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7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辩说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列举《年谱》对元稹通州任内诗歌编年疏误约七十余首。全文以元稹通州任内的时间为序,逐条标示《年谱》编年疏误的诗歌,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的理由;然后笔者说明《年谱》编年缪误的原因所在,扼要列举正确编年的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通州任内的行踪和生平,以及元稹和白居易通州江州唱和的真实情况,纠正了《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关于此事的错误记载……为读者正确理解元稹的这部分诗歌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诗文的系年历来是勾描谱主生平的重要基础 ,《元稹年谱》的著者虽然对元稹的诗文下了不少的工夫 ,但被随意编年的诗文仍然不少。本文以元稹生平为序 ,逐条一一标示《年谱》编年有误的诗文 ,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的理由 ;说明《年谱》编年缪误的原因 ,扼要列举笔者的编年理由以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的行踪和生平 ,为读者正确理解元稹的这部分诗文提供可信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有关元稹几个问题的新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文坛元白并称,但对元稹的研究历来萧条得多,以致使一些基本问题长时期未得到解决,如所谓元稹初仕于河东或河中,其实是子虚乌有;所谓段氏志的不同“版本”意味着元稹品行低劣,其实不过是用“邻人偷斧”的眼光看问题的结果;所谓元稹拜相前后曾移居安仁里,其实是误信了《唐诗纪事》、《云溪友议》误合元稹与元载为一人的记载;所谓元稹《除夜酬乐天》作于长庆三年,其实应作于大和二年;所谓《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作于长庆元年十月后,其实应作于十月前。澄清事实真相,将有助于促进元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闻国新《自居易与元稹》(《山花》1980年3月号)一文描绘了元白相会夷陵的情形,说:“元稹的原配夫人谢氏,不幸早逝,元稹写了三首《遣悲怀》的诗悼念她……谢氏却再享受不到这种富贵了。”但史话涉史。于史实有抵触处,文中谢氏应系韦氏之误。据《韩昌黎集》卷二十四《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仆射(韦夏卿)娶裴氏皋女、皋父宰相耀卿,夫人于仆射为季女,爱之、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韦夏卿宫至太子少保,死后追赠左仆射、地位很高。据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铭》(白香山集卷六十一):“前夫人韦氏,懿淑有闻,无禄早逝”前夫人即指原配夫人。  相似文献   

6.
对《金瓶梅》故事进行编年考察 ,是《金瓶梅》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目前国内外学者所编制的几种编年专稿中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疏误。严格按照《金瓶梅》故事发展的自然流程和相关的时间线索予以重新厘定 ,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张生即元稹自寓说”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代传奇中的名篇,它流传千古,烩炙人口。关于传中主人公张生之生活原型究竟是谁的问题,历代学者各陈己见,纷争千年。先后有张生即张籍、张君瑞、张先和元稹自寓等不同说法,后者现已成为结论性的意见,诚如有人所云:“关于张生,于今已公认为元稹自己而无异词。”(《〈传奇笺〉证稿》,见《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所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丛》第一辑)我们认为此说缺乏根据,尚需商榷。 张生即元稹自寓的说法始作俑于宋人王性之、赵令畴,他们认为“则所谓传奇者,盖微之自叙,特假他姓以自避耳”(《侯鲭录》卷五)。其后如明人胡应麟(所述见《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瞿佑(所述见《归田诗话》卷上)、近人鲁迅(所述见  相似文献   

8.
关于元稹与薛涛的情爱关系,在元薛时代就已流传开来,元稹的好友白居易,以及李德裕、刘禹锡等人的诗歌中都涉及到这一点。三十年代的几部关于妇女的文学专著,如谭正壁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梁乙真的《中国妇女文学史纲》、谢无量的《中国妇女文学史》,对此也都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元稹诗文在唐代传播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也存在诸多误读误解,今仅举例一二,就教贤达。  相似文献   

