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当代散文作家中,吴伯箫的散文创作是别具特色的.早在二十年代中期,吴伯箫就开始发表散文作品.其后几十年中,他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十分勤奋.三十年代发表的散文集《羽书》及《潞安风物》,就开始显露了他的创作特色;“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出版的散文集《黑红点》,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新路;而一  相似文献   

2.
吴伯箫开始写作于一九二五年,奠定他散文地位的,是他三十年代出版的集子《羽书》,而标志他创作风格成熟、代表他创作最高成就的则是他在六十年代写的散文集《北极星》了。《北极星》中,尤其以那组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为最佳。这组散文,有写当时“革命者荟萃的地方”的《延安》,有反映当时延安军民“丰衣”和“足食”的《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有写“安居”的《窑洞风光》,还有表现当年延安军民精神风貌的《歌  相似文献   

3.
(一) 《猎户》写于1962年9月20日。作者是人们所熟悉的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吴伯箫同志(1906——1982)。“早年他即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数十年来撰写出大量的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成为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著名作家吴伯箫逝世》)他的散文《记一辆纺车》、《歌声》都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五十年代末,“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了扭转这种危重的形势,1960  相似文献   

4.
鲁迅全部作品中,最是格式独特的,莫如《野草》;最为幽昧难识的,也莫如《野草》。《野草》为散文诗集,本文二十三篇,写于1924年6月至1926年4月。二十年代中期,正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和发展的时期,南方已燃遍革命之火。但在北洋军阀  相似文献   

5.
《铁流》汉译本,出自曹靖华先生的手笔。他是我国最早由俄文直接翻译俄苏文学的“拓荒者”和“为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的人之一。他是传播俄苏革命文学的先驱、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挚友、辛勤笔耕一生的著名翻译家和作家。他的译作《铁流》在我国现代翻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铁流》是名著、名译。我们所见到的三种译本都是曹靖华先生翻译的。《铁流》的第一个译本是1931年翻译的。最后一个译本重校于1971年(1973年出版)。这样一本经过同一译者多次修改、校订,而且从初译到最后一次重校历时四十年的译者是难得的,便于我们对三  相似文献   

6.
曹靖华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授。二十年代初,即开始介绍进步的俄罗斯文学和苏联文学。他是与鲁迅、瞿秋白等并肩战斗,把革命的苏联文学介绍到我国的老前辈。几十年间,他先后翻译了《铁流》《保卫察里津》《一月九日》等苏联文学名著几十种,达数百万字,对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和文艺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后,曹靖华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散文,独具风格,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杨朔是描写人物的能手。从三十年代后期起他就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写过几十个短篇,《红石山》《望南山》《三千里江山》等七部中长篇,为我们制作了一幅众多的生龙活虎的人物画廊。看过杨朔全部作品的读者,感到他散文中的人物比他小说中人物更美,更动人,如果说一位作家的早中期作品是为他后期创作做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准备,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杨朔的小说创作为他后期的散文创作积累了经验。他将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丰富经验,用于他艺术性散文的人物刻划,以至达到大朴之巧、娴熟自如的地步。这是多数读者偏爱他散文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吴伯箫从事散文创作,迄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了。从1925年踏进文学领域以来,他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正如他自己所说:“教书和行政的空隙里,间或写篇把短文,象凑在农场的边缘上栽三五畦番茄、胡瓜”①。尽管如此,他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一直没有停止过热情的歌唱。②恽代英同志说过:“倘若你希望做一个革命文学家,你第一件事是要投身于革命事业,培养你的革命感情。”③吴伯箫所走过来的道路,就是这样一条“文艺与革命”的道路。他在抗战烽火中投奔延安以后,几十年来,我们党所领导的如火如荼的革命和建设生活,是直接培植他散文风格的土壤。他在艺  相似文献   

9.
陆地,原名陈克会,曾用名陈寒梅,壮族,广西绥渌县(今扶绥县)人。自幼爱好文学,在中学阶段,深受鲁迅、茅盾、高尔基等作家作品的影响,并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他走上文学道路和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这期间开始在校刊和报纸副刊发表短诗和散文,揭露农村土豪劣绅鱼肉乡民的黑暗现实,抨击当时的教育制度。一九三六年写的《期考的前夜》,是他文学创作初期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阿·敖德斯尔是内蒙古老作家之一。他在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已成为蒙古族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但他也写了许多富有草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散文。他同玛拉沁夫、安柯钦夫一起,对蒙古族当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散文已汇集在《银色的白塔》散文集里。下面介绍他早期的五篇散文佳作。一、《银色的白塔》《银色的白塔》一开始就用亲切的记忆写白塔远景: 巴林北部哈日干台山和赛罕汗山之同是一片富饶的绿色草原。一座银色的白塔在绿色草原的薄雾里闪烁发光,象一根玉石雕成的擎天大柱,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古来有名的辽代的白塔。那儿是我的故乡,所以我常亲切地想起这座银白色的白塔。  相似文献   

