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鬻熊是殷周之际的楚人。《史记·楚世家》记载:颛顼高阳氏之曾孙重黎,在帝喾时为火正,有功,席喾命之曰“祝融”。当时,共工氏为乱,帝喾命重黎诛之而不尽,帝喾就杀了重黎。后以其弟吴回为继,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孙曰季连。鬻熊即季连之苗裔。《楚辞·离骚》篇中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之句。这是屈原对自己祖先的追述。他说他是帝高阳(即颛顼帝)之后代。屈原是楚武王熊通的后代,当然也是鬻熊的后代。从《史记》和《楚辞》这些  相似文献   

2.
祝融氏,乃古代掌管用火的首领之名,并非人名、氏族和部落的名称。在华夏、东夷、南蛮一些部落中都设有祝融氏掌火这一个职务。在人类蒙昧时代,这个火种被视力神的赐予,由专人看守,保持火种长年不息。这个看护火的老人,便被人们无比的尊敬。火既被看作神明之物,还须要经常去祭祀它,于是便由这位看火的老人负责祭祀,作为祭司。黎,作为一个原始氏族和部落,先后为东夷、华夏、南蛮所取代,由于族众繁多,衍分为九黎,正因其失败的结果,大多数族众沦为奴隶——黎民。后来颛顼系之裔的祝融氏担任  相似文献   

3.
重黎神话及其相关问题——《山海经》与神话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神话中的“一神多名”现象十分普遍 ,重、黎与耆童虽名为父子 ,其实是一神之分化。重为东方太阳神 ,析、折丹、羲和、太折以及东母、女童、东皇等都是异名同实的东方太阳神 ;黎、噎、夷、石夷、耆、西王母等都是西方太阳神。著名的重黎绝地天通神话实际上是有关东西方太阳神神话的一种改造  相似文献   

4.
荆楚释名     
有这样一段传说:楚的始祖出自颛顼高阳,高阳是黄帝之孙,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为帝喾高辛当“火正”的官,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给起了一个名号,叫祝融。祝融之弟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其六日季连,芈姓,是楚国的祖宗,季连之后鬻熊,因“博学有道”。周文王拜为师。鬻熊生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周王室论功行赏,封熊绎于楚蛮,划疆封界,国号日荆。荆楚的称号,早在商代就有了。《诗经》里称为“蛮荆”或“荆楚”。楚国为什么叫楚?又为什么叫荆?《诗经》里有“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荆楚与南乡是否有联系?楚,是否可作南方解?后汉史  相似文献   

5.
作为志怪小说之祖的《山海经·西山经》有一节“帝江”的故事:“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天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引据袁柯《山海经校注》,下同)对此,诸家已从各层面做了解读。其要点如下:(1)帝江,就是帝鸿,帝江四翼,说明他曾是一只鸟。江、鸿,上古一音之转,偏分可省.《左传》文十八年帝鸿氏有子“浑饨”,正是其分化。“浑炖”促读为“鸿(江)”。(2)帝鸿氏是黄帝的一个“分身”。黄帝为“中央上”之神,《庄子·应帝王篇》:浑饨为中央之帝。所以浑饨实是黄帝的一种“存在形式”。(3…  相似文献   

6.
黄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 海内外炎黄子孙都尊称炎帝黄帝是人文始祖,这一虔诚的信念,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这个始祖史学界过去多作为传说看待,有人把他作为真实的人看待,有人把他作为一个族看待,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族的代表人物看待,他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族。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有娇氏,生黄帝炎帝。”从这一句话看,炎帝黄帝都是一个具体的人。但是《帝王世纪》却说:炎帝传位八代至榆罔五百三十年,黄帝代炎帝而有天下。黄帝炎帝同父所生,岂能五百年以后黄帝才代替炎帝而有天下,哪里会有这样长寿的人?《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也。”可是《史记·秦本纪》中却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女,曰女华。”少典生黄帝,颛顼为黄帝孙辈,女修又是颛顼的苗裔孙,可是女修的儿子又娶黄帝的妹子女华,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把少典、黄帝、颛顼都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们都喜欢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世胄”、“炎黄子孙”,意思是说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后代,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是,人们却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和炎黄同时并列行世的,尚有另一位先人,这就是历史上有确凿记载而实际上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了的大名鼎鼎的蚩尤!蚩尤是何许人也?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要弄清炎黄二帝的来历和渊源。炎帝、黄帝是原始社会末期两个氏族部落首领。在《史记件,是这样记载的:“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彻齐,长而效敏,成而聪颖。”《史…  相似文献   

8.
据《魏书·西域传》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高昌民间信仰的“天神”属于火袄教。据敦煌吐鲁番文书,高昌城及附近乡镇分布有火袄教寺庙,其中一座名叫“丁谷寺”。丁谷寺供奉的是高昌火袄教神袄——丁谷天。吐鲁番著名佛教石窟——吐峪沟千佛洞所在地,也即《西州图经》所谓“丁谷窟”。1981年吐鲁番文管所在吐峪沟发现一个火袄教徒的墓地,长60、宽20米,在吐峪沟乡之南2公里处。今称“吐峪沟玛扎墓地”。  相似文献   

9.
韩少功寻根小说的最大贡献是找到了楚文化中的一种思维优势,这就是“合一人神”的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是由楚人的祖先祝融的火神身份所决定的。祝融作为“国家级”的巫祝,在长期“通天地人神”的祝祷活动中,形成了视天地人神为一体的思维定势。韩少功加以发挥,创造了一个由现实生活中“正常人和非正常人”构成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试析中国村民自治的缘起与发展王富有一、关于对传统意义上的“自治”的探源我国乡邑之治,相传始于黄帝,“黄帝画野分州⒅…分田亩为井田之制,定经界以杜争端”①.据《尚书·通典·乡党》记载:黄帝时代曾以“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  相似文献   