10.
《古风》(一作悯农)二首是中唐新乐府诗人李绅早期的重要作品,对于研究李绅的创作以及后来与元白发起的新乐府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其编年,研究者看法不同,如卞孝萱先生发表在《安徽史学》1960年第3期的《李绅年谱》把它编在贞元十八年,而卢燕平《李绅集校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则编在贞元十七年。那么  相似文献   

11.
家庭捆绑缴费模式伴随着新农保制度的推行为人所熟知,在民众中和学界都引发了诸多讨论。家庭捆绑缴费模式通过外在压力敦促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制度,克服了自愿参保的种种弊端,帮助农村居民走出有限理性的困境,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尽管家庭捆绑缴费模式存在削弱制度普惠性、激化家庭内部矛盾、增加制度执行成本、引发基层违规操作、导致制度尴尬之嫌,但社会保险的强制属性和农村的客观实际决定了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应遵循从自愿到强制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3.
陶水平 《江汉论坛》2007,(8):133-137
文化诗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和流派,已然成为当今西方批评界的显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作为正宗的当代美国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模式,文化诗学以其新历史主义的学术旨趣,以其对"文学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的双向阐释,实现了对形式主义批评和旧历史主义批评的双重超越,表现出一定的学术原创性.自上世纪末被引入中国以来,也越来越受到我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对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以其深刻而丰富的意蕴,不断吸引着学者去探究,而叶嘉莹无疑是其中成绩卓越者之一.叶氏从"境界"一词的源头去考察,先总结出其一般涵义;然后,她又从词这一特殊文体出发,在王氏所谓词"要眇宜修"之特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她所独创的"感发作用之本质",即"感发"是"要眇宜修"之审美特质得以发生、"境界"得以形成的动力所在,是联结"要眇宜修"与"境界"之间的桥梁,从而使王氏境界说在理论上更臻于严密.  相似文献   

15.
宪法评注是"根据宪法"的评注,宪法学说是"关于宪法"的学说。宪法评注的成就虽然令人瞩目,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宪法评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的宪法学说。宪法学说既尊重宪法文本,也强调对于宪法文本的超越,它以当代中国的宪政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发展从当代中国宪政实践出发的宪法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6.
“法理”是一个多义词,学科意义上的法理等同于广义的“法理学”。形式意义上的法理主要是指法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包括中外学说、立法沿革资料、各国立法例、实务见解、立法理由、法律原则、法谚、套语、判例等。实质意义上的法理包含自然法、事物的本质、事物的规律三层含义。法律渊源意义上的法理是将法理视为司法判决的依据。一般认为法理具有导引立法,评判、审查与控制制定法以及对法律渊源的补充三个功能。  相似文献   

17.
"老"语义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的语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义系统 ,该系统内部中心一般义项与中心义项之间的意义联系有显性与隐性之分 ,“过度”为“老”的元语义特征 ,它将“老”的各个义项联系起来。“老”的语义系统不仅是一个层级系统 ,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婉约词以明净朴素的语言和哀婉凄切的声情,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园圃中一枝独秀.婉约词中关于"断肠"销魂"主题更是深切地表达出词人或国破家亡,或感伤离别的情感.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婉约词关于"断肠"销魂"主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范学辉 《文史哲》2005,(3):69-73
北宋三衙管军群体的素质状况,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及“庆历新政”和宋英宗、神宗的整军经武为界线,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管军素质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至仁宗初降至谷底。自“庆历新政”后,其素质开始有了初步的提高,至英宗、神宗朝,三衙管军的整体素质与北宋前期相比,更表现出了强烈的上升势头。北宋后期的哲宗、徽宗朝虽然略有反复,但同英宗、神宗朝基本上保持着相当的连续性,就整体素质而言在北宋仍然是比较高的,北宋靖康亡国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管军将帅。  相似文献   

20.
从“两种生产”理论透析“剩女”现象的窘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转型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剩女”现象在国内已经被各方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窘境不可忽视。从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解读“剩女”现象以及所产生的窘境,剖析这一窘境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