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不仅是由"三个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多重因素的必然要求。"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性、源动性范畴."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总括性范畴.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走向全面进步与繁荣.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个思想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6.
"四个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方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有着区别和联系。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在理论上有着充分的哲学依据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把人的发展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联系。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统战组织应利用自身优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三个文明建设作好实际工作。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应发挥好“沟通、协调”的功能,密切配合党和政府实现多元利益的整合工作;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应配合党和政府作好政治管理工作,积极引导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及行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坚持统战为中国先进文化服务的正确方向,保证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揭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丰富内涵,既有经济标准,又有政治标准,也体现了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蕴含了阶级观点和群众观点。接着分析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同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联系和区别,指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坚持“三个代表”与“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角度阐述了二者的辨证关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政治文明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 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 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新的变化, 我们更要努力按“三个代表”要求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这不仅关系到党的命运和前途, 而且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兴衰。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三个文明"提出的时代背景、形成过程及其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密切关系.认为"三个文明"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它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逻辑延伸,不仅是对"两个文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且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体现出我国新的科学的综合发展观;要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就必须抓住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这个根本,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积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企业创新体系和个人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首先,坚持在社会主义价值框架内调整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其次,重视先进文化建设,强调文化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既要强调社会物质、文化基础的构建,更要注重上层建筑的引领作用,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发展领域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马克思的实践历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实践历史观的实践视角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它的实践的社会时空结构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的发展理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想,均具有深刻的内在统一性,由之构成对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实践历史观的解读.深入理解马克思实践历史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叶剑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到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到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即"四个文明",最后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今天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发展变化,对于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确定统筹兼顾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阶段,统筹兼顾理论与非均衡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方法理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兼顾的新理论,进而提炼出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