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广州政协创办的《共鸣》杂志首次推出“中国暴利行业排行榜”,在全社会引起极大轰动,引发了人们对行业暴利问题的普遍关注和思考。此后,每到岁末年初,《共鸣》杂志总会推出新年度的“暴利行业排行榜”。不少媒体也迅速跟进,推出自己的暴利行业排行榜,其中,较为有影响的有《法制早报》等。从横向看,尽管不同的媒体排名情况存在差异,但差异的程度却非常微小。例  相似文献   

2.
2011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来自“金砖国家”的富豪数量增长最快,显示了这几个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财富聚集效应。然而,富豪大量涌现也引发了对“财富责任”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在“文革”的诸多动因之中,巫术文化的作用极少为人们注意,但实际上,两者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在于:1.抄家、揪斗、大批判、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亿万人动手在各种图文的字缝里搜觅“反动标语”等等“破旧立新”的狂潮,其手段多是最古老的巫术方法;2.“文革”不仅在无数具体行为方式上向巫术文化“返祖”,而且在宇宙模式、思维逻辑等更深刻得多的层面上,与巫术文化高度契合;3.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原因使得人们不得不在某些时候积极利用巫术文化,因此造成了周期性的“举国若狂”。而近代以来外来文化空前猛烈的冲击,也刺激了中国本土巫术文化自卫机制的爆发。巫术文化的这种对内和对外的文化功能,都对“文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居住文化”是一个民族特定居住生活方式的整体,它既包括物质的硬件,又包括知识、精神的软件,是人类在居住范畴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长足进步,我国在居住文化方面发生了传承文脉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新的飞跃。这种新的飞跃便成为了“新居住文化”理念产生的动力和基础。反过来,“新居住文化”理念的形成,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所谓“居住改变中国”就是这种反作用的高度提炼。因此,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居住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5.
宋绍霞 《现代妇女》2014,(10):71-72
本文运用政治文化理论,从政治文化的定义、功能、核心要素等方面对“中国梦”的政治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论述了“中国梦”的提出及其实现对于我国政治文化及其建设的重大意义,并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实现“中国梦”,推动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半截子”文化在中国很有市场,古今皆然。传说大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对赵匡义讲:“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不料这句意在称赞论语兼具治国、平天下之功用的名言,竟被许多信奉“半截子”文化的所谓精英视为“读一半”的典范。“读一半”是很有讲究的,上  相似文献   

7.
据媒体报道,文化养老作为一种新颖的养老模式,近来已在江苏省太仓市城乡退休养老人员中悄然兴起。所谓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文化为载体,传承和弘扬文化精神,给老人“精神赡养”,以期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魏悦 《现代妇女》2013,(10):220-221
在汉字中,“鹿”字作为一个部首,以其为部件的字数量众多,这些反映出古人对鹿的认识和鹿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以及由此而繁衍出丰富的中国鹿文化.本文试图以“鹿”字及相关字、词为线索,对中国的鹿文化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因官员"非同凡响"的雷人语录而引发舆论风波的"说话门"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2009年,官员各色雷人语录接二连三,成为网络一大热点现象,以致在2009年即将结束之时,包括新华社在内的许多权威媒体都开列出了不同版本的官员"说话门"排行榜。进入2010年,官员"说话门"还在上演着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0.
红蜻蜓集团是一个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发展的经济联合体,组建于1995年3月,主营皮革制品、印刷包装、保健品等,2002年销售额超8亿元,现为国家中型企业,全国行业百强,浙江省重点民营企业,省最大经济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2002年获“中国名牌”称号,成为中国鞋业著名品牌。在“红蜻蜓”的成功发展历程中,文化公关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文化铸就了“红蜻蜓”品牌。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报道发表在《中国经营报》头版。就是这篇报道引爆了诸多媒体对陈光标的集中质疑,“首善”陈光标由此陷入他从2008年暴得大名以来最大的舆论旋涡中。4月26日,第八届中国慈善排行榜揭晓,出现在多数媒体标题上的不是新“首善”曹德旺,而是陈光标落榜。  相似文献   

