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黛玉与玛格丽特形象比较杨永泽在世界文学的长廊中,爱情的确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在此领域历经数千年的耕耘,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个个动人的艺术形象,激励着一代代文学青年为争取爱情自由而斗争。曹雪芹和小仲马两位艺术大师的扛鼎之作《红楼梦》、《茶花女》塑造... 相似文献
2.
女性文学形象是中日两国文学草创时期不容忽视的内容。比较研究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形象,对梳理中日各自文学史源头,深入认识中国古代文化之于东亚文明发展进程的意义,乃至深化有关女性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日古典文学初期的神话为研究对象,比较女性文学形象的异同,论析其根源,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温庭筠诗词中的女性形象描写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女性为题材 ,以妇女情事为内容的描写在身兼二任的温庭筠诗、词创作中都得到了应有的表现。作为创作主体 ,把同一客体放在两种不同的文体中进行审美观照 ,使其表现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共同特征 (二者的形象话语外壳都艳丽精美 )和相异之处 (在抒情表达上 ,诗略显豁 ,词更深隐曲折 )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温庭筠的文本和李清照的文本、唐五代女词人的文本进行比较 ,发现温词中的女性显得单薄、浅薄 ,缺乏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5.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以善于表现日本的传统美著称于世界文坛。他自己也宣称;他的创作立足于“日本的传统美学”,要不遗余力地表现祖国的“传统美”。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采用后现代主义手法解构了南方贵族主流文化,以其独特的视角塑造了有着浓厚地方性与历史性特征的南方女性形象,深刻揭露了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族主义,强烈谴责了南方清教思想对妇女的摧残。他不但是一位痛恨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同情黑人命运的反种族主义作家,而且是一位同情妇女,尊重妇女,关心妇女问题的人道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7.
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周阅日本著名作家、“新感觉派双璧”之一的横光利一,在患绝症之前曾经说过,川端康成没见过母亲,所以他的作品中大量地流露出恋母情结。后来,川端听到这一说法,感到非常震惊。川端始终认为,自己对母亲既不... 相似文献
8.
《落洼物语》作为日本10世纪末物语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本身并不带有多少蓄意的女性意识,但通过女性主义批评的透镜,我们却观察到它谈到了在那个特定时代切关女性生存境况和被动的角色定位的问题。“虚构物语”《落洼物语》是由流传的民间故事加工润色而来的,在其中沉淀有父权制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烙印,其中“落洼”、“继母”和“阿漕”等几个女性形象都在其它传统文本中找得到典型的对比研究对象,由此可以发现传统男权文化文本在话语形式上对女性的扭曲、重塑和压迫。在具体展开论述之前先概括一下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9.
《大师和玛格丽特》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和时空结构,体现出作者敏锐大胆的艺术思维和渊博的欧洲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其中潜在的神话传说背景更是给这部离奇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对《圣经》故事的演义和神话式的浪漫情节建立在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上,其中的神秘主义因素以及玄奥的逻辑关系又使阅读者和研究者有理由对作品的艺术内涵做多种角度的理解和领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池莉笔下众多女性的生存实境来探寻当代社会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轨迹。女性已摆脱男权中心的阴影 ,走向了社会舞台的中心地位 ,她们既保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又自立自强 ,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性美和情致美 ,与男性携手共创 2 1世纪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1.