11.
读过《野草》,人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这部散文诗集的语言写得很美。远在二十年代末,鲁迅曾同冯雪峰多次谈及《野草》和《彷徨》艺术美的特质。冯雪峰后来这样回忆说: 而据我看来,《野草》和《彷徨》,作为艺术品看,鲁迅先生自己是很爱的。事实上,除去艺术的高度优美性之外,如《野草》,其中不少篇仍都是思想健康的、战斗的作品,……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鲁迅先生自己也不愿对它们予以过低的评价。所以,当谈到《野草》,他自己几次地说他“现在,不会再写那样的东西了”的时候,我都觉得这句话有两种意味,好像他为自己不能再写那样的作品而感到可惜,但同时又分明是宣告他以后不再写那样的作品了。这里姑且不谈鲁迅对于《野草》思想内容看法变化的痕迹。就艺术方面来说,鲁迅显然是十分珍爱这部散文诗集的。他“不愿对它们予以过低的评价”,甚至为不能再写出这样的作品而  相似文献   

12.
熟悉鲁迅翻译的人,大概会惊异于他前期的译作非但不是世界名著,而且就作品的性质而论,与其说具有革命性,还不如说具有更多的感伤情调和绝望气息,诸如俄国作家安特烈耶夫、阿尔志跋绥夫、伽尔洵,荷兰作家望·霭(?),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等的作品。荷兰学者佛马克在《俄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①一文中曾引述西格弗里德·贝尔辛的看法说:鲁迅的翻译并不取决于文学价值,而是因以下三个原因,才使他翻译了那样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具有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就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再强调,作家要忠实于生活,他认为:“只要写出实情,即于中国有益”(《致姚克信》,1934年1月25日)鲁迅亲自翻译过法捷耶夫的名著《毁灭》,由于((毁灭》的作者亲身参加过远东游击队的斗争,所以写得很真切。鲁迅说:“不但泰茄的景色,夜袭的情形,非身历者不能描写,即开枪和调马之术,书中但以烘托美谛克的受窘者,也都是要于实际的经验,决非幻想的文人所能著笔的。”(《致胡风信》1935年6月28日)艾青写《大堰河-我的褓姆》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所描绘的人与事是“忠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文学史上不少作家走上文学道路是从写散文起步的,冰心发表的处女作是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巴金写出第一部小说前就完成了散文集《海行杂记》,许钦文则说:“我在开始做小说以前,是写了  相似文献   

15.
云里风 (马来西亚华文作协主席 )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 ,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读他的每一篇散文 ,都感受到鲁迅精神的闪光。他对鲁迅的《野草》钻研透彻 ,烂熟于心。他的散文似有模仿《野草》的痕迹 ,但能袭故弥 ,他从现实的压迫和人情的冷暖中 ,从“虚无飘渺的梦境中”吸取了灵感 ,精心地构造他的散文。云里风注意改选、移植鲁迅的作品并加进南洋色彩 ,这一艺术经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姜若辉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青年作家。他写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散见全国的大小报刊。目前,他正在潜心长篇小说《单身贵族楼》的创作中。从他已出版的报告文学集《那颗颗闪烁的星星》、中短篇小说集《白芒》和将要出版的长篇小说《滴血的玫瑰》及其它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具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不少作家是从驾驭散文这匹不系缰绳的轻骑启程开始其创作生涯的。他们在蜚声文坛之后,把主要精力投向宏篇巨制的余暇,偶或重操“旧业”,留下的尺幅扇面,有的也是很为精致耐读的。“我很喜欢散文。一九三四年最早写作品时,我就是从不成样子的散文开始的。”这是曾以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轰动五十年代文苑的杨沫同志的坦率自述。不久前出版的《杨沫散文选》和《大河与浪花》等三本散文集,则是她献给我国当代文学的又一份珍贵礼物,理应得到读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孙犁是一位以小说名世的作家,写于四十年代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短篇小说及建国后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均确立了他作为一代名家的地位。然而,从骨子里说,孙犁却是一位散文家。他的小说不注重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而着意平凡生活场景的显现,带有明显的散文味;其散文则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散淡自如,浑然天成。与一些专事散文的作家相比,孙犁的散文数量不算太多,但质量较高,屡有精品。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的新时期十年,孙犁全力以赴地从事散文创作,从又一个侧面展现了他的创作实绩,反映了新时期散文的水平与成就。  相似文献   

19.
真正文学史意义上的京派散文是以沈从文、何其芳、李广田、萧乾、师陀、林徽因、吴伯箫等为代表的以纯散文创作为宗旨的作家群体。在其发展史上,大公报"文艺副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艺副刊"影响了京派散文的发展形态和变异,形成了京派散文作家队伍和京派散文的创作规范、散文美学,制约了京派散文的文体形式等,没有它,京派散文难以成派。而京派文学之其他刊物如《骆驼草》、《水星》、《文学杂志》等与京派散文同样休戚相关,它们与大公报"文艺副刊"一道共同生成了京派散文,由此系列报刊,大可管窥出京派散文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20.
<正>叶紫从事文学创作时间并不长,前后算起来也不过十年左右。由于作家英年早逝,故留下的作品不多。现存的有《丰收》、《山村一夜》两个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星》,外加十六篇散文。他自认为是一部反映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大的、纪念碑似的作品”——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中篇小说《菱》,很遗憾地只是一个头,未及完成。尽管作家所写出的作品只是他想表现的一少部分,但这些作品在当时文坛上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试就叶紫小说创作作一肤浅的探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