12.
一、元分析:“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现象自人类存在于社会开始,其进化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实物资料的生产和文化信息的生产。实物资料的生产旨在维系人类自身的繁衍生存,而文化信息的生产则在于维系人类社会文化的传递与演进。故此,上述两类生产对人类社会来说都是必不可缺且相互依存的。一般说来实物资料的生产包括“体能文化”与“物质文化”这两种形状。文化信息的生产则包括“社会权能信息”的生产与“社会智能信息”的生产这两个系统质。前者主要是对社会生产起协调、控制和规导的作用,它具有“规范文化”的特征,后者几乎囊括了一切不具特定流动方向的文化信息,如科技、宗教、艺术、哲学等等。因此社会智能信息的生产创  相似文献   

13.
由伦理、文化共同体向政治、法律共同体演进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诞生于中国从“君主制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蜕变过程之中,而国家类型的重塑也促使了国民身份的转变。如今,中华民族已实现了从“文化共同体”向“法律共同体”的初步转化。本文以民族起源、形成与发展为切入点,具体探讨了有关“中华民族”的想象与形成,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实现与完善“法律共同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小可 《现代交际》2002,(8):23-23
以往人们习惯于遵从“狼文化”,拼命地向权力、利益等一切欲望中的目标迈进。为此,常常把人际场变成高压锅,老板拼命施威施压,同事间则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爱拼才会赢”当做成功的座右铭。 然而,生活在新世纪的新人类却不受“狼文化”束缚,他们把那些拼命争权夺利的人排斥在圈外。因为,像“狼”一样孤独游走打拼的升职手段已过时,现代职场中,能像走钢丝一样掌握平衡的人际关系才是每一个人成功的原动力。因此,温文尔雅又充满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可以为化解“文明的冲突”、实现“文明的共存”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我相信,在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中同样有可以化解“文明的冲突”并实现“文明的共存”的有价值的资源。是用“文明冲突论”来处理各民族、国家间的问题,还是用“文明共存论”来引导人类社会走向和平共处,这是当前必须认真考虑和慎重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14,(22):49-49
日前,Career Cast网站推出了“2014年最新职业排行榜”。在2014年的职业排行榜中,数学家登上“美国十大最佳职业榜”榜首。  相似文献   

17.
田晓虹 《社会学》2008,(4):14-16,54
“海外中国资源”拥有者以其语言、文化、社会关系网络等“相对性资源”优势,在“外资外脑”进入中国顺利开展投资经营、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等方面发挥了推助作用;其双重乃至多重文化背景,在中外制度碰撞和文化隔阂中,发挥了双向调适、促进理解的“润滑剂”作用;其主体与媒介的双重身份,在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与世界各国达到互利共赢方面扮演了双向传递信息、促进资源互补的媒介角色。这一群体在实现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化、世界协调化发展中正在作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性爱是人类基本的生命体验形式。性爱文明的构建取决于一个成熟、健全的文化语境与发展机制。20世纪初期和末期中国社会出现两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而由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引发的性爱价值观的“革命”又毫无例外地被转述到纵情“声色”的文学创作中。中国当代小说的性爱叙事中有一个性描写逐步趋于大胆、性观念趋向多元化和性的本体地位逐渐确立起来的过程,产生这些变化的重要基础在于对“人”的表现在文学中逐步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重要的地位,人的主体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和突出;而通过对性爱叙事演变过程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中国人对待现代性问题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态度。  相似文献   

19.
近日,重庆洋人街建设的一座以性为主题的“性公园”,以裸体雕塑招徕游客,张贴裸体人像、壁画,介绍国外性习俗、性文化等,引发市民广泛质疑,媒体对此也进行了监督报道。最终,这座在建中的“性公园”被全部拆除。重庆性公园引发的争议,实际上是中国近年来关于性文化、性道德、性教育领域各种争论的集中反映。伴随社会从封闭到开放,性也从绝对隐私变成了公众文化,其间,性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了发展,但同时,性的淫秽性和低俗性也乘虚而入。特别是性文化成为商业手段时,很多认识的界线开始出现了模糊。  相似文献   

20.
戴贝钰 《现代妇女》2013,(11):17-18
“儒”、“道”和“释”三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要代表,各有其内涵与意义,三教各有不同,又互有相同之处,在历史长河中兼容并包,共存共进,融合吸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可见,中国文化有着和谐宽容,兼容消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