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英句子的比较研究是伴随着汉语语法学的构建而开展起来的,特别是自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和《比较文法》问世之后,这种研究就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构建各家汉语语法学体系的一项基础研究。可以这么说。没有汉英句子的比较研究便没有汉语语法学的今天。然而,汉语语法学史上的汉英句子比较研究,一般说来,并不是一种“对等”式的比较研究而是一种“从属”式的比较研究,即从不问汉语句子的模式是怎么样的,从不以汉语句子自身固有的模式来与英语句子的模式作比较,只一味地将汉语句子往英语句子模式里填塞,以求用他人的理论和方法来解析汉语句子,或以汉语句子来附会他人的理论和方法。这与其说是比较研究还不如说是比附研究。毫无疑问,这样的研究只能掩盖  相似文献   

2.
刘钦荣 《中州学刊》2004,(3):105-107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汉语句子的语序,可以发现汉语句子的语序与"预计度"密切相关."预计度"不仅是排列常规句子顺序的理据,也是排列交际句子顺序的理据.因此,用"预计"理论有可能统一解释汉语句子的语序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国语言的“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子的结构是一种动态建构,这种结构靠声气的止息和意向的完成来控制。汉语句子的意向主要有三类,即“动”向类、“名”向类、“关系”向类。汉语句子“气”的组织之流动性体现了汉民族有机整体的思维方式,而在句法之“气”的流动中凸显的以神统形而非以形摄神的文化精神又体现了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陈永莉  娄开阳 《殷都学刊》2008,29(1):106-108
本文运用预计度的概念来探讨汉语句子语序的规律,认为汉语句子的语序遵循预计度高的句法成分居前的原则,并通过与英语的比较来解释此规律是由汉族人的认知模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英语句子长短论成谨长和短是一对相对的根念。英语句子中的长句与短句(longsentencesandshortsentences)自然也是相对而言。同我们的汉语相比,英语中的长句要比汉语中的长句显得多而长,这是因为:英语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多(并列主语、并...  相似文献   

6.
鲁云洲 《琼州学院学报》2013,20(1):143-144,142
在英汉翻译教学中,正确理解英语句子的意义,既要忠实英语原文意义,又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从跨语言还是从历时的观点看,汉语都有不少与其他语言形态标记类同的语法成分。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寻找汉语句子的形式标记,并从篇章的角度分析这些形态标记与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汉语句子的判断同主语形式、主从关系、背景前景有密切的对应关系。主语省略的零形主语,可以出现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之后,是句子判断的形式标记之一;而非省略零形主语,往往是小句的形式标记;状语多用于提供背景信息,处于一个句子的主句前面部分;连词连接不同的语义关系,揭示出主从不同的语义关系;主从关系,往往又同背景前景关系相对应;背景信息与从句相对应,而前景信息同主句相对应。文章认为汉语句子作为篇章语法的基本单位,不仅适合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句子语序的综合制约规律庄奇人类语言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三个:词形变化、虚词、语序。对于缺乏词形变化的汉语来说,语序问题就变成更重要的语法研究课题。语法研究中的语序问题主要包括句子中的语块顺序和语块中的单词顺序。句子中的语块顺序基本上是灵活的,即在...  相似文献   

9.
句子是文章的最基本单位。要写好文章,首先得写好句子;要写好句子,则应弄清句子的写作特征。一、句子的完整性句子的完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意义上的完整,即所表达的意思要清楚明了;结构上的完整,即至少要包含主语和谓语这两个主要成分。例如:Arynedwithsuchaprecept,anumberofdoctorsmaydipIntodecetlvepracticesthattheyassumewilldonoharmandmaywellhelptheirpatients.有了这样一个指导原则,一些医生可能渐渐惯于采用他们认为对病人很可能有益而“无害”的骗人做法。这个例句不仅结构完整而且意义也完整,充分体现了句子的完…  相似文献   

