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坚 《学术探索》2014,(1):98-101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以及东南亚许多民族的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广泛存在着以鼓为载体而兼具各种文化功能的民族鼓文化,并且一直被各民族人民所认同。它鲜明而有力地展示了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情感,以及不同的审美认知和审美心理,同时它也是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跨境民族区域的乡土鼓乐舞中承载着太多的人类历史,以及大量民族民间风俗内涵,不仅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上有很强的史料性,而且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伦理学上也具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不但提供审美愉悦,而且还提供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包括社会经济、民俗宗教、文学艺术、饮食服饰等各方面。这些枯燥的知识和单调的技能是如何进入红楼世界,并有机地转化为审美机制的呢?这自然与曹雪芹卓致的审美才情和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少数民族法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斗争过程中,为维护民族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创制形成一整套符合民族社会和民族要求的行为规则,这就是少数民族的法律。在少数民族没有形成政权国家之时,它往往是以不成文的习惯法的形式根植于民族民间,为该民族族民所共同习守...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湘西独特的生产生活、婚嫁节庆等等方面的习俗,分析这些民俗事象对湘西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影响.对于湘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型态,必将对以文学艺术为构成要素的文化产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影响.知识经济与文学艺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辩证互动关系:知识经济对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是引起文学艺术的创作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和拓展;其次,它必将对人们固有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好尚等产生强烈的冲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审美鉴赏力的普及与提高;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学艺术的作用与地位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学艺术将有助于推进人类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上︶●张继良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反映本民族特征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审美情趣、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等精神文明的总称。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是广西多个民族都共有的一个文化现象.在音乐中,人们表现出崇智、重情、向往自由的价值观.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文章以广西民歌为例,探讨广西民间歌曲中所透露出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张继良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反映本民族特征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审美情趣、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等精神文明的总称。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主导地...  相似文献   

9.
云南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元 《学术探索》2002,(3):139-142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民族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在民族识别、社会交往中的非言语功能进行了阐述 ,探讨了民族服饰与民族民间文化的关系 ,揭示了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的视角界定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应该还原少数民族音乐客观的、真实的、自然的状态,必须对其进行历史的、整体的、动态的把握.音乐与历史文化的紧密相连,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不可分是把握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关键所在.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审美与娱乐,更在于其作为历史地积淀下来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文化价值和整合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是源头与支流的关系,现代传播是文学发展与进化的自然结果,传播媒介的内容、类型、形式、写作方法与文学创作关系紧密.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活动都是人类选择的完善人格、愉悦身心的方式,现代媒介的信息传播多是通过文学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段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现代传播的兴起在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诉求上具有一致性,与民族国家的本土性、民族性及族群发展紧密相关,是一个国家民族特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变迁一直交织着国家法的冲击和习惯法的自发演进两条线索.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代表,以习惯法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运行为主线,以国家制定法(包括各朝对民族地区的政策)的冲击为参照,以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历史互动为切入点,对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历史与现状做一个初步的探讨,旨在给人们提供一个动态地、具体地了解民族法律文化变迁的参考文本.  相似文献   

13.
蔡梅娟 《东岳论丛》2002,23(2):76-78,107
小说艺术的审美活动既符合文学艺术审美的一般规律 ,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同的是 ,小说艺术是通过展示“人的活动”来揭示人物灵魂、反映社会生活的 ,因而 ,在文学艺术的有界限性与无界限性的融合、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融合、现实性与超现实性的融合等共性特性之中 ,小说艺术更侧重于有界限性、功利性与超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审美创造作为审美活动的中心环节,其规律是什么?人们是怎样进行审美创造的呢?本文试作探索。审美创造活动和人的认识活动,有着许多极为相似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审美创造活动离不开感性认识。审美创造的源头问题,是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依笔者之见,审美创造活动一点也不能离开火热的时代生活,离不开创造主体所处的特定生活环境。为此,一切文学艺术工作者都必须深入社会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生活是创作的第一源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性认识。对搞创作的人来说,没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的效果不太理想。以贵州省为例,民族民间文化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民族民间文化教师比较缺乏是导致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效果不理想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只有提高民族民间文化教师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大民族民间文化教师的配备力度,依托民族地方高校培养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师资,开展有实效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师资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都市文化批评是以都市生活方式及其文化要素为批评对象,关注都市社会中人的现实存在、生活方式等,目的是使都市人在都市环境中将自身再生产为真正的人.审美批评是从形式角度对感性审美对象进行的批评,作为一种对都市文学艺术以及都市人的想象力活动进行批评的方法和原则,审美批评对建构都市人的想象力进而提升都市文学艺术生产能力,都显现出独特功能和作用.社会批评是对人和社会进行伦理和道德的批评,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批评方法和原则,它对理解、分析、批判当代都市文化和都市社会关系,并建构都市社会中的伦理秩序和道德纲常,都带有根本性的导向作用.消费文化的悄然兴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它的甄别和批判,帮助都市人超越感性物欲的都市生活表象,以获得思想的理性能力,是都市文化批评需要开展的严肃工作.  相似文献   

17.
赵玲 《学术探索》2001,(Z1):156-157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内地汉族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研究其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时,不能"一刀切".应改变以往那种预定性、一元化的计划方式,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元化、分散化、运动化等社会文化发展特质,制定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对策,才能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需求.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表现出"非正规性"、"如是性"、"民族性"等特点的民族民间教育生活持续地被研究者忽视或者漠视。事实是,千百年来,正是这种"非正规"的民族民间教育生活,与国家举办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系统一起,共同支撑起某一民族教育生活的大厦。民族民间教育与官方普识教育(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的关系,也绝非各行其是,互不相关。而是民族民间教育主动地、有选择地,在保持民族教育文化个性的基础上,不断调适、主动对接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并走向融合的过程———这一点,从业已走过一千多年的我国回族民间教育的历史演进中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结构的现代化。从根本上看,现代化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意识等方面,同步地进到一个新的文明水准。价值观作为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客体进行某种评判的关系,构成现实中的人的一种基本的思想观念,它往往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社会、人生和自然万物以及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目标与手段,它形成了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审美情趣和伦理原则,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经济生活等产生及其重大的影响。所以,要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就不能不探讨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之基本特点,并进而寻求它所产生的各种影响,这即是本文试图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葫芦丝音乐虽然是民族音乐的沧海一粟,但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葫芦丝乐曲的艺术表现形式日益丰富,葫芦丝音乐教育日益普及,葫芦丝音乐活动日益频繁,葫芦丝音乐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成为社会音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葫芦丝音乐的功能不断拓展到礼仪、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审美教育、审美娱乐、医疗保健、环境重塑、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