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赵蓓 《船山学刊》2007,1(4):194-195
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强大传统,难免会导致排斥科学理性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但在许多时候,从经世致用出发的思想和活动,又会衍生出或提升为科学理性.  相似文献   

2.
论作为哲学的科学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古代到近代 ,西方哲学都是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哲学与科学都是因果性的知识形态 ,即以事物的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知识。哲学当然是科学这是西方人的素朴的信念。休谟否定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使科学的哲学如何可能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黑格尔站在传统哲学立场上 ,从思辨的理性出发 ,建立起科学的哲学 ,在黑格尔那里 ,哲学不仅“当然是科学” ,也“必然是科学”。作为哲学的科学概念在传统哲学中的嬗变促使我们对哲学与科学及其关系重新思考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王学谦 《齐鲁学刊》2004,1(2):131-134
鲁迅的科学思想基于其生命主义立场。鲁迅看到了科学理性的理性特征,但他更愿意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去理解科学理性,把生命意识看作是科学理性的本体。据此,鲁迅认为科学理性对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是“长时段”的而非急功近利的。这正是鲁迅否定洋务派思想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以道德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科学理性精神的匮乏,成为教条主义产生的根源。历次教条主义"唯上""唯书"的错误表现,有着深厚的忠君行孝、尊从孔孟之道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源。毛泽东在与教条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不仅在理论上清算了教条主义,而且也化解了传统文化造成的教条主义与科学理性的对立,为科学理性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唯有理性地批判中外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继承和弘扬古今中外文化中的精华,尤其是科学理性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孝思想等人伦道德观念,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方能建构社会主义的新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其特有的理论内涵和特征。一是克服了以往对传统文化的偏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认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把文化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在推进我国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坚持"摸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统一。形成了有效管用的科学方法论,为各个具体领域的实践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现实方案,具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三是坚持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以科学理性引领价值理性。其价值理性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科学理性的核心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牢牢把握我国所处的阶段,坚决走资源、人口、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文化理论由来已久的探索主题之一,也是长期困扰社会理论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学科传统上讲,对结构和能动性的关系优先问题,每一种文化理论学派都在这个问题上持有自己不同的立场,做出了不同的阐释.要通过对各文化人类学派进行理论分析,重点探讨反思人类学的综合立场,以此分析说明结构和能动性的关系问题上的一系列理论探讨和流变.  相似文献   