10.
关于汉语句子焦点问题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豫峰 《中州学刊》2006,(2):245-247
汉语的焦点是一语用概念,表示强调信息。汉语的句子有静态句和动态句之分,句子的焦点相应也分为静态焦点和动态焦点。汉语纷繁复杂的句式是人们为了安排句子焦点,强调客观事物不同侧面的内容信息,调整观察视角而形成的。静态无标记焦点是在长期运用中静下来的,动态焦点标记词是为了突出焦点需要而从动词演变过来的。静态无标记焦点和动态焦点标记词都存在着语法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句子分析的意义 句子分析的意义,概括地说,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句子的结构,搞清楚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即逻辑关系)。了解各个成分、各种句型及其表意作用,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高辨认句子正误的能力,自觉地运用各种句子来表达思想感情。另外,句子分析对于训练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起积极作用。具体地说,进行句子分析,了解并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这对促进语言的规范化,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对阅读、表达和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社会发展和交际的角度来看,进行句子分析和语言研究,既有利于促进语言的规范化,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需要,也便于更好地进行交  相似文献   

12.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中最基本的成份,主谓关系是语法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鉴于此,在语法, 语义,话语功能三个不同层面上对比了英语和汉语句子中主谓状况与主谓关系的异同。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 差异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可能产生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英汉句子结构有同有异,然而在英汉民族看来却都是美的,因为它们符合美的法则,符合英汉民族各自的审美观念。本文拟对英汉句子结构美进行对比研究。一、平衡对称是英汉句子共有的结构美根据美学原理,对称与均衡是形式美的构成规律的内容之一。“对称这种形式美给人一种稳定、协调、严整、安全之感。”“以中轴为基准的左右对称是最基本的对称形式”。“均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在形式上虽不一定对称,但在分量上却是相当的。”“对称、均衡是较之齐一更为复杂的一种惹人喜欢的形式美。”[1]英汉句子结构具有这样的形式美。根据钱冠连先…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语法学界对要不要区分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词组分析),要不要区分句子成分和句法成分(词组成分),持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分析;正确区分它们的不同,并把句子分析与归纳句型紧密结合起来,是汉语析句方法上的一项改革。一要认识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词组分析)的不同性质,首先须明确句子和词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种性质不同的语法单位。许多语法书上都认为,句子是语言的动态单位,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词组是语言的  相似文献   

15.
杨启光 《学术研究》2000,(6):124-128
汉语短语是汉语句子修辞的重要“板块”。本文认为,今后不仅有必要深入汉语短语的静态研究,以进一步弄清汉语句子构建的真实面貌,而且有必要开拓汉语短语的动态研究,以把握汉语句子修辞建构的又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德里达解构哲学与汉语文化语境的遭遇提供了汉语文化语境下的学者寻求对话的契机 ,展开了同西方互相观视的地平线 ;但汉语学界对于解构哲学的策应 ,一方面暴露了解构哲学的限度 ,另一方面又激发了汉语语言体制的原创性自觉 ,延续着对汉语及其历史命运的沉思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触觉感知类”句子的结构特征、构件联系、感知性态与客体性态三个方面论述了“感知类”句子中的动宾双系形容词状语(A状)以及与之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习某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的句子;研究英语,也必然要研究英语的句子。因而,英语句子的定义是什么,英语句子在语言中的作用如何,英语句子在教学中应该占怎样的地位,就势必成为英语工作者,尤其是英语教学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根据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并参考有关资料,对这几个问题,我们有些肤浅的看法,诚恳地就正于对英语句子有研究的师长们。  相似文献   

19.
“观”,作为中国文化的元关键词,具有很强的构词功能,形成“观象”、“观风”、“观化”、“观志”、“观心”、“观文”、“观乐”等一系列文论关键词.在汉语批评的现代文化语境下,“观”被简单地等同于“看”,其与生俱来的神秘性和超感性长期被忽略或遮蔽.通过字形、器物和字义的溯源,可以梳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从甲骨文中的猫头鹰形象,到器物上的鸱鸮造型,再到字义演变过程中超越感官的“非常之视”,“观”的神秘性一以贯之.唯有对“观”求根、解密并在此基础上还原其神秘性与超感官性,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与重新诠释诸多以“观”为词根的中国文论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韩国语主格位所有格句式的形成与古汉语的“之”仂语结构有着密切关联,其在谚解汉文诗书过程中受汉语句式影响而形成的可能性较大。中世纪谚解文中出现的大量主格位所有格句子与汉文原文中含“之”仂语结构的句子在句式及语义上呈现对应关系。但到了提倡脱离汉文的近代,这种主格位所有格句子又呈现出大幅减少的趋势,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