命题应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一、公选命题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时代性原则。公选干部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选拔干部,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命题时应把握住时代的脉… 相似文献
19.
公选作为一种新型的干部选拔制度,因其特殊的优越性正逐渐被各地党委、政府广泛认同和采用,然而,通过实践和研究发现,公选科学化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境,亟待通过创新与探索加以解决。公选科学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新的机会不均等与优而适者难选进。由于公选资格约束和考试先行、逐步淘汰机制设计的科学性没有得到严密的理论和实践论证,在实践中出现了新的机会不均等与优而适者难选进的现象。例如,由于年龄的严格限制,一些素质很高的干部只因年龄的微小差别失去了参与公选的机会;由于笔试过于偏重文科知识,一些理工专业出身、文科知识较弱的人望… 相似文献
20.
按照县委安排,我们深入乡镇,历时四个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扩大基层民主进行了调研。对于建立乡镇党代会常任制问题,我们从基层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启迪了思维,形成了对此问题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