8.
玄学思想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科玄论战”中的一种观点。它肯定了以中国哲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解决人生观问题上的重要意义,认为仅靠科学无法解决人生观问题。限于当时形势,玄学思想受到科学派和唯物史观派代表人物的严厉批判。但是,随着工业东亚的崛起和西方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玄学思想也随着人们对于文化传统的日益回归而逐渐彰显其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人生"作为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对于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实用科学理性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联系。从"实验主义"的科学接受到"求真理"的思想共识,最后落实到和俄罗斯拯救意识深度结缘的"为人生"的艺术主张,这种在科学和人文错位的对接中将"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转换为五四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全过程,都是在实用科学理性精神的烛照下完成;这真实地体现了五四新文学张扬西化同时又游离于西学的双重矛盾:既反映了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现代性认知问题上的思想茫然性,又揭示着中西方文化与文学融汇过程中的历史复杂性。如果我们忽略了实用科学理性和"为人生"的内在逻辑关系,就会失去对五四新文学基本性质的科学描述与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民主在人类发展史上相伴而行,科学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与民主政治文化的发育在多个层面上具有关联性,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在西方现代政治文化形成中发挥了强大作用,但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又背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造成了科学的意识形态霸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文化,未曾受益于和助推真正的科学精神,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大力培育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科学精神,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促进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社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面对某些反科学、反理性现象的泛滥 ,有必要从思维方式上去探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科学理性精神是现代人必备的精神素质 ,然而 ,由于受传统经验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 ,对科学理性精神普遍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古希腊哲学家的一些相关思想 ,揭示科学理性精神的起源 ,从不同侧面展示这种精神的内涵和本质 ,以启发人们领悟科学理性精神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人文学者的特质和禀赋决定了梁启超对科学的阐扬毫无例外走的是文化路径,其意义广泛而深远。弘扬科学的"形而上学",促进了近代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植入了科学理性。坚持科学的实践理性,为近代中国文化成功转型提供了现实理性思考:崇尚科学但坚决反对科学主义,倡导西学但坚决反对西化,弘扬科学价值但又把它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站在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反思科学理性,为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3.
徐晓风  刘英 《北方论丛》2016,(5):124-127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基本上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标志着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明显增强,力求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通.这种“科学文化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科学和哲学的定位,从而从整个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来认识和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将促进科学哲学与人文哲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人类学角度分析,旅游长期带来了对相应地区社会文化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世界上少数民族文化和稀有文化有一定的破坏,它与人类科学存在不相容的矛盾.人类学研究视角的旅游活动,能够为现今的旅游发展作出科学规划;讨论旅游人类学的内涵,分析人类学在旅游中的应用变化和在旅游行业宏观微观调控中的应用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5.
从理性批判到文化批判的转向,是卡西尔以符号形式哲学来发展康德批判精神的一个设想和提议,也是学界的普遍共识。但是,纵观卡西尔的思想全貌,文化批判只是其文化哲学建设的起点与开端。作为康德哲学的现代承继者,卡西尔不断回到康德去思考其哥白尼革命的转折性意义,期间经历了一个从认识论立场到人类学立场转换的理解过程。正是对康德理解上的这个转变促成了卡西尔从早期符号形式哲学的构想到人类文化哲学体系的建构的转变,使得他的文化批判从文化的理论问题转变为文化的实践和伦理问题,其文化哲学也从关注文化的知识方面转变为思考人与人的世界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韩璞  陈涛 《天府新论》1994,(6):57-60,72
理解与解释:主体视界与传统韩璞,陈涛文艺复兴以降,人类理性在科学、哲学、史学和法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类理性的弘扬与申张,使理性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理性在科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更...  相似文献   

17.
反思欧洲科学的三个维度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欧洲科学有三个不同维度的含义 :第一维度是纯粹知识的维度 ;第二是亚文化共同体的维度 ;第三是文化理性的维度。这三个维度不仅含义不同 ,而且对文化的实际意义差别也很大。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 ,科学的角色首先是作为纯粹的知识而出现的 ;当着科学发展成为一种专家的事业时 ,科学的实际存在就演变为科学家的亚文化共同体 ;当着科学成为全民族的教育和国民参与的目标时 ,科学就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理性。我们强调第三维度的科学概念 ,这一概念经常为学术研究所忽略 ,然而正是科学作为文化理性的一种形态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使欧洲文明从一种基督教的文明 ,理性化为一种科学主义的文明。由于科学的排他性 ,科学理性即重塑了欧洲的文明的传统 ,也摧毁了世界的其它文明传统  相似文献   

18.
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具有典型的理性文化特征的西方政治文化的发展与科学产生了复杂的互动,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在西方现代政治文化形成中发挥了强大作用,但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又背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造成了科学的意识形态霸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文化,未曾受益和助推真正的科学精神,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角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确区分和对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龙 《东岳论丛》2000,21(1):23-27
改革开放以来 ,挖掘、整理和运用传统文化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年在思想政治氛围相对宽松、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呈多元化趋势的环境条件下 ,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继承出现了单纯功利性利用等偏差 ,甚至严重存在不加分析批判地兼收并蓄倾向。正确区分传统文化包括民族民间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是一项十分复杂并且难度很大的工作 ,最根本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 ,运用社会效益原则 ,对每一种具体的文化事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认真的分析、科学的鉴别和评判。要着眼于时代的要求 ,科学地进行文化整合 ,切实做好继承精华、弘扬精华 ,批判糟粕、剔除糟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和挫折的文化根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品彬 《理论界》2010,(11):20-23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背景中的作用方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和挫折的文化根源。成功的文化根源有:对传统文化具有科学的评价和正确的态度;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深层机制上使两种文化相融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挫折的文化根源有:以传统文化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积淀去解读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糟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消极影响;对西方思想文化的简单两级思维。在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应该克服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极端态度,以冷静务实的心态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主体的理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