11.
火与文明     
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据说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窃火给人间,宙斯下令把他用铁链拴在高加索山崖上,让老鹰啄食肝脏。中国的火神没有这么悲壮,反倒一路幸运,香火不绝,受到祭拜。中国人焚香祭祷始于汉,历史久远。中国的火神叫“祝融”,传说祝融死后成为火神,即火官。中国神界,历来官多,行政超编,非裁减冗员不可。中国古代崇奉三皇:盘古氏、神农氏、燧人氏。燧,一种矿石,可以敲击取火,故又称火石。传说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使民熟食。“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众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对…  相似文献   

12.
黄帝考     
黄帝考叶林生“黄帝”,这是一个古老的论题。这位“先祖”的真容一直隐匿在神秘的云雾中,是有还是无?是神还是人?是人还是物?是土生还是外来?这些问题至今也不能了然。黄帝是神么?中国古来就是多神的国度,济济众神,同处神坛,国人何以独以黄帝为祖先?黄帝是人间...  相似文献   

13.
《梁书》和《南史》的《刘勰传》都记载了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与沈约有着重要的关系。刘勰完成《文心雕龙》之后,干之于沈约。沈约“大重之”,谓其“深得文理”。对于《刘勰传》中的这些记载,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刘勰为何“欲取定于沈约”、为何“无由自达”及沈约为何“大重之”等问题作了考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屈原族属源流研究的深入,先楚与三苗同源之说,是颇为流行的观点。但我对此说却常生疑窦,现以自己的浅陋之见,就正于楚苗同源说的同志。(一) 俞伟超同志的《先楚与三苗文化的考古学推测》(载《文物》1980年第10期)是近年来楚、苗同源说的代表性文章。俞文所据资料,主要是如下三条: 夫荆子熊严……重黎之后也。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  相似文献   

15.
在《论语·述而》篇里,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而识之”,是为学功夫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包括为学的全部功夫在內。“学而不厌”,就知说,就生活说,包括行为在內,是指孔子为学修已的总的精神。“诲人不倦”,就教说,就仁说,包括学与知的功夫在內。孔子认为这三件事情,不但他自己可以做到,而且勉励更多的人都可以做到。孔子把“学而不厌”与“为之不厌”看作是一件事情,是指生活而言。在《述而》篇里,另有一段与此有关的记载: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这个见解,到了孟子手里,借着子贡的话,予以进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但是关于它们的起源,只见于汉代学者许慎的记载。他在《说文解字·序》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许慎将造字的功绩归于黄帝的史官仓颉,古今学者都不以此为是。汉字有6万多个,甲骨文中的字就是3500个,这么多的字仓颉一个人是创造不了的。郭沫若指出,黄帝是蒙古高原阿尔泰人(古称“狄”)的首领,狄人的文化是细石器文化,大大落后于东方的夷人(他们驯化了稻、蚕,创造了龙山文化、青莲岗文化、河姆渡文化、良诸文化),也落后于西方的羌人(他们驯化了粟,创造了彩陶文化),因此狄人不可能创造汉字。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因为黄帝领导的狄人曾战胜炎帝领导的羌人和蚩尤领导的夷人的结果,这与汉字的产生是两码事。历代的封建文人将许多发明创造都算在黄帝的身上,是一种神话,没有任何历史依据。正如李白凤所说:“把许多分明无关的古代民族都编  相似文献   

17.
无头战神刑天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刑天即蚩尤 刑天,是中国古神话世界的著名“反抗神的神”。其事见《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刑天)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的形象蕴涵着激励人们斗志、败而不馁、愈战愈勇的力量。晋朝诗人陶渊明予以热情歌颂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刑天的对手是位天帝。据袁珂同志考证,此“帝”即上古神话与历史传说内极其煊赫的黄帝。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揣想,刑天殆即古神话的战神(兵主)蚩尤。据现有资料看,蚩尤是黄帝的主要敌手,而且也被黄帝斩杀得身首异处。  相似文献   

18.
<正> 黄帝,号轩辕氏。由于中国上古神话的历史化改造运动,神话人物的黄帝,成了人类文明的始祖,三皇五帝之一,因而儒家先学们赋予黄帝以众多的发明创造家的头衔。《管子·轻重戊篇》: “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腥,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世本·作篇》:“黄帝作旃。黄帝作冕旒。黄帝造火食。黄帝见百物始穿井。”又:“黄帝作宝鼎三。”《易类谋》:“黄帝吹律以定姓。”《黄帝内传》,“帝既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太平御览》卷772引《释名》: “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在中国历代思想家中是一位知名人物,不管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长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解放以后各家编写的哲学史,也总得将他摆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当然,对董仲舒的思想评价并不是没有分歧,如六十年代时对他的自然观就有过争论。有的认为他把“天”作为最高神,是汉代神学的典型形态;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在他的自然观中,是有非“神”论的部分,如所谓“天之道”就被解释为  相似文献   

20.
荀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处于对先秦哲学进行总结并加以创新的地位。他提出的“天行有常”,“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形具而神生”以及“性恶”论等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认识论方面,荀子主要提出了“缘天官”和“虚壹而静”,前一说属于经验论,后一说属于理性论;作为中介而沟通此而说的则是“以类度类”,这一中介环节实际上更集中地体现了荀子认识论的特质。就在这一中介环节中,存在着荀子认识论的重要缺陷,这种缺陷不仅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延续,而且在中国现代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