曹植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香草美人”与“闺怨思妇”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中以女性为描写对象的两个基本主题。然而这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差异。“香草美人”自屈原之后大都重在写“美人”,大致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女性为追求对象,男子思慕渴求而不得美人一顾。这里的“美人”代表着某种理想或力量,如《离骚》中的求神女、宓妃、简狄、有虞之二姚。这种“求女”并非追求“爱情”,所以不能将其纳入“爱情诗”之中。另一种则是以美人为道德情操的体现者,多用于自比。如《离骚》中的“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啄谓余以善淫”,此为自比于美人。在《离骚》中,不论美人是…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最敏锐的神经与多棱镜的文学,它的繁荣程度,是历史变革合力之大小和社会文明程度之高低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并且,“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的话,那么,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对女性的处境、遭际、命运,前途的描绘与揭示得深刻与否,自然又是文学繁荣程度的重要标记。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塑造出一批色彩缤纷、各具个性、映照出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生动地反映出现阶段妇女解放的程度和在解放过程中所遇到的严重障碍及其发展的趋势,当然,也就形象地反映出我们社会的解放程度。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具有很多共性。她们都情欲旺盛,却都遭遇了不幸的婚姻,感情受到压抑,以至于性格扭曲,做出了种种不合常理的事情。不同的是,张爱玲在描写曹七巧种种"恶"的同时,还描写了她独自一人时的垂泪,而赵树理只看到了三仙姑的"恶"以及在这"恶"的背后三仙姑的脸红。可以说,张爱玲对曹七巧流泪的描写,说明作者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赵树理对三仙姑脸红的描写,只能说明赵树理对三仙姑仅是远远围观,尚未进入三仙姑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三仙姑的塑造反映了赵树理伦理本位的中国传统思想,对曹七巧垂泪的描写则体现了张爱玲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在为时不长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家们比较关注妇女命运,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笔触伸向妇女的生活天地,塑造了一大批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女姓形象。在这熙熙攘攘的女姓形象群体中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女性:他者的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与女性"问题是一个新的哲学问题.通过考察现象学、存在主义、列维纳斯、德里达、弗洛伊德和拉康等人有关女性的哲学话语,本文试图追问:为什么号称是对整全的知识和真理之爱的哲学,竟然排斥、拒绝和否定女性的思考和关于女性的思考呢?哲学的同一性究竟是如何通过一对"自我与他者"建构起强大的自我确定性的呢?女性的人性的同一性在哲学中又是如何被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呢?为什么哲学难以言说甚至根本不能言说女性?这一哲学话语的沉默和缺席对于哲学意味着什么,对于女性又意味着什么呢?对"哲学与女性"作为一个哲学问题的自我意识,代表了试图打破这种哲学独白的沉默和缺席的良好意愿,代表了走向二者之间艰难的对话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与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的共同特征是她们扮演的是不幸的弱者的角色,体现了川端创作的“幽情”格调。川端创作的另一个主题是死亡,死亡被认为是最高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被称作“时代女性”的形象,茅盾的周定慧(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梅行素(梅女士)是其中的突出者。说来也怪,除梅女士是《虹》的主要人物外,其他三人着笔并不很多。茅盾自己就曾说过,慧女士在《幻灭》中是作为静女士的陪衬人物出现的。孙舞阳在《动摇》中只第九章占居重要地位,其他各章着笔都不多。章秋柳在《追求》中倒是重要人物,但也可说与胡仲昭、张曼青机会均等。但作品一问世,这些人物就被人们刮目相看,今天仍为读者所重视。茅盾自已称这几个人物为“特异的女子”,大概正因为这“特异”才使她们得到如此厚遇,因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创造是不宜平凡的。那末这些人物如何“特异”,有何意义,就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哈代在其小说,尤其是悲剧小说中塑造了大批角色各异,性格迥然的女性形象。结合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论述其与女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其创作中的影响以及女性悲剧具有的深刻内涵,以便对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古龙作品在塑造一大批义薄云天的侠士和浪子的同时,也塑造了一大批惊世骇俗的女性群体,她们在男权社会的挤压下,或是无路的叛逃者,或是失败的抗争者,或是执着的固守者,她们永远走不出命定的悲剧,从而成为了一群无法安顿灵魂的女人。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的爆发不仅促进小说的现代转型,而且为女性公共空间的开展带来契机。陆士谔《血泪黄花》最早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全景,对辛亥革命在促进现代小说形式的生成、辛亥革命与新女性尤其是女性公共空间的开展都有所探索。小说对正面人物尤其是新女性的形象塑造、对"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创造、在描绘家庭与革命之间的关系上,都对此后革命"史诗"小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