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语》的英译由来已久,不同译本对其高频核心概念词有不同的翻译,形成明显的《论语》英译困境,研究不同译本对同一高频核心概念词的翻译和宽容性看待《论语》英译困境有助中西方读者多角度解读《论语》。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统计和总结汪榕培、潘智丹的《英译〈诗经·国风〉》著作中所出现的植物名称的种类、英译的基础上,从训诂学、名物学、文学翻译等角度对其英译进行分析。目的是考证其英译和文化意象的传达,希望对中国典籍英译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笔者首先分析《英译〈诗经.国风〉》共出现的79种植物英译,认为其中值得商榷的有"唐"、"条"、"黍"和"稷;"然后提出相应的更能"传神达意"的翻译,尤其强调传达原作中特有的中国文化意象;还探讨了上述翻译欠妥的原因。最后文章简要说明了文化意象传达在典籍翻译中的重要性,并就《诗经》乃至典籍翻译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在国内文学界有相当的影响力,在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却无人知晓。其作品英译《王二的爱欲枷锁》的顺利出版改变了这一现状。从译介角度来看,王小波作品英译的翻译主体、翻译选材、翻译策略、推广机制、翻译批评呈现出引人深思的特征,也为研究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开始勃兴的"文化研究"思潮更为关注当代文化中处于权力边缘的文化与话语群体,其批判矛头直指"西方中心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则让中外翻译界更重视意识形态、诗学等因素对译本生成的影响及翻译活动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等翻译的社会属性。在翻译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身份的译者,从自身及"他者"历史文化出发,在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进行调适,确立符合其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论语》英译史及其英译发生的语境来看,《论语》英译大体上经历了从"西方中心主义"向"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文化语境转向,从归化以"求同"到异化以"存异"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性的经济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对外宣传的重要性显得越发重要,然而通过对比中外招商引资资料我们发现在英译时存在不少问题。语用翻译是指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去解决翻译操作中涉及的理解和重构问题。本文将中英文招商引资资料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招商引资资料内容英译的特点,并从应用翻译语用观的角度探讨了招商引资项目名称和内容英译的语用策略,旨在对我国招商引资资料的英译水平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6.
理雅各对《易经》的翻译及其研究问世以来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在《易经》西传史上,理氏的《易经》英译及其对《易经》的研究是里程碑式的,对后来从事典籍研究和翻译的中外学者有着多方面的启示。理氏《易经》英译本主要包括理氏英译《易经》的学术准备、英译包括《易经》在内的《中国经典》之动机、英译《易经》的底本及其相关参考书考辨、关于理氏《易经》英译的评析、理氏《易经》英译本的体例、译本特点,旨在探析其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使用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是一种有效的主观试题评分手段。然而,在对英译汉语篇翻译进行评分的过程中却没有一个现存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量表可以利用。本文通过对用整体评分法和用分析性评分量表对英译汉语篇翻译样本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来研究评分量表在英译汉语篇翻译评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民生、国防和外交等方面,体现了中央政府的工作重心,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和发展成就的权威文献,其翻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从词汇层面分析《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并总结其翻译方法,不仅能够证明该理论在研究《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可行性,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实践勾勒理论框架,而且还能拓展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领域,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大城市的英译公共牌示语上,随处可见严重的翻译错误。本文作者拟从分析公共牌示语的结构特征入手,提出依据不同的文本类型,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这两种翻译策略来对其进行可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活动皆有目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应由不同的翻译目的和交际功能决定。本文针对由译文目的不明确引起的翻译错误,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对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进行尝试性研究,旨在目的论指导下找到比较理想的翻译策略、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景点介绍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论汉语新词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涌现了大量新词。如何将新词译成准确、地道的英语,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有及时、正确、客观的了解,是翻译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汉语新词的来源,提出了八种汉语新词英译的方法,指出了目前汉语新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尤其是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要素。新词,是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鲜明折射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汉语中出现的特色新词是具有中国时代特色、反映中国国情的崭新的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及时而又准确地向世界译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对于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文化、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和对外宣传具有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理论,对汉语传媒新词的英译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译相比,传媒新词英译在遵循一般翻译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以外国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清晰准确地表达新词的实际内涵,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传媒新词英译的具体策略包括直译、意译、补译、释译、回译和注解。这些策略不仅能使译者达到准确翻译汉语传媒新词的目的,同时亦呈现出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新词是社会活动的脉搏,敏感地反映着社会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和新思维。中文新词的英译能及时、准确地向国际社会传播和介绍中国的发展现状。本文拟从传播学入手,辩证地探讨中文新词英译,分析翻译过程中可能影响翻译传播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可接受性的视角探讨对外宣传中汉语新词的英译,从理论和实例两方面说明,为达到翻译目的,汉语新词的英译需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在保证译文信息真实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译文的可接受性而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达到对外交流、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指出"等值翻译"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等值度"这一概念,将"等值"原则升级为"等效"原则,进而探讨了"等效"原则在来源不同、风格各异的汉语新词英译中的应用,最终肯定了"等效"原则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与汉语新词语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历来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文章根据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尝试探讨在汉语新词语的英译中对汉语文化的处理以及翻译方法,旨在诠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及其对解决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涌现了大量新词,如何将新词译成准确、地道的日语,使日本受众及时、正确、客观地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是翻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深入探讨了汉语新词的日译问题,对于努力提高汉语新词的日译水平、加强中日两国交流、更好地宣传介绍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目前汉语新词日译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汉语新词日译的七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变化,变化源自于社会因素和语言因素,语义的演变和新词的增加是语言发展的突出表现。通过研究英语新词的来源及构成,从词汇学和辞格的角度对英语新词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英语新词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新词语,以及原有词语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增添新义后形成的词语。随着英语新词的不断增加,新词汉译问题日益凸现。文章针对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新词误译现象,从英语新词的构成特点、翻译理据和语用功能方面探讨英语新词的规范汉译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