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山 《南方论刊》2010,(9):57-58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配合林权改革,做好林业发展的金融工作,是金融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强农惠农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当前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于拓宽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集林权权制度改革是被称之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制度性改革。当前,我国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在林改实际操作中没有完全明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制度不健全;与"托管造林"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等成为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制障碍。破解这些法制障碍,推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林权的归属,健全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制度和与"托管造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林地流转规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权抵押贷款局限性分析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对于缓解林农资金短缺,提高林业经营水平意义重大。从林权抵押产品设置视角分析抵押贷款期限、贷款比率、贷款利率、还贷方式与贷款对象等产品内容在服务实践中的局限性,提出合理确定抵押贷款期限、适当提高抵押贷款比率、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的林业贴息贷款制度等优化抵押产品设置路径选择,认为在高贷款利率前提下,以市场机制运作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并不适合作为林权抵押贷款服务的主要供给方,政策性银行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地使用权抵押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权抵押是当前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有关森林资源的立法简单地将林地使用权等同于承包经营权,现行法律又禁止以家庭形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导致了实践中作为林权重要权利之一的林地使用权存在抵押不合法的情形.如何在立法价值和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更好地实现林地使用权人的收益权,发挥林地使用权人的积极性是实现林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6.
福建省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省.本文通过对福建林改的分析,认为福建林改在提升林业经营绩效方面达成了目标,林权因之而大幅度升值,但是由于林改制度设计以及林改政策实施中存在不少缺陷,使得林改后的林权大部分集中在少数非农村资本持有人手中,由此导致整个改革可能偏离了预先设计的实现"耕者有其山"的目标.如何推进林改,使得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其成效与经验是其他后续省区市在推进林改过程中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和反思的.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在"明晰产权"主体改革完成以后,各项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对激发农民经营山林积极性,推动林业快速发展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项政策绩效的评价,结果表明农户对各项政策绩效的评价不一。因此,笔者认为,在今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要尊重农民诉求,在林权交易中心建设、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保险、林木采伐管理、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张菡冰 《东岳论丛》2012,(8):186-188
经济学和法学关于产权内涵理解上的差异根源在于学科方法的差异.关于集体林权的研究,经济学试图运用交易费用等工具揭示集体林产权设置的效率涵义;法学关注的则是通过权威性和强制力确立森林资源的产权规则,实现公平导向的定纷止争.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虽然对集体林权的各项权能进行了规范,但在所有权操作、收益权保障、抵押权设置、处分权限定等方面仍然有许多值得补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胡建  程琳  贾进 《河北学刊》2012,32(5):236-238
本文以中国新时期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背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三个方面入手选取相应的指标对河北省集体林权改革期间的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在现有林权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教训,拟为进一步完善河北省集体林权改革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制度障碍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思路。但是这一政策的实施面临着来自现行法律及土地制度的多重障碍。针对"住房财产权"这一概念包括或不包括宅基地使用权两种情形,在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条件的前提下有两种可供参考的解决模式,即突破我国现有制度在房屋转让中采取的"房地一体"原则,通过土地上叠加权利的方式解决房屋的土地权源;或是淡化宅基地的住房保障功能,有条件突破现有的宅基地流转的某些限制,以真正实现农民充分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所蕴含的财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倡导贸易自由化的同时逐渐意识到片面追求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可能或已经形成了贸易壁垒.人们认识到,必须在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能因为自由贸易导致环境的恶化,也不能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而是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以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按揭在我国的房地产业广泛使用,而其真正涵义却非常模糊。笔者从按揭的语源出发,分析了我国内地按揭的操作规则与适用方法,即购房人以买卖合同项下权益作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开发商作为购房人不能按期还款付息的保证人,承担回购义务或连带保证责任的一种担保方式。从而得出融入中国法律背景的按揭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亟须多样化的养老保障措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现有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这一养老模式的运行前提是老年人对住房享有所有权且能实现其自由流转。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推行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为此,要建立反向抵押贷款制度和抵押权人权利限制制度,以弥补正向抵押贷款制度调整反向抵押贷款法律关系的不足,消除老年人将住房抵押的后顾之忧;要完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明确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自动续期为无偿续期;要允许宅基地使用权与农民住房一并抵押,消除法律上对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虐待动物案件、动物福利贸易壁垒、非典、禽流感等引起人们对动物立法的日益重视.动物立法的关键之一是对动物法律地位的认识.在简评动物法律地位学术观点和传统法律关系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在理论方面创设"生态法律关系"解释动物的法律地位问题;在实践方面提出与加强"动物福利监管"有关的基础理论观点,力图将动物的法律地位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各类维权活动逐年增多,给高校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稳定带来了影响。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日益提高的学习生活条件需求与高校相对落后的管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对此,高校应正视问题,妥善引导,加强权益保障力度,确保校园的平安和谐。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监事会职权的行使存在很多障碍,主要包括监事会监督权的边界不清晰、监事独立性不明确以及公司监事之间利益协调机制缺失等三个方面,这些障碍严重地阻碍了监事会的功能实现。为了克服监事会职权行使的障碍,必须从制度上进行相应的变革,主要包括明晰监事会的监督权边界、完善监事会的组成制度、建立监事的独立监督权制度、完善监事会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明确监事的个人责任等。  相似文献   

17.
唐代各种侵权行为可从不同角度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比较重要的为:(一)团体侵权和自然人侵权;(二)对人身权的侵害和对财产权的侵害;(三)对社会的侵权、对团体的侵权和对自然人的侵权。在唐代,权利侵害的责任归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执行公务、正当防卫、不可抗力、受害人有无过错、行为人的责任能力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权利侵害责任的承担,而其中影响最著亦最为普遍的则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故误过失以及身份地位等四大要素。唐代的权利侵害主要会导致两种不利后果,一是刑事责任,但这一时期也同时出现了某种权利侵害刑事责任民事化的倾向,这突出地表现在收赎制度上;另一是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赔偿损失、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和排除妨碍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及我国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中数量限制的取消和关税的降低,许多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将知识产权用作保护本国市场的屏障和侵占他国市场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文章在阐述知识产权壁垒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TR IPS协议的有关规定、发达国家的国内立法、国外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并主要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我们国家和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合宪性解释研究论合宪性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宪法解释机制取决于其分权体制.合宪性解释一般是作为法律解释方法而存在,要求解释者在遇见法律文义分歧时依据宪法规范选择最优解释方案.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体制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集立法权与宪法监督权于一身,普通司法机关可以从其宪法性法律中推知其宪法决断意志.法律的合宪性解释与宪法的合法律性解释自然合而为一,成为建构中国宪法